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治療龐貝氏症新選擇,賽諾菲二項罕病療法在歐洲獲准

執行長PaulHudson在2019接手賽諾菲時,推了一「以赢為目的」(playt win的策略,聚焦在公司缺乏的治療領域中推出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藥物。


法國賽諾菲藥廠

本週二賽諾菲揭露歐盟執委會(EuropeanCommission的兩項核准,針對其罕見疾病的酵素替代療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ies)


第一款療法是Xenpoxyme,是第一個也是唯一治療酸性鞘磷脂酶缺乏症(ASMD)的非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的酵素替代療法另一款是Nexvidyme,這是超過15年歐洲准的第一個貝氏症的新治療方案。


Xenpoxyme是針對A/B和B型的ASMD缺乏,造脂肪堆積,可能破壞器官功能並導致死亡A/B型ASMD影響器官,包括大,在生後前幾年是致命的型ASMD影響器官,主要是肺部,導致預期壽命只有17年。


每兩周注射一次的Xenpoxyme可替代有缺陷的酸性鞘磷脂,減少脂肪的堆積。根據兩項試驗顯示Xenpoxyme改善了肺功能,減肝臟和臟的體積。


據賽諾菲表示,在歐洲、日本和美國大約有2000人患有A/B和B型ASMD的疾病·epoxyme已在日本獲准,美國方面的結果將在10月揭曉。


賽諾菲全球研發主管JohnReed醫師在新聞稿中表示:ASMD族群已經等了多年,希望能治療這種罕見、讓人衰弱的遺傳疾病。通過核代表我們能夠提供給患者覆性的轉變。」


Nexviadyme則是針對晚期合嬰兒的龐貝氏症Nexviadyme去年8月獲FDA核准用於治療龐貝氏症的晚期發病形式,Nexviazyme是美國的上市名稱。


Nexviadyme是賽諾菲明星藥Myozyme的改版,有助於促進更佳的肺部能。


新聞來源:Sanofi racks up 2 approvals in urope for nzyme eplacement therapies for rare diseases

國光生技、高端 搶流感疫苗商機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謝宏


新冠未歇,中國大陸歐美近期再遭流感侵襲,光生技、高端疫苗備戰·國光生技海外流感疫苗業績爆發,本季營收將衝年增七倍高端表示,已看到流感疫苗的需求成長趨勢,代理韓國的四價流感疫苗,下半年可望取證,在台充填產能先衝千萬劑以上。


大陸國家流感中心日前布的全國流感監測信息顯示,6月來,南方部分省份進入流感高期,包括福建、廣东、深圳、海南、江西等地接連出流感緊急預警,南方省份點醫院報告的流感病例,占門診量百分比為5.8%,高於前一周的5.1%,創近年期新高。


除了大陸外,也有國內公衛專家示警,雖然新冠疫情已症化,但美國研究現流感人數有上升趨勢,主因美國近兩年受疫情影響,流感疫苗施打率明顯較前兩年同期低。英國則是各年齡層流感通報率都開始小幅上升,1至14歲兒童、青少年通上升幅度最大。


國内方面,針對今年的流感疫情,疾管署今年4月已開出63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採標案,國光生技得標327.5萬劑,總採購量五成上。洋也得標11萬劑,較去年成長了2針對自費市場部分,光生技將準備至少10萬劑四價流感疫苗供施打,確保滿足台灣民眾防疫需求。


國光生技指出今年市加速成長,第季有望年增七倍,若達成此目標,將創上市掛牌以來的單季新高紀錄,獲利也有望同步看增。其中,針大陸市,年初已取大陸四價流感疫苗藥證,為大陸唯一進口的四價流感疫苗,其售價較三價疫苗倍增,且訂單動能也看增。


高端疫苗表示,該公司代理韩國GCPharma的四價流感疫苗,將由GCPharma提供原液,再由高端負責充填分裝·高端疫苗已經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藥證審查,預計今年下半年取得藥。


高端疫苗表示,該公司北廠用充填分裝流感疫苗成品,生產規模至少千萬劑,不過目前TFDA尚未查廠,今年恐難因應國內需求,但高端已看到流感成長趨勢,將快做好供貨布局。


資料來源:https://ibmi.taiwan-healthcare.org/zh/news_detail.php?REFDOCTYPID=0o4dd9ctwhtyumw0&REFDOCID=0re7t0ut0f1ke7ew&utm_source=EZMail&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ailynews_0629

