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台灣生技產業明星股|益安、瑞磁、和康生

工商時報 杜蕙蓉 2022.01.27



台灣生技業2022年利多不斷,今年初估至少有10張藥證可望入袋,改寫台灣生技史紀錄;高端、合一、中裕、藥華藥、 泰福-KY、台康生、漢達等公司,旗下新藥都有機會取得上市許可,且因其中不乏重磅級新藥,不僅可望帶動營運「轉骨」,也有機會吸引國際大咖洽談授權和國際合作案。帶動生技股持續上攻。


另外,新版「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延長十年,擴大租稅獎勵適用範圍,新增納入再生醫療、精準醫療、數位醫療、創新技術平台和CDMO(委託開發代工)等新興項目。其中,CDMO更是吸引廠商爭相卡位,保瑞攜手台新健康基金,啟動30億元CDMO投資併購計畫,永昕、北極星-KY也大手筆建廠,樂迦、長聖專攻的細胞製備,大江有美國廠、和康生挹注業績,也備受關注。


而再生醫療法的鬆綁,預期也將讓概念股成為2022年的明星股,長聖、三顧、基亞、訊聯、博晟,還有醫美股的麗豐、佐登等業績可望有不錯的表現。

此外,由於新冠疫情持續,防疫概念股的高端、瑞磁、瑞基、美德醫等依舊是主流,而創新醫材的益安、達亞題材也十分豐富。整體來看,益安、瑞磁、和康生有機會成為指標。


益安 權利金挹注 醫材前進美國

益安(6499)受惠開發的大口徑心導管止血裝置Cross-Seal,已獲美國FDA的PMA可予上市核准信函,將與Terumo簽訂增補合約,預計透過調整里程金認證目標,將可取得650萬美元的里程金。此外,如果通過美國FDA cGMP實地查核並取得FDA產品上市許可,則可取得100萬美元,2022年更有望認列1千萬美元里程金,營運將大進補。


另外,益安生醫也孕育小金雞,成立子公司益興生醫,並由益興收購美國加州特殊醫療球囊設計公司MediBalloon, Inc.全數股權,搶攻全球醫療球囊CDMO(委託開發及代工)4,200億商機,目前也規劃在美國、台灣兩地建置新廠,配備最先進的設備及多條完整產線。


瑞磁 七合一檢測試劑取得美國EUA

瑞磁(ABC-KY)(6598)開發可同時檢測新冠及流感病毒的分子檢測(CoV-2 Flu Plus Assay)的七合一檢測試劑,取得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EUA)未來商機可觀。另外,瑞磁與授權夥伴 IDEXX 合作開發的寵物檢測產品已完成商業化,加上真菌檢測試劑與四家美國實驗室合作推廣,也將為2022年營運添加好彩頭。


和康生 聚焦材料 產能將大增

和康生(1783)在大江入股成為最大股東後,也展開實質合作,並積極投入玻尿酸與膠原蛋白兩大醫材生產平台的開發,並透過生產製程的自動化逐步串聯,預計兩年內達到產能目標增加四倍的目標,集團整合效益將擴大發酵。


和康生2022年預計取得馬來西亞、印尼、越南及菲律賓等四國的六項產品許可,2023年還會有中國、美國、印度、澳洲、墨西哥、哥倫比亞等地的七項產品認證通過,2024年在歐盟的皮膚填補劑與一針劑關節注射劑也將取證,未來三年將是公司另波研發成果商品化的高峰。

                        









COVID-19 疫苗製造商追逐可用於變異的疫苗

Omicron 正在促使疫苗製造商超越 SARS-CoV-2 刺突蛋白,並測試 T 細胞免疫或多價是否可以對抗新變體



輝瑞的目標是在 3 月之前準備好 Omicron 特異性 COVID-19 疫苗。假設它獲得批准,它將標誌著自 2020 年 12 月 11 日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 (FDA) 對該疫苗的初始緊急使用授權以來,其 mRNA 疫苗 Comirnaty 的第一次修訂。變體特異性增強劑還將測試反應性FDA 和其他主要監管機構在扭轉疫苗修訂申請方面的努力。


