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6日 星期三

林杰樑醫師的諄諄教誨

創造優質人生,健康不打烊
 

林杰樑醫師自102年8月2日因肺炎昏迷,經歷四天的搶救,於8月5日不幸辭世。這消息震驚全台社會,無人不曉,突如其來的新聞,令人扼腕不已。以下七篇主題為林醫師所撰。


蔬果農藥殘留的預防之道

 
1.  少吃輪番採收的蔬菜如長豆,小黃瓜等,因為此類蔬菜需多次噴灑農藥。
2.  只吃當季盛產及最便宜的蔬果;當季盛產的蔬果最便宜,當季盛產的蔬果營養價質最高,病蟲害最少,使用的農藥最少。
3.  少吃搶收及搶種的蔬菜,因為常忽略了噴灑農藥後的安全採收期,農藥殘留多。颱風及大雨前後,宜多食用根莖類蔬菜,或冷藏蔬菜。
4.  去除蔬果的農藥殘留最好的方法:將蔬果浸泡在滿水的盆子,開自來水水龍頭以小水,維持流動清水洗15分鐘,再以軟毛刷清洗青椒類凹凸不平的表面,切削凹陷的蒂頭及葉菜類接近根部的莖,來進一步去除農藥。以其他方法如鹽,蔬果洗潔劑,小蘇打等清除殘留農藥效果不好。
5.  少生食。在於不吃生菜沙拉,只吃調理過的蔬菜。調理烹飪過程,會使農藥再度分解及揮發。生菜不只可能殘餘農藥,也易受病毒細菌及寄生蟲汙染。
6.  需要剝皮的水果如香蕉橘子荔枝等一定要先洗過再剝皮,否則手被汙染了再拿果肉吃,易吃下農藥。因為現在蔬果許多使用了抗菌劑以殺菌防黴保鮮,抗菌劑中許多為環境賀爾蒙。
 

別讓色香味蒙蔽了你

人工香料以及人工色素都是常被使用在食品中的人工添加物。人工香料只需要一點點,就能產生濃郁且持久的香氣,若被過量添加於食物中,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或是造成肝腎負擔。而人工色素也有可能對身體產生傷害。如人工色素中的黃色四號、黃色五號、紅色六號、紅色四十號,可能會加重兒童過動症以及注意力不集中。不同的人工色素可能對身體產生的傷害都不盡相同。目前日本已經禁用人工色素。因此應該要小心食用太香、太鮮艷、口感太特別的加工食品,宜多食用當季盛產的天然食物。
 