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缺乏意志力不是你的錯!了解大腦運作、打破壞習慣的 3 個練習


賈德森.布魯爾

國際知名成癮精神病學家與神經科學家


你釐清自己的焦慮習慣迴圈,就能了解為什麼自己會被困在擔憂與恐懼的循環之中,進而利用大腦的獎勵網絡來擺脫這個惡性循環,並養成有益的新習慣。


畫出焦慮迴圈,自我覺察揪出壞習慣


拿出智慧型手機查看新聞或是回覆幾封電子郵件,也許可以短暫消解焦慮,但這只是建立了一個新的習慣,只要你有壓力或感到焦慮,就會轉移注意力。當轉移注意力沒有效果時,你就必須想出另一種解決方案。這可能會導致更多的擔憂,然後,擔憂的想法又會觸發擔憂。


延伸閱讀:忙了一整天,下班後只想躺著滑手機?研究:錯誤的休息會讓你更累


● 焦慮習慣迴圈:

如果你有擔憂的傾向,試著把這些習慣迴圈寫出來。




習慣迴圈
時報出版

觸發點:看見一本關於焦慮(或改變習慣)的新書。

行為:囫圇吞棗地一次讀完。

結果:理解了概念,但仍然無法改變習慣。


舉例來說,為什麼比起花椰菜,你的大腦會更喜歡蛋糕呢?並不僅僅是「蛋糕比較好吃」這麼簡單。我們的大腦會根據獎勵程度來排列各種行為的優先順序,並優先選擇獎勵價值較高的行為。


從神經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大腦要讓我們盡可能獲得更多熱量,這樣才能生存。我們的大腦會記住哪些食物的獎勵程度比較高(熱量越高=獎勵越高)。我們的大腦還會學習人、地、物的獎勵價值。回想一下,你孩童時期參加過的生日派對,你的大腦會將所有資訊結合在一起──蛋糕的味道、你和朋友一起玩的快樂時光──全部結合成一份獎勵價值。


當你長大成人後,看到一塊蛋糕時,你不需重新理解蛋糕的味道嚐起來如何,或者重新回想以前吃蛋糕的同時度過了哪些快樂時光,你早在童年時期就記住的連結會自動跳出來。吃蛋糕讓你覺得快樂,並觸發一種自動的、習慣性的反應。


你可以將學習一個習慣,想成是「設定並遺忘」──設定行為的獎勵價值,並忘掉細節。這也是為什麼戒除習慣會那麼困難。


一個行為帶來的獎勵越大,形成的習慣就越強烈。

台灣生技 代理授權商 祝您
事事順心



如果你想試著停止自動吃掉眼前的每一塊蛋糕,別人可能會跟你說,你只要保持意志力,不要吃就好了。但是,你真的能光靠思考就停止吃東西嗎?這種方法長期下來通常都會失敗,因為大腦不是這樣運作的。


若要改變一個行為,你不能只是專注在這個行為本身;你必須處理這個行為所帶來的獎勵讓你產生的感受。要改變一個習慣,能夠持續下去的唯一方法,就是更新它的獎勵價值。


我們要如何更新獎勵價值,並破除擔憂、拖延,以及其他壞習慣?只要做一件簡單的事:察覺。


只要在當下注意到行為所帶來的結果,就能讓大腦脫離自動導航模式,清楚地看見、感受到現在這個行為到底帶給你多少獎勵(或者沒有帶來任何好處)。當你知道大腦是如何運作的,就可以控制它,而不是讓它控制你。


意志力無法減緩焦慮、改善成癮,但鍛鍊「好奇心」可以


意志力本身就是一個迷思。強迫自己「做就對了」,可能會是一種適得其反的方法;短期內也許會有效,或者讓你感覺自己有在做點什麼,但長期下來,在真正關鍵的時刻不會發揮效用。對大多數人來說,缺乏意志力並不是我們的錯,而是大腦構造的錯。


藉由覺察來培養注意,可以幫助你在進行的當下,就注意到自己的習慣循環。我為什麼會做這件事?是什麼原因觸發了這個行為?我實際上能從這個行為中得到什麼獎勵?我還想繼續做這件事嗎?