儘管出現了第一代疫苗,但高度傳播的 Omicron 變異型 SARS-CoV-2 在全球迅速傳播,這表明大流行的絕對不可預測性。隨著新變種的出現,以及現有的 COVID-19 疫苗失去效力,生產商和開發商正在轉向準備變種的疫苗和增強劑;其他人則專注於開發具有廣泛保護作用的疫苗;還有一些人有疫苗來促進他們的T 細胞反應


但即使 mRNA 和 DNA 疫苗的生產速度非常快,最快的周轉時間也是幾個月,落後於新病毒變體引起的感染激增。“等到可以製造出 Omicron 變體疫苗時,您可能已經出現了具有不同抗原特徵的其他變體,”CSO 和疫苗開發商 Affinivax 的科學創始人 Rick Malley 說,他還擔任兒科傳染病學的主席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疾病。在缺乏提供跨毒株保護的有效多價疫苗的情況下,追逐變種和提供加強注射將有可能成為默認策略。


總部位於德國的輝瑞和美因茨 BioNTech 於 2021 年 11 月 25 日開始研究 Omicron 特異性 mRNA 疫苗,當時表示,在等待監管部門批准之前,他們預計首批批次將在大約 100 天后(2021 年 4 月)上市。Moderna 的運營時間類似。CureVac 的 CEO Franz-Werner Haas 說:“如果你有一個獲得批准的產品,那肯定會讓事情變得更容易。” 這家總部位於德國蒂賓根的生物技術公司本身正在開發第二代mRNA 疫苗 CV2CoV,該疫苗經過優化以改善抗原表達,此前它的第一個候選疫苗獲得了令人失望的臨床數據


對於計劃變異型疫苗的 mRNA 疫苗製造商而言,開發始於簡單地改變質粒 DNA 序列,該序列編碼構成疫苗基礎的 mRNA 藥物物質。mRNA分子旨在模仿它們的天然對應物:它們包含一個 5' 帽,可保護分子並確保其穩定性;一個 5' 非翻譯區 (UTR),其中包含調節元件;編碼靶抗原的開放閱讀框;終止密碼子後的 3' UTR,其中包含進一步的調控元件;和一磷酸腺苷核苷酸的聚(A)尾,可防止酶促降解。轉錄的質粒 DNA 的體外轉錄過程和 DNase 消化沒有改變。配製步驟也是如此,在該步驟中,純化的 mRNA 分子被包裝到脂質納米顆粒中,以實現有效的細胞攝取。“我們通常期望不同的有效載荷將被封裝並由我們的載體以與當前有效載荷相同的效率交付,”Tom Madden 說,溫哥華 Acuitas Therapeutics 的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該公司為輝瑞-BioNTech 疫苗 Comirnaty 和 CureVac 的疫苗項目設計了脂質納米顆粒輸送系統。“我們喜歡把它想像成聯邦快遞的包裹。不管你在包裹裡放什麼,它都會送到地址。”


考慮到與大規模培養重組細胞系和純化它們產生的蛋白質相關的複雜性,改用新的基於蛋白質的變異疫苗是一個不可避免的緩慢過程“製造基於 mRNA 或 DNA 的疫苗的速度總是比你必須純化蛋白質的速度更快,”馬利說。基於病毒載體的疫苗也依賴於基於細胞的生產,儘管基於黑猩猩-腺病毒的阿斯利康-牛津疫苗 Vaxzevria 的快速開發和初步批准表明,這種方式也可以支持相對快速的修訂。

幾個小組的目標是通過包括來自幾種變體的 SARS-CoV-2 刺突 (S) 蛋白表位來開發誘導交叉菌株保護的產品。儘管開發和製造的時間尺度更長,但大流行的不可預測過程——以及 RNA 疫苗的明顯局限性——使這些選擇比 2021 年中期的情況更加現實。