食品添加物
      
        香噴噴、五顏六色的零食讓大人.小孩都難以抗拒,吃在嘴裡還會在舌頭留下彩色的痕跡。人工色素不僅易引起過敏,吃太多更可能引起焦慮不安、靜不下來、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形進而影響學習。特別是含有食用色素黃色4號、5號、紅色6號、40號若再加上含有苯甲酸鹽這種防腐劑,天天攝食只要一星期就有可能引起注意力不集中、過動、學習障礙。在臨床上看到一些案例如果讓孩子戒掉攝取這類食品,家長都會發現孩子行為有明顯改變,學習進步。建議家長挑選零食,一定要看清楚食品添加物標示。太香、色彩太鮮艷都不要選購,最好給孩子天然食物當零食。
(以下為林醫師生前在綠十字健康網文章)
        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ADHD)在目前已經是一種常見的行為異常,除了造成學習困難之外,也困擾著很多父母。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除了是先天腦部的異常之外,許多是與後天暴露相關。譬如:鉛過高也會引起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孩童食用含咖啡因的食物如:巧克力、可樂、茶、咖啡,也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根據2007年11月的刺胳針(Lancet)英國學者馬肯(McCann D)教授所發表的一篇研究,發現食品添加物會引起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總共有153位3歲孩童及144位8~9歲的大孩童參加他的研究,此項研究為雙盲性、有安慰劑、交叉的臨床試驗。準備3種飲料,第一種當安慰劑,第二種含有苯甲酸鹽(防腐劑)及兩種人工色素的飲料,第三種含有苯甲酸鹽(防腐劑)及另外兩種人工色素的飲料,提供給孩童飲用。其外觀無法分辨,味道也無法分辨。並且用過動量表(global hyperactivity aggregate,GHK),由學者、孩童的老師、父母及8~9歲的孩童朋友,分別加以評分,並以電腦分析。
結果只有16個3歲孩童及14個8~9歲的大孩童無法完成研究。平均參予者都喝掉85%飲料,不管是3歲孩童或8~9歲的大孩童,苯甲酸鹽(防腐劑)及人工色素都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這些色素包括黃色4號、5號及紅色6號、40號。馬肯教授結論是人工色素或是苯甲酸鹽(防腐劑),各自或共同引發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
        在台灣孩童的零食、糖果、含糖飲料、果汁及冰品,常含有苯甲酸鹽(防腐劑)及人工色素。孩童天天都暴露在這些有毒物質裡而不自知,難怪台灣孩童的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的個案越來越多。其實苯甲酸鹽(防腐劑)除了可能引發孩童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外,還會增加肝臟的負擔、皮膚過敏,引起孩童食慾不振、發育遲緩,還會使得孕婦生產胎兒體重不足,因此許多先進國家都禁止使用在孕婦及孩童食品上。
關於人工色素,除了會引起過動及注意力不集中外,以前的研究甚至認為會引起孩童過敏症發生,及傷害智商。日本政府早在30年前已經嚴格管制,在其國內食品大多使用天然色素如:紅色的茄紅素、黃色的胡蘿蔔素等。基於苯甲酸鹽(防腐劑)及人工色素對孩童的傷害,在此呼籲政府與衛生主管單位應全面管制苯甲酸鹽(防腐劑)及人工色素於兒童食品的使用。
 
烤肉如何預防無形的毒害


不知何時開始烤肉已經變成全民運動了,特別是中秋烤肉更是全家團圓下的唯一選擇,佳節全島烤肉香,已經是臺灣,自城市到鄉下的最特別景像。
烤肉最重要的是找適合的地方烤,最好是戶外通風處是最好的選擇,避免在室內不通風處烤肉。因為烤肉燒炭時,會發生無色無味味無臭的劇毒性一氧化碳(CO);同時烤肉時,因油脂加熱會有芳香的多環碳氫化合物(PAH)的煙霧發生。如果烤肉場所不通風,則可能會過量吸入毒氣,產生健康傷害。
少吃烤香腸、臘肉、火腿、熱狗、培根等含硝酸鹽及亞硝酸鹽食物,因為高溫調理會有亞硝胺致癌物產生。先煮熟後使亞硝酸鹽流失後再烤,毒素產生量較少。而且如有食用,最好能配合青菜水果或綠茶一起食用,會減少亞硝胺致癌物合成。且亞硝酸鹽食物不要與富含胺類的尤魚、秋刀魚、干貝、鱈魚等海鮮合吃,以避免在體內合成大量的亞硝胺致癌物。由於硝酸鹽食物同時食入養樂多、優酪乳會增加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進而增加亞硝胺致癌物合成,因此最好避免同時食用。
生熟料理要分開處理使用不同碗筷刀板以免污染細菌。尤其是海鮮類更要分開處理,且一定要烤熟才食用以避免海洋弧菌引起腸胃炎或創傷弧菌引起慢性病人的敗血性休克,甚至死亡
一般而言,凡是以超過100度以上溫度烹飪食物,都屬於高溫烹調食物。因此,凡是油炸、油煎、大火熱油快炒、燒烤等方式料理食物者,都屬於高溫烹調食物。高溫烹調食物,許多致癌物質即開始產生。高溫烹調的時間越長,產生越多。焦黑的部份毒素最多,更不要吃。