好奇心是一個很關鍵的態度,當它與注意結合在一起,就能幫助我們改變習慣。而且,好奇心本身就能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獎勵。你還記得自己上一次對某件事物感到好奇的時候嗎?那種情緒本身就讓人覺得很棒,比快速吃下一堆糖分並伴隨著無止境的罪惡感,還要更棒。


科學實證有效的「呼吸練習」,克服負面感受


工作時大家都在呼吸,如果你注意到你好像快要進入習慣迴圈,你就可以躲在正常的樣貌背後,花點時間注意自己的呼吸,擺脫舊習慣這頭野獸。


● 呼吸練習:

坐著,或用舒適的姿勢站立。不要把眼睛閉上,否則大家會以為你在打瞌睡。問自己:「我怎麼知道我正在呼吸?」保持好奇心,看看身體的感受是從哪裡產生的(可以發出無聲的「嗯」)。


當你注意到呼吸時的身體感受,就能繼續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如果開始感到無聊或覺得有困難,就放大你的好奇心,注意身體呼吸循環時自然的過程。


延伸閱讀:懂紓壓,職場表現會更棒!鈴木一朗如何用「賽前儀式」取得好成績?

呼吸是很方便的東西,當你注意到自己開始從焦慮習慣迴圈的懸崖往下滑的時候,可以將它當作樹根,緊緊抓牢。注意自己的呼吸,會幫助你以一種具體的方式專注於當下,不被困在習慣迴圈裡。


(本文出自《鬆綁你的焦慮習慣》,時報出版)


來源: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5163?utm_source=likr&utm_medium=pubguess 

 

Bayer數位化新佈局!首推人工智慧影像平台

*Bayer將提供數位合人工智慧醫療影像App的服務(Photo credit:ldarlmashev/Getty Images)



製藥廠拜耳(Bayer)的放射科部門正在朝新的方向前進,從為CT和MRI掃描提供顯影劑,轉向提供數位人工智慧的醫療影像App的服務。這包括推出一個虛擬市場,該市場將容納供應商中立(vendor-neutral的程式,以加快病人審查,自動分流嚴重病例,並標記可疑病灶的掃描。


這個新的雲端平臺為Calantic Digita outis,標是幫助實現放射科醫生工作流程中各種例行事物的自

動化,管所產生的影像數量急劇增加,但這個產業卻缺少訓練有素的專家。這是因為老年化人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病增加造成的負擔加重,以及因技術的進步,每次掃描都能提供更多的資訊。


拜耳放射科負責人GerdKrug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通過Calantic數位解決方案,我們正在進入放射科市場中增長最快的领域,邁出了從產品供應商到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下一步,我們的使命是提供一個第三方和拜耳產品的生態系統,為放射科醫生及其團隊提供以疾病為導向的創新解決方案。」


該平臺將按身體區域和診斷過程進行,並將從胸部和神經系統疾病開始,在監管機關批准後,計畫在美國和一部份歐洲市場首次推出。


這包括檢測肺部組織中潛在的癌結節及分析顱內出血和中。該公司表示,他計畫在未來增加更多特定疾病的應用。


拜耳的放射科部門,包括X光、CT和MRI掃描的顯影劑,以及用於病人管理生教育計的資訊軟體,曾

在2021年帶來18億歐元(19億美元)銷售額。


拜耳估計放射科人工智慧市場從現在到2025年每年將增長25%以上透過進入市場以及推出Calantic,該公司希望能達成超越整個放射科領域年均增長的目標,在2030年之前,年均增長幅度為5%。近年來,處理影像掃描的自動化程式數量激增,包括用於發現骨折和肺部陷等情況以及切斷大腦氧氣流

動血塊的App。


(來源:Fierce生心編譯)

2022年6月27日 星期一

謝金燕公開47歲少女體態保養法, 親解「手臂全是刺青」真相??

謝金燕公開47歲少女體態保養法,  親解「手臂全是刺青」真相?? 


圖片來源:謝金燕Instagram 


電音天后」謝金燕日前擔任台灣職籃聯盟P. LEAGUE+(PLG)年度總冠軍系列賽G3開唱嘉賓,除了賣力勁歌熱舞,炒熱現場氣氛,造型也驚豔全場,她手臂滿滿刺青圖案,更是增添霸氣女神氣場,網友就好奇「刺青是真的嗎?」還釣出謝金燕親自解答,同時,也大方公開獨門逆齡祕訣。


圖片來源:謝金燕Instagram 


謝金燕23日晚間現身台北和平籃球館,賣力勁歌熱舞、炒熱全場氣氛,而當謝金燕脫下披風,立刻露出手臂上一整片刺青圖案,謝金燕對全新風格相當滿意,直呼:「是不是很不一樣,So cool(好酷)」,不過,就有網友好奇問:「姐姐的刺青是真的嗎?」還釣出謝金燕親民表示,她很喜歡這組刺青圖案,「整隻手臂真的具好抗(巨好看),但姐沒有勇氣刺青,而且還這麼大片,用貼的過過癮。」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2022亞洲生技大會 7/27登場