“我認為每個人都同意冠狀病毒不會很快消失,”總部位於倫敦的 Touchlight 首席研究官海倫霍頓說,該公司正在開發一種基於其專有“doggybone”DNA 平台的基於 DNA 的泛冠狀病毒疫苗。“我們已經有大型動物模型的數據表明,狗骨 DNA 可以用比質粒 DNA 更少的 [藥物] 獲得更好的 T 細胞和抗體反應。從本質上講,我們看到了更大的免疫原性,”她說。


SARS-CoV-2 免疫逃逸變體的出現並不令人意外——專家們在大流行的早期階段就預料到了這個問題。第一波疫苗開發人員幾乎完全專注於 S 蛋白,這迅速產生了豐厚的紅利,因為在大流行開始後的一年內,有效的產品就可以大量使用。但它也造成了漏洞,因為 S 蛋白突變和逃避中和抗體反應的能力很快變得明顯。


疫苗和 S 蛋白靶向治療性單克隆抗體的施用對逃逸變體施加了選擇性壓力。回想起來,在 2021 年上半年首次推出疫苗期間出現的高水平免疫只是暫時現象。“我們都必須記住,防止住院和死亡是遊戲的名稱,”馬利說。他補充說,期望對症狀性疾病的保護“可能不再現實”。然而,現有的疫苗仍然可以預防嚴重疾病。根據最近發布的華盛頓州衛生部的數據顯示,35 歲及以上未接種疫苗的人住院的可能性是完全接種疫苗的人的 11 倍;未接種疫苗的老年患者(65 歲及以上)的死亡率是接種疫苗的老年患者的 15 倍。


細胞免疫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這種保護,但是,因為評估 T 細胞反應比測量中和抗體滴度要麻煩得多,因此支持的證據很少。Gritstone Bio 的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 Andrew Allen 說:“這些數據是高度推論的,這就是該領域令人沮喪的地方。” “T細胞顯然對病毒保護和免疫非常重要,但它們的研究很少,特別是在這些大型疫苗試驗中,因為它很難。”


基於 S 蛋白的疫苗可能會引起 T 細胞和 B 細胞的反應。S 蛋白中的 T 細胞表位可能比抗體識別的表位更高度保守——如果 T 細胞解釋當前針對嚴重疾病和死亡的保護的假設是正確的。Gritstone Bio 在其自我放大的 RNA 疫苗中針對廣泛的 SARS-CoV-2 蛋白,以引發針對尖峰的抗體反應和針對多個 T 細胞表位的細胞反應。該公司表示,來自英國一項正在進行的研究的初步(Omicron 之前)1 期數據顯示細胞對核蛋白、膜蛋白和開放閱讀框 3 的反應。根據該公司的初步基因組分析,在 Omicron 變體中發現的突變對其選擇納入的 T 細胞表位的影響最小:146 個非 S 蛋白表位中的約 2% 可能受到影響。


“從哲學上講,我們必須決定我們認為抗體有多重要,”艾倫說。疫苗製造商仍然不願放棄針對 S 蛋白的中和抗體反應,但其提供的保護水平現在似乎比細胞反應的保護水平更有限——無論是保護的持續時間還是覆蓋範圍。“沒有人準備好扣動扳機,因為我們沒有足夠完整的數據來連接這些點,”艾倫說。“我認為,從科學上講,這是合理和合理的。”


儘管 Omicron 的出現為 COVID 危機增加了新的不確定性,但在過去 12 個月中,COVID-19 疫苗開發商及其眾多製造合作夥伴和供應商的集體能力急劇增加。許多最初阻礙疫苗生產的供應鏈瓶頸已經緩解,儘管它們可能永遠不會完全消除。“在任何復雜的供應鏈中,一旦你解決了一個瓶頸,你就會發現下一個瓶頸——它只是將供應難題轉移到製造中的下一個限制項目,”Madden 說。


就目前的活動規模而言,疫苗製造規模龐大。根據市場分析師 Airfinity 12 月中旬的一份報告,該行業估計在 2021 年生產了 112 億劑 COVID-19 疫苗,並且在 Omicron 出現之前,該行業已準備到 2022 年年中達到 240 億劑。新的製造創新將為全球系統帶來更大的產能、靈活性和速度。