食物中的成份

高溫烹飪燒烤所生毒物

可能的健康傷害

蛋白質纇

異環胺等

致癌

油肪類

多環芳香碳氫化合物(PAH)等

致癌

澱粉類

丙烯胺(AL)等

致癌及突變

醣類

先進糖化終產物(AGE)等

老化等多種疾病

根據最近香港衛生署調查,同樣是高溫燒烤,炭火燒烤食物較其他方式如電爐燒烤,因受熱不均勻,完全烤熟時間較長、容易烤焦等,因此產生高溫致癌物較多。因此烤肉時最好
1.      煮一大鍋各式青菜、玉米、蘿蔔、山藥或生菜沙拉含洋蔥綠花菜等、泡一大壺綠茶、大量的柚子及其他水果,以供給足量的維生素C、纖維質、及抗氧化的解毒物質。烤肉時吃的青菜水果的總量,應多於所吃的肉量2倍以上較健康。但是尿毒症患者,要限制食用生菜沙拉及水果。
2.      炭火發光不冒煙時,避免肉類受煙汙染且熱力較均勻,烤較安全。可離碳火遠一點烤,因為溫度較低,雖然熟得慢,或肉片切薄,致癌物質產生較少。
3.      肉類不要用任何醬料醃過,以避免攝取太多鹽份;且容易烤焦。不要邊烤邊刷醬料,最好在烤熟後再沾用少量醬料食用,較健康。
4.      烤肉沾醬料最好以大量抗癌及抗氧化的蔥、薑、蒜、洋蔥,少量醬油、糖,適量的水調合稀釋,低鹽較健康。尤其是心臟、肝硬化、腎臟病人更要少鹽才好。
5.      不易烤熟的食物,可先煮熟再烤,如雞翅、雞腿、大蝦、蟹等。以減少高溫致癌物質及焦黑產生。
6.      可以用錫鉑紙包起菜及肉來烤,如此食物受熱平均易熟、加上蔬菜除了可減少肉類高溫暴露,也可同時提供抗癌物質,一舉兩得。但錫鉑紙有任何焦黑,即應換新。使用錫或鋁鉑紙,避免包酸性食物,以避免過量錫或鋁溶出。
7.      將肉放在柚子皮白色部份間接烤,綠色部份朝下對著炭火。可減少直接高溫燒烤,減少高溫致癌物質及焦黑產生。
8.      選用瘦肉或雞肉剝皮後烤,以避免肥肉、雞皮等燒烤時,脂溶性戴奧辛、多氯聯苯等毒素及不好的油脂滲入食用肉中,增加毒素的攝取。如此也可減少致癌的多環碳氫化合物(PAH)的煙霧發生。
9.      天氣不好改在室內烤肉,最好使用電熱鐵板來燒烤較安全,以防一氧化碳中毒。烤肉時如果天氣不好,許多人的直接反應,則是將烤肉移到室內,或樓梯間進行,這時候最重要是注意預防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中毒的初期症狀有如食物中毒般的頭暈、噁心、嘔吐,或如感冒症狀般的頭痛、頭暈;且同時不只一人發生,應立刻停止烤肉!到通風處大口呼吸,否則恐怕隨之會有重度中毒發生。

鉛曝露的預防


由於從鉛相關行業的工人多年的研究發現,鉛職業工人常罹患有貧血、高血壓、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痛風及尿毒症,他們的死亡原因經常是心臟血管疾病,腦中風及尿毒症。因此,長期高濃度鉛暴露引起鉛中毒,會引起許多嚴重的併發症。故在任何國家對鉛作業環境的鉛濃度都有嚴格的規定,以避免鉛工人發生鉛中毒的傷害。在台灣鉛相關行業工人的中毒濃度,目前的規定為血鉛濃度每百毫升大於40微克(40ug/dl)以上。較十年前的大於80 ug/dl,已下降一半。 至於日常生活中環境低濃度的鉛暴露,是否對於一般大眾有健康的影響,一直是醫學研究關注的焦點。最近二十年來的多項研究逐漸證實,即使低濃度的鉛暴露,雖距離正常血鉛