台灣新生報 2022/06/09  


台灣生技生物產業協會與全球BIO生技協會共同宣布,「2022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2)」將於七月二十七至三十一日舉辦。將以「串接亞洲生技價值鏈」為主題,按「實體+線上(On-site+Online)」模式擴大舉辦。吸引全球逾五百五十家指標公司、超過一千五百個攤位參與,在二十一場國際論壇中交流分享,預期有超過三十國生技專業人士參與。


今年之商機媒合會(One-on-Onepartnering),首度採取「實體+線上」,跨越國界與時區,將促成超過四百家公司,二千場次之商機媒合,為後疫情時代,進行生技產業之多元布局,創造更多與國際夥伴洽談合作及授權募資的機會。 


台灣生技品牌授權代理商
在此祝您
事事順利
大會籌委會主席李鍾熙表示,生醫產業的供應鏈與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因疫情之引發,成為新關注焦點課題,而今年亞洲生技大會的主題也定為「串接亞洲生技價值鏈(Connecting the Asian Value Chain)」,將展示亞洲生技正在引領的創新、市場、供應、投資價值鏈,並與在地、國際、未來鏈結,成為全球生技領域的關鍵場域。


今年大會論壇主題除全球科技創新融合及生技市場與投資趨勢前瞻部署外,並新增「供應鏈與CD-MO新商模」、「當ICT遇見生技」、及「未來防疫整備」焦點議題,邀請國際重磅講者分享。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395860x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化妝品:當生物技術優於自然時

生物技術公司通過可持續採購的美容市場成分獲得成功

生物技術衍生的美容成分越來越多地通過大型零售商進入大眾市場,部分原因是消費者需求。消費者要求在其個人護理產品中使用不含動物成分、符合道德標準且對環境友好的成分。這促使化妝品公司為其成分尋找替代來源,一些公司將生物技術視為一種解決方案 




生物技術初創企業在化妝品中看到了一個尚未開發的市場,具有不斷增長的機會和較低的監管門檻。“你可以更快地進行創新,”Geltor 首席技術官 Nick Ouzounov 將護膚品和化妝品與食品、燃料和醫藥行業進行比較時說。他說,與開發其他生物技術產品通常需要十年或更長時間相比,“上市速度和市場演變確實發生在幾個季度或一年內”。

在美國,公司在推出化妝品或膳食補充劑產品之前不需要上市前的批准,就像推出藥物或許多設備一樣。


這種不那麼密集的資本投資、更快的創新周期和消費者需求的結合為美容領域帶來了越來越多的生物技術公司(表1)。Amyris 是一家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埃默里維爾的生物技術公司,擁有 8 個不同品牌的化妝品、護膚品和護髮產品,其中許多在美國零售連鎖店 Target 和 Sephora 銷售。總部位於加利福尼亞州聖萊安德羅的 Geltor 為韓國的 AHC 和香港的屈臣氏等流行護膚品牌生產原料。這些公司表示,他們可以提供與從動物或石化過程中提取的成分相同或更好的化妝品成分,而且環境成本要低得多。




但生物技術美容公司面臨著必須與現有產品的功效和價格相匹配或超越的挑戰——這需要擴大規模。“它必須具有成本競爭力,必須具有最佳性能,並且必須具有最佳的可持續性,”Amyris 產品和成分首席戰略官 Annie Tsong 說。


生物技術美容領域最早的商業成功案例之一是通過微生物發酵製成的透明質酸。該分子可以滋潤皮膚,減少皺紋,並且可以作為真皮填充劑注射(它也有醫療應用)。幾十年來,這種分子都是從雞冠中提取的,但在 1988 年,Savient Pharmaceuticals 的科學家們描述了一種使用獸疫鏈球菌的發酵途徑。



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公司開始使用天然和工程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桿菌)開發自己的發酵方法。此後,護膚品中對透明質酸的需求呈爆發式增長,德國埃森的 Evonik 等公司;法國哈文的 HTL 生物技術公司;奇華頓在瑞士 Vernier;瑞士凱瑟勞格斯特的帝斯曼和帝斯曼現在提供生物反應器生產的該成分版本。