Touchlight 作為疫苗開發商和合同製造組織正在追求雙重 COVID-19 戰略,就產量而言,它正在建設一個巨大的 DNA 製造設施。今年晚些時候,當它投入使用時,它將能夠每月生產多達 1 公斤符合良好生產規範 (GMP) 的 DNA,所有這些都來自僅 7,500 平方英尺的佔地面積。該公司開創了一種新的合成 DNA 物種,稱為“doggybone” DNA,作為 mRNA 疫苗製造商和其他客戶的質粒 DNA 的替代品。多功能基因表達系統,不包含任何細菌 DNA 序列,包括封閉、線性、雙鏈DNA 分子。它可以在體外 GMP 環境中快速生產。“作為一家公司和一項技術,Touchlight 的目標是取代質粒 DNA,成為先進療法製造的主要 DNA 來源,”首席商務官 Tommy Duncan 說。

CureVac 以及開發其 mRNA 疫苗產品組合,正在繼續與特斯拉合作,以創建一種可運輸的 mRNA “打印機”。這包括一個獨立的、自動化的 GMP 生產環境,該環境集成了質粒 DNA 生產、mRNA 合成和脂質納米顆粒製劑,每週產量約為 80,000 劑。準備就緒後,理論上可以迅速部署以遏制疫情或迎合偏遠的偏遠人群。


當然,開發和測試這些無數技術的環境從來都不是理想的。正如老將軍總是在打最後一場戰爭一樣,疫苗開發人員和公共衛生官員似乎總是在與下一場大流行作鬥爭——許多目前正在開發的有前途的疫苗技術可能仍處於早期階段,無法對 COVID-19 產生任何影響。但就疫苗開發和製造而言,在應對這一流行病方面取得的進展仍然很大。公平分配是非常未完成的事情,這使得可以在當地部署的替代疫苗技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有說服力。



資料來源:https://www-nature-com.translate.goog/articles/d41587-022-00001-5?error=cookies_not_supported&code=381e0f1b-2721-4c26-9758-7e9b31aa3424&_x_tr_sl=en&_x_tr_tl=zh-TW&_x_tr_hl=zh-TW&_x_tr_pto=sc


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

2022台北世貿年貨大展暨禮品贈品展1/ 7-10世貿一館

展覽介紹

全台規模最大室內年貨展

年節腳步近,迎接全球華人最重要的新年節日,由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主辦,全國最大規模年貨大展將於 1/7-1/10 在台北世貿一館盛大展出!提供特色人氣年菜、美酒茗茶、年節禮盒、果乾南北貨、開運好物,年貨大展網搜人氣最高、詢問度最高之年節商品!現場眾廠商齊聚,年節好物一站購足!


六大主題 最豐富

「人氣年菜區」網路人氣票選TOP5的年菜都在這!,「超夯伴手禮區」是您年節送禮、回娘家的首選,「果乾南北貨區」烏魚子、高級燕窩、新鮮果乾應有盡有、「零嘴甜食區」除了最受歡迎的牛軋糖、養身堅果之外,歐、美、日、韓、澳各國零食、禮盒,讓您不用出國就能享有各國人氣美食、「開運好物區」除舊佈新、開春添好運的必備良品!「年節寵愛用品區」讓您舒緩放鬆、寵愛保養自己!

優惠折扣最多 年節採購最佳指南

滿千折百、買一送一、每日限量銅板價、百樣商品下殺三折起,滿額再贈限量神秘年節小禮,超激優惠比拚各年貨大街、年貨網路平台!精彩豐富的活動及優惠,讓您省荷包買到優質商品、室內逛展不用風吹雨淋、交通便利易達性高,「世貿年貨大展」折扣最多、商品最豐富齊全,是年前最佳的採買盛會!

 

2022世貿年貨大展暨禮品贈品展

展覽日期:2022/01/07(五) 至 2022/01/10(一)展覽時間:10:00-18:00展覽地點:台北世貿一館│110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主辦單位:中華民國對外貿易發展協會 TAITRA、上聯國際展覽有限公司

資料來源:https://souvenir-fair.top-link.com.tw/page/6232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半導體感溫晶片貼標全

亞洲大學食品安全檢測中心、食品養與保健生技系教隊


食品安全是人人關心的課題,與溫度息息相關,為了追蹤食的保存及可能生的病菌,蔣育教授團隊開發無線傳能的溫度感測追蹤晶片,把晶片黏貼在食品上,類似RFID的標,可紀錄食品出貨之後的時間,並依據每一個不同時刻紀食品的溫度變化,建立食品的履歷,讓中央主管機關、食品業者、物流業者、消費者等能夠即時、透明、速、明確的掌握食品及其安全的重要資訊。


全程確保有效性、入庫時可依溫度快速分類貨品位置


以無線傳能的半導體晶片監控食品之度變化,在貨品轉換過程中可以保證貨品的有效性;在貨品入庫後更可利用此溫度食品安全資訊,快速、準確的分門別類貨品的位置,並可同時讀取後端食品安全檢數據,接不合格產品,如期、度間動、安檢數據不良者。消費者在拿到食品之後也可以依據食品上面的溫度感測數據,送到雲端運算,就可以得到目前食品的安全係數,換句話說,不用做客戶端的食品檢測,也可以知道客戶端食品的安全係數。


利用氮化進行一對多晶片無線傳能


這項可利用Wi-Fi、4G或5G線傳能之溫度感測半導體晶片技術,特色在使超級電容的半導體感溫晶片,也就是免用電池概念,以氮化(GaN)為基礎以及一對多方式,進多晶片線傳能充電,並可上、下載傳輸食品安全資訊數據,感溫範圍達-55°C至+1250C,无線傳輸距已可達1.2公以上。


晶片具有低成本、低耗能、高靈敏溫度感測、線電能傳輸、一對多傳輸的特性,未來並可持續擴充相關功能,如全球定位、濕度、資訊安全、碰測、LED等能,可利用於低溫物流、運輸、冷鏈、庫存與相關供應鏈管理之應用,利用於醫藥品:疫苗、血液製品;保食品:急凍食品、等、冷飲,蔬菜、水果、水產品、蛋、保存期監控,甚至於藝術品與財產保等,具市場潛力。


技術強項與優勢


關鍵技術整合於食品安全管控領域,具備的特殊功能有:

1.TTi晶片(Temp-Time indicator)具有超低功率損耗之溫度測晶片,具有低功耗4.2nW與

超低溫度係數18ppm/C,可延長100萬倍的使用時間,溫度範圍-55°C至+125C。


2.一對多能量傳輸技術,具50W一100的無線供電發射版,利用5G、4G或W-Fi進行無

線電能傳輸,可同時無線供電給5-10個接收端以上。


3.GaN新型元件與驅動電路,可有效縮小積體電路的面積,讓晶片裝置應用層面更加提

升。


4.成本在台幣0.99元以下。


5.無源式晶片所使用的電容為超電容,也就是免用電池的概念,收放電的效能不是一般

電容能比擬的。


資料來源:https://innoaward.taiwan-healthcare.org/advance_detail.php?REFDOCTYPID=0lmxluatpgjqd6bo&REFDOCID=0r0th31dqcl69sv8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台灣生技業沒那麼弱!創新不輸日韓

全球新冠肺炎威脅未減,在國際疫苗供不應求的現況下,台灣疫苗代工與研發工作,成為生技醫療產業的熱門話題。尤其今(2021)年114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初審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草案」,此前立委們也對我國生技醫療實力進行質詢。


台灣生技醫療實力究竟如何?專家認為,即使現階段高端新冠疫苗產量跟不上、聯亞藥在取得EUA上也挫敗,導致市場對產業前景打上問號,但國內上游研究機構能量充足,創新力甚至不輸日韓,一旦正式「轉大人」,產業實力與未來潛力仍被外界看好!