代謝工程的成功是一個轉折點。它為生物技術美容行業開闢了使用其他發酵衍生化妝品成分的堅實先例。跨國公司,如寶潔公司,正在將資源投入到這類科學中,但“目前最快的創新來自專注於某一領域的新創業公司,”Built with Biology 國際推廣總監 Fiona Mischel 說在倫敦。


這些初創公司的首要關注點是傳統上不可持續地從動物或石化過程中採購的原料。“消費者希望更具可持續性,他們越來越意識到並圍繞產品中的成分進行研究,”北卡羅來納州羅利的一家生物技術初創公司 Jellatech 的創始人 Stephanie Michelsen 說。“這給公司帶來了尋找可持續替代品的壓力,我認為這就是生物技術有這麼多答案的地方。”



例如,有機化合物角鯊烯,一種保濕護膚成分和疫苗佐劑,通常來自深海鯊魚的肝臟。在公眾強烈抗議之後,公司越來越多地尋找這種成分的替代來源。歐盟在 2019 年禁止捕撈某些尋求角鯊烯的深海鯊魚,這給化妝品帶來了更大壓力。


“從這些非常重要的頂級掠食者的生物多樣性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非常具有破壞性的行業,”Amyris 的 Tsong 說。該公司生產角鯊烷,一種角鯊烯的氫化親戚,在暴露於氧氣時更穩定。

Tsong 估計,此前,每年至少有 300 萬條鯊魚因角鯊烯而被殺死。她根據角鯊烯的市場規模(每年 2,500-4,000 噸)和可從單個鯊魚肝臟中提取的角鯊烯量(高達 700 克)做出這一估計。Tsong 說 Amyris 已經取代了大部分市場,每年生產超過 2,000 噸。


為了製造角鯊烷,該公司採用了化學轉化工藝和改良的釀酒酵母菌株發酵的組合。在修飾酵母時,Amyris 科學家過度表達了天然酶,引入了從植物類異戊二烯途徑中提取的法呢烯合酶並提高了其催化能力,重新設計了微生物的中心代謝,使其能夠以更少的碳和氧輸入來執行這些功能,並引入了基因開關來控制系統的生產。


總之,根據 Amyris 的說法,公司科學家改變了約 1% 的釀酒酵母基因組。通過這些修飾,酵母產生β-法呢烯,一種倍半萜烯,Amyris 在一系列步驟中將其化學轉化為角鯊烷。Amyris 為主流美容品牌提供角鯊烷,並將其整合到自有護膚品牌 Biossance 和 Pipette 旗下的產品中。


Amyris 是幾家微生物發酵公司之一,它們開始為其他行業生產分子,並通過迂迴的路線最終獲得了美容產品。其他公司包括前身為 Solazyme 的公司,該公司成立於 2003 年,目標是利用藻類生產燃料,但後來將重點轉向食品、營養和個人護理。


Amyris 是幾家微生物發酵公司之一,它們開始為其他行業生產分子,並通過迂迴的路線最終獲得了美容產品。


在 Amyris 的案例中,該公司在製藥領域取得了成功,通過發酵工藝生產抗瘧藥青蒿素。然後在 2000 年代中後期轉向藻類生物燃料,但在 2015 年原油價格下跌時無法與燃料價格競爭。此後,該公司成功轉 向用於香水、化妝品、食品調味劑的高價值成分和特種化學品。


Geltor 的 Ouzounov 說:“如果你看看在 2000 年代中期生物燃料崩潰後倖存下來的公司,它們都轉向了化妝品和藥品。” “這就是為什麼在我們的案例中,我們認為化妝品是產生快速影響的最佳場所。”


通過發酵,Geltor 生產定制的膠原蛋白和彈性蛋白——旨在保護、滋潤和賦予皮膚彈性的化妝品。膠原蛋白通常是從煮熟的動物屍體的骨頭和皮膚中提取的。Ouzounov 說,儘管它是動物來源的,但消費者對這種成分的需求正在增長,因此幾家生物技術公司正在研究替代品。


Geltor 沒有透露其技術流程。Ouzounov 說,該公司在未公開的微生物中設計了核醣體途徑和氨基酸分泌機制,以優化蛋白質生產。“你想要優化你的有機體,這樣你就有盡可能多的能量用於蛋白質生產,但又不會太多,以至於你將有機體推向死亡點,”他說。


Geltor 不是直接向消費者營銷,而是將其成分銷售給已建立的東亞品牌以及在美國零售商銷售的其他未公開品牌,包括絲芙蘭、Ulta Beauty 和 Target。


柏林的寒武紀也將膠原蛋白作為第一個產品,通過發酵生產。據該公司稱,該成分與動物源性膠原蛋白的不同之處在於,它針對人體皮膚的功能進行了優化。這是生物技術衍生成分的一大優勢:它們不限於可以從大自然中提取的成分。


Cambrium 旨在使用數字平台開發一系列與自然相同、受自然啟發和新設計的成分,該平台可定制設計蛋白質以滿足性能規格。有了設計,該公司的研究人員隨後設計了微生物來生產這種蛋白質。


Jellatech 也生產膠原蛋白,但該公司沒有使用微生物來生產膠原蛋白,而是在生物反應器中培養哺乳動物細胞。該過程類似於養殖肉類工業的過程。該公司從動物的無害活檢開始。這些細胞系在生長因子、信號分子和其他成分的幫助下,在生物反應器中生長並產生膠原蛋白。然後提取和純化膠原蛋白。


該公司生產的膠原蛋白具有來自人類和活體動物(牛、海洋、豬或任何其他物種)的天然膠原蛋白的所有復雜性。Jellatech 的科學負責人 Rob Schutte 說:“哺乳動物細胞中內置了許多結構,而酵母和細菌等不太複雜的生物體則沒有,而正是這種結構使我們的膠原蛋白與動物源性膠原蛋白。”


但與養殖肉類行業面臨的技術挑戰一樣,擴大規模仍然是一個障礙。米歇爾說,這是“一場艱苦的戰鬥”。“這些哺乳動物細胞在生物反應器中四處遊蕩——它們非常脆弱,”而且,正如生物製藥製造中眾所周知的那樣,它們不像酵母和細菌那樣容易增殖,她說。


儘管面臨挑戰,化妝品的市場之路還是相當快速和直接的。在美國,公司在推出化妝品或膳食補充劑產品之前不需要上市前的批准,就像推出藥物或許多設備一樣。相反,他們遵循聯邦監管機構的指導和個人護理產品委員會等團體制定的標準。監管機構有權禁止或限制市場上被發現不安全的成分。


生物技術的環境效益將幫助該行業講述一個強有力的故事。畢竟,動物屠宰和環境破壞在很多方面都與美的概念背道而馳。米歇爾說:“我們希望變得美麗,但不以傷害他人為代價。”



資料來源:https://www-nature-com.translate.goog/articles/s41587-022-01318-x?error=cookies_not_supported&code=d01f5894-d65c-4225-ab50-488a2dbf04e1&_x_tr_sl=en&_x_tr_tl=zh-TW&_x_tr_hl=zh-TW&_x_tr_pto=op,sc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 

2022年6月13日 星期一

巴黎生物技術會議 2022年6月23-24日



巴黎會議中心



  • ICAEEES 2022:農業、環境、生態和生態系統科學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AET 2022:先進酶技術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BAB 2022:生物技術與應用生物化學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BBB 2022:生物控制、生物工程和生物技術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BBBCB 2022:生物信息學、生物醫學、生物技術和計算生物學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BBE 2022:生物物理和生物醫學工程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BC 2022:大宗化學品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BES 2022:生物技術和酶科學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BN 2022:生物打印和納米技術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EDAS 2022:教育、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 日至 24 日)
  • ICEGG 2022:實驗遺傳學和基因組學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LSBR 2022:生命科學和生物醫學研究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MEA 2022:微生物工程與應用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MSFR 2022:海洋科學與漁業研究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MTAB 2022:微生物技術與應用生物化學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NFFFI 2022:營養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和功能性成分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NFFFS 2022:營養保健品、功能性食品和食品科學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 ICSEN 2022:運動與運動營養會議,巴黎 (2022 年 6 月 23-24 日)
    巴黎會議中心


2022年北美生物科技展(BIO 2022)


活動介紹

名稱:2022年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2022)(http://convention.bio.org/)
日期:2022年06月13日至16日(實體展示)
地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市San Diego Convention Center。
預定徵集家數:12家。