沒想到,這款疫苗上市時竟然「碰壁」,原因是有人認為這項作業「圖利廠商」,在「外國月亮比較圓」情況下,該疫苗不堪市場壓力和輿論影響,最後在1999年黯然退出市場。

到底問題出在哪?涂醒哲認為,簡單地說,就是當時生技產業發展無法迎合市場需求,很多優秀醫生做了臨床試驗,結果卻是拿來「升等」。

涂醒哲說:「台灣醫師大多注重在稀有的臨床試驗,但商品化必需進入市場,且必須普及。」言下之意,就是研發者的思考模式沒有跟產業結合,因而錯失商機。


台灣生技上游研究機構多 創新能力不落後、不輸日韓

不過,過去失敗的案例已讓台灣生技業從中獲得學習,甚至成為產業最重要的養份。

台經院生科中心所長孫智麗指出,或許大家都認為台灣生技醫療著重在代工、大量生產、壓力成本,但其實產業早就從製造思維,慢慢轉為研發知識經濟。

她分析,目前國內的上游學術研究機構非常多,同時成功吸引很多海外藥廠高階主管或科學家,回台或來台研究題材與領域,再加上本土大學的學術機構蓬勃發展,讓國內生技研發實力早就超越外界想像。

據了解,全世界生技發展最好的國家,第一是美國,然後是歐洲各國。至於亞洲國家中,孫智麗直接表明:「台灣生技研發創新能力不會落後」,就連日本、韓國很多創投都會來台找潛力投資標的。

另一個在亞洲擁有超強實力的新加坡,則是因為有跨國藥廠進駐,否則,單以發展生技新藥、研發產業來說,台灣表現不屬於落後,在亞洲是名列前茅!

再以生技產業上市櫃成長家數來看,台灣精準醫療協會理事長李鍾熙提到,2009年前,全台只有38家生技上市櫃企業,如今已達到200家(含興櫃),可以看出非常大的成長。過去台灣不會開發疫苗與新藥,如今的新藥開發公司也有好幾十家,已跨過一個很大的門檻。

李鍾熙無奈地說:「現在大家都只關注打不打得到疫苗,所以看不到台灣生技產業其實是有成長的!」他更指出,「連台積電也是花了30年才能成為晶圓代工龍頭!」更何況生技產業發展絕非一蹴可幾,國人應該對其更有信心。

台灣生技產業非一蹴可幾 CDMO起步慢卻進步快、女股神也欽點

事實上,國際上無論是哪個發展生技業的國家,都可不能一步到位,台灣自然也是。如果以CDMO(委託研發與代工生產)為例,有民間業者認為,台灣業者起步雖慢,但進步比起其他國家算非常快。

台康生營運長暨資深副總經理張志榮博士表示,國內約從5年、10年前,才開始有類似台康生這樣的企業投入CDMO產業上,經過這些年,實力和經驗已慢慢與國際接軌、受到國際肯定,品質、技術及量能已逐漸在國際上展露頭角。

以台康生為例,CDMO能力受到日本厚生省國際的查核肯定,相關法規單位也實地查核台灣製藥GMP系統,品質受到國際認可。張志榮說,雖然台灣CDMO起步較南韓晚,但中央確實也看到這塊領域有向上發展的機會,因此當全球都有疫苗代工需求時,民間業者已經有所準備,現在正是非常好的時間點加入代工行列。


而投資業界也對國內生醫領域抱持正面態度。

啟發投顧分析師莊佳螢分析,台灣生技醫藥領域實力堅強,CDMO部分各家各有所長。以台康生相關CDMO業務為例,每年呈現正成長、2020年受惠權利金挹注下,營收突破10億元門檻,今年陸續承接歐、美、日及國內的委託業務,目前已朝國際級的CDMO的角色前進。

另外,另一家生醫廠保瑞藥業,因受惠加拿大廠併購效益及藥品CDMO完整布局,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約4.7億元,年增437%,每股EPS 8.72元;第2季稅後純益約1.3億元,年增217%EPS 2.54元,上半年及第2季營收與獲利雙創歷史新高。

至於晟德集團轉投資的永昕,專注發展生物藥CDMO業務,2020年拿下4個日本專案與3個台灣專案,並自去年首度轉盈後,今年上半年EPS0.32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的0.24元。

除了CDMO外,新藥開發也有斬獲,莊佳瑩指出,「女股神」方舟投資(ARK)基金操盤人伍德(Cathie Wood),就曾點名專攻免疫療法的長聖,旗下細胞新藥(UMSC01)於去年獲得食藥署認可,將該藥視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潛力藥物,在在都顯示生技台廠的堅強實力。

CDMO新藥研發邁開腳步 屢接國際訂單

另有不具名業者指出,生技製藥產業範疇很廣,除了大家熟知最具挑戰的新藥研發,再來就是生產高技術門檻困難劑型藥物,而近年的生物相似藥也成為新興議題。

無論哪個領域,台灣產業目前都已累積一定的發展基礎與實力,從不同藥廠已獲得國際合作研發或授權開發合約,就足以證明動能與實力滿滿。如果再加上台灣CDMO領域上的產業鏈完整,有許多國際級設備與人才完整,不少專家都認為,政府如能整合實力「一起打國際盃」,再配合產業政策的點火,台灣生技製藥整體實力將不容國際小覷。

台灣生技醫療還在「青少年」 「轉大人」速度慢

「台灣不該妄自菲薄!」

張志榮補充,台灣生醫產的實力跟東南亞、日本相比不相上下,只是台灣一直以來都習慣唱衰自己,應該要更正向去看待產業發展。

像是高端發展疫苗,張志榮就認為值得國人鼓掌,因為一家小公司,從零開始打拚到能與國際競爭,雖然成果還不算完美,但「就像已經考上大學,現在稍微衣衫不整,要給他時間整理一下」。

至於有人說台灣生技產業還在「青少年」階段,李鍾熙則是認同這種說法。李指出,關鍵在於國內還沒冒出一家真正有份量的生技企業,一旦這家巨獸出現,國際競爭力與形象將加速轉型。不過,李鍾熙也希望業者不要急,因為回頭看看國際上的現況,也沒有幾個國家達到這樣的成果與規模。

李鍾熙強調,台灣生技產業有實力,也確實在進步,只是「轉大人」的速度有點緩慢,並點出最大的困境就是投資不夠、大家沒有耐心等長期回收,政府或民間若能大力挹注、加強力道,相信台灣生技產業將在國際舞台上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news/%E5%8F%B0%E7%81%A3%E7%94%9F%E6%8A%80%E6%A5%AD%E6%B2%92%E9%82%A3%E9%BA%BC%E5%BC%B1-%E5%89%B5%E6%96%B0%E4%B8%8D%E8%BC%B8%E6%97%A5%E9%9F%93-020000935.html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您若是以下9類人請注意


多數胃癌患者在早期時幾乎沒有任何症狀,一不小心就會錯過黃金治療階段,到底胃癌會有什麼症狀,民眾又該如何預防?






胃癌症狀

多數早期胃癌患者幾乎沒有症狀;即使有症狀,也與一般胃病難以區分,例如:

  • 上腹脹氣、隱隱悶痛、噁心(類似慢性胃炎)
  • 餓時痛、嘔酸水(類似消化性潰瘍)
  • 食慾減退
  • 貧血,虛弱無力,容易頭暈眼花、臉色蒼白
  • 中晚期症狀:體重驟降、解黑便、厭食、吞嚥困難、明顯貧血、精神萎靡

胃癌高危險群

  • 50歲以上
  • 男性
  •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 萎縮性胃炎
  • 家族腺瘤
  • 小腸化生(胃黏膜中出現腸道的黏膜上皮,常見於慢性胃病)
  • 多發性瘜肉
  • 胃曾部份切除
  • 家族中有一等親罹患胃癌

環境因素

  • 重鹹、醃漬、燒烤、煙燻及含防腐劑的食物
  • 抽菸、喝酒
  • 長期使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會傷害胃黏膜
資料來源:Web Only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前景的喜與憂

11月4日蔡總統利用錄影為「2021亞洲生技大展」開幕致詞時指出:在全球共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以及對生醫產業的未來發展有更高的關注下,生醫產業是台灣朝向世界的關鍵力量。此外,政府為能加強生醫產業競爭,去年提出「台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希望透過引進先進科技,開發精準預防、診斷及治療照護系統,以打造屬於台灣的精準健康品牌。