適於參加之產業:生技醫藥製造商及出口商 (本會有優先審查機制)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為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協會(Biotechnology Industry Organization)每年於美國所舉辦的全球最大規模之國際性生物科技產業展覽與相關產業論壇,堪稱全球生技界之年度盛事。2021年持續受到COVID-19新冠疫情影響,仍以數位線上會展(BIO Digital)方式舉行,合計共3,405家公司與6,246位參加者參與,辦理27,917場次scheduled meetings,疫情期間仍舊獲得豐碩的媒合成果。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資金打不贏美國、信念沒有韓國強,台灣生技產業若複製「台積電」模式會成功嗎?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蔡英文總統去年 11 指出,生醫產業是台灣走向世界的關鍵力量,政府 2020 年提出「台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盼透過跨部會合作,引進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精準預防、診斷及治療照護系統,打造屬於台灣的精準健康品牌。

根據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分析,台灣生技業可以如何增加產業競爭力?(責任編輯:連柏翰)

台灣的生技產業曾被視為明星產業,但也曾因股價暴起暴跌被貼上炒作標籤,摔到谷底,近來卻在 COVID-19 百年大疫中看到轉骨契機。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分析,「CDMO 就是台灣生技業的機會」。

莫德納小公司隨疫情崛起

COVID-19 疫情讓全球生技版圖大洗牌,莫德納(Moderna)原本只是間成立 10 年的小公司,在列強環伺的歐美市場中,彷彿新生兒般稚嫩,卻能以突破的 mRNA 技術開發 COVID-19 疫苗;這齣「麻雀變鳳凰」戲碼,也讓各國開始重新思索生技作為戰略產業,未來的可能性與發展路徑。

不過生技產業從新藥、研發、代工、充填都需要專業,選題更是充滿挑戰,不論做出哪個選擇,背後都意味著龐大資金投入與漫長研發時光;台灣在產業轉折的十字路口,究竟該選擇哪一條路?

美國砸錢、韓國信念堅定,台灣生技如何突破重圍?

台灣生技品牌授權商 祝您
事事順心

以這次疫情為例,涂醒哲指出,COVID-19 疫苗為莫德納、BNT 這些年輕公司帶來龐大商機,且讓外界看到,就算不是百年藥廠,也有機會出頭天;但發展路徑直接套用在台灣,恐怕不適合,因為「疫苗美國一補助就是 120 億美元,我們哪有這個能耐?」

台灣沒有像美國政府大手筆砸錢補助的氣魄,國家隊概念也不如韓國信念強烈,涂醒哲認為,既然半導體業有個「護國神山」台積電在前,生技產業不妨也走同樣模式,朝 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前進。

CDMO 白話文就是生技界的台積電」,涂醒哲解釋,台積電以代工為主,但不代表沒有技術含量,相反地,它超然的產業地位靠的是大量製程改善研究支撐;台灣應該發展 CDMO 代工模式,且規模一定要大,「要做就要做亞洲區代工」。

然而,韓國 2021 年就積極與國際疫苗大廠爭取代工,並成功取得 AZ、莫德納、Novavax 4 種國際大廠疫苗代工或協議;涂醒哲坦言,台灣進度上「有點輸」,但已準備迎頭趕上,現正規劃籌組 CDMO 國家隊,並鎖定核酸與細胞領域。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已經表態,國家級生技公司成立後,國發基金將力挺注資,不過生技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韓國當初也是靠砸重金蓋廠拚規模,成功獲得國際大廠青睞,台灣政府願意投入多少錢,備受關注。

「其實不是幾億元問題,是決心的問題」,涂醒哲藉機向政府喊話,若認為生技發展重要,就應展現魄力,如果 600 億元做得起來,就趕快投入 600 億,資金來源相信不是太大問題,稅收超徵、健保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涂醒哲估算,單是發展 CDMO,前期至少要砸下 300 500 億元,盡速把工廠蓋出來,才能爭取更多合作機會,「台積電一蓋廠也是幾百億美元,何況我們講的都還是台幣」。

涂醒哲認為,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路徑應是「七分經濟、三分研發」,盡快推出可以賺錢的生技產品,讓國際看見台灣,而後以「555 法則」選題研發;這套理論企業同樣適用,CDMO 模式能較快帶來獲利,讓公司得以繼續向前跨步,且有資金挹注研發項目。

台灣生技應先找臨床醫師,再找博士合作

台灣生技缺乏亮眼的明星產品,背後固然有許多結構因素,不過涂醒哲認為,「台灣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做什麼題目」。

涂醒哲直言,臨床醫師(MD)才是最了解實務需求的人,國外藥廠是找臨床醫師了解需求在哪,再找博士(PhD)進行研究與合作,台灣正好相反,研究是從博士發動,導致成果不見得切合實務需求,應該要反轉由終端使用者(End User)變成創新起始者(Innovation Starter)。

涂醒哲因而構思選題的「555 法則」,強化醫師與博士的合作,讓國家資源能精準投入於有發展性的項目。

第一步,先由各專科醫學會及相關公協會提出想要解決或預防的醫療問題,並找博士共同討論合作及解決方案,提出計畫綱要,再由各醫學會自行票選處理的優先順序,選出前 3 名;接著所有醫學會共同評分排序,挑選出前 10 名,作為國家隊的研究項目。

接著由經濟部、衛福部、科技部等部會及願意投資的業者共同審查這份清單,依照問題的重要性、投資報酬率等因素後,調整前 10 名的排序,並將國家生技研究經費分配下去。

生技「555 法則」

涂醒哲說明,第一個 5 是第一年至少要砸 50 億元的經費投注國家隊項目,第二個 5 是每年經費加上 50% 額度,今年 50 億元、明年變成 75 億元,讓研究有成果的國家隊可以繼續堅持;第三個 5 則是至少要堅持 5 年,才能讓研究滾動出成果。

涂醒哲認為,這套機制可以整合醫師與博士的臨床經驗與研究能量,找到有台灣特色的題目,才能吸引國外藥廠投資;他也強調,台灣在醫療公衛體系的臨床經驗豐富,又有健保資料庫,都是吸引外資的優勢,但科學家一定要展現能力,才能讓國外藥廠覺得「到台灣來設廠是你最聰明選擇」。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打造生技界台積電 涂醒哲:台灣CDMO可做亞洲區代工〉。首圖來源:總統府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citiorange/2022/04/18/biotechnology-industry/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2022年6月9日 星期四

展現台灣生醫創新力 2022北美生技展再現台灣生技主題館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李盛雯/台北報導



受疫情影響一度取消實體展的全球最大規模生技商業展會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BIO 2022),本月13日至16日將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辦,今年除了重返實體場,也是台灣生醫代表團睽違兩年以「台灣主題館」形式,整合產官研各界,共同展現國內生醫科技與跨域創新的能量。

因應後疫情時代對精準健康的需求大幅提升,BIO 2022台灣館規劃兩大面向,包括運用台灣醫療與ICT優勢的新興生醫領域如精準醫療與數位醫療,以及近年有突破性成長的生技產業如新藥研發、CDMO、農業生技等,同步展現國內生技醫藥跨域共進的實力。


代表團由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召集人吳政忠領軍,團員包含40多家生技與新創業者,以及科技部、經濟部、衛福部、中研院、工研院、生技中心、國衛院與農科院等政府法人單位,預計進行多場媒合與參訪活動,藉以開拓國際市場與多元商機。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指出,面對國際生技產業因疫情帶動新一波的復甦與機會,在5+2產業創新與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政策支持下,行政院整合跨部會資源,透過政策推動、法規鬆綁、新創扶植、國際化人才培育,以及前瞻科技發展,逐步建構臺灣成為預防、檢測、治療到照護環環扣合的標竿國家。       

台灣生技品牌代理授權商
中國區域代表 在此 祝您
事事順心


像是新版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將CDMO與創新技術平台納入租稅優惠;開放自體與異體細胞治療技術,促進再生醫學的發展;透過產業創新人才培訓,選送台灣產學創新種子人才赴海外研習等,希望讓台灣生技在這波產業動能中掌握先機,成為國內經濟成長的關鍵力量。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於參展期間將同時辦理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預備會議海外場,邀請海外專家委員與各部會共同探討生醫研發布局與政策規劃,期望為台灣生醫提供更完善與創新的產業環境。


這次參展除協助產業拓展海外商機、共商生醫發展策略外,針對新創與人才國際化,還特別安排「Smart Health Demo Day」媒合會,邀請美國指標企業、藥廠、醫院、創投,與國內智慧醫療新創團隊進行展演與交流,透過多方位的國際合作模式,強化台灣生醫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新聞照來源:BIO 2022網站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

%E5%B1%95%E7%8F%BE%E5%8F%B0%E7%81%A3%E7%94%9F%E9%86%AB%E5%89%B5%E6%96%B0%E5%8A%9B-2022%E5%8C%97%E7%BE%8E%E7%94%9F%E6%8A%80%E5%B1%95%E5%86%8D%E7%8F%BE%E5%8F%B0%E7%81%A3%E4%B8%BB%E9%A1%8C%E9%A4%A8-021008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