台灣生技品牌代理授權商
中國區域代表 祝您
事事順心



從蔡總統的致詞加以觀察,很顯然地期待將台灣生技產業打造為晶片代工產業之外另一重要「護國神山」;尤其是在去年全球突如其來爆發疫情威脅,面對疫苗供應來源短缺之下,讓長期以來較不受到青睞的生技產業,再度掀起社會熱潮,甚至認為政府應該借鏡過去成功扶植晶片代工產業發展經驗,打造完整台灣生技產業生態體系。


無庸置疑,政府過去在扶植晶片代工產業發展的同時,特別將生技產業列入國家未來重要新興產業的發展領域之一,從1984年起設置生物技術開發中心,1997年接著成立「生技與製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2007年更進一步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可以發現其端倪。此一期間,包括:2002年「兩兆雙星」、2009年「六大關鍵新興產業」、2016年「5+2產業創新」及2020年「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無不氣勢磅礡積極推動台灣生技產業發展。


2021亞洲生技大展科技部致詞

事實而言,20餘年以來台灣生技產業在政府相關政策支持下,不斷吸引許多海外藥廠來台洽商合作標的,以及不少學者專家投入相關領域研究,讓生技產業的研發與創新能力迎頭趕上日本、南韓,目前部分領域例如較常見的疫苗或新藥逐漸跨越門檻。至於在CDMO(委託研發與代工生產)上,其所呈現的實力與量能,更是不容小覷。


依據經濟部生技產業白皮書資料統計顯示,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金額從2012年的3,590億元,逐年成長至2020年的6,011億元,成長接近七成;若以生技產業上市、櫃公司家數來說,從44家逐年增加為124家,增加2倍左右;再就生技股票市值而言,從4千餘億元擴大至1兆1,292億元,擴大2倍以上。此外,創造就業人口超過10萬人、出口金額達到1千3百餘億元,其發展前景可以說是頗為亮麗。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雖台灣生技產業歷經30餘年發展,但從其營業或出口資料統計中發現,仍集中於醫療器材及健康福祉產品相關產業的發展;相對製藥或應用生技相關產業的發展,則是較為遲緩,尤其中、西藥或生物製劑方面,似乎呈現停滯現象。亦即台灣生技產業迄今並未學習晶片代工產業發展模式,讓其打造出較為完整生態體系。


探究其癥結,除了政府不如過去孫運璿、李國鼎等先賢具有頗強烈的使命感及責任心,全力打造晶片代工產業鏈之外,雖提供生技產業租稅、補助等優惠措施,卻讓部分的廠商在營收、盈餘均顯不足下,利用生技產業「第三類股」巧門上市,甚至連結政治利益炒作,從中攫取資本市場利益。然而,最為關鍵的是,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不足,導致迄今無法完整建立生技產業鏈,藉此培育出能夠讓台灣驕傲的國際級公司和獨角獸,進而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顯然不如南韓在國際市場上,已經發展出頗具有名氣的美妝或生技產品代工。


再者,雖長期以來政府相關單位編列許多科技研發經費,但卻又在偏向學理思維主導下,將核心聚焦於較稀有的臨床試驗,甚至部分研究結果成為研究團隊「升等」依據。亦即這些促進與生技產業發展的模式,並未完全與產業之連結,造成研究結果無法透過商品化加以普及,錯失市場化商機。


畢竟,推動生技產業發展並非一蹴可幾,除了面對著國內市場規模狹小、既有資源不足的挑戰之外,不論是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抑或是產品的製造與銷售,更加需要與國際市場之接軌,藉此擴大市場規模,進而從委託研發與代工生產模式中不斷提高競爭基礎。因此,唯有透過鬆綁法規、引進資金、培育人才、接軌國際,以及充分整合生技研究機構分工,串連產業上、中、下游,從需求的角度發展更高端的特殊新藥、疫苗、健康、精準醫療等領域,如此始能打造生技產業為台灣的「護國神山」。


資料來源:https://view.ctee.com.tw/social/33985.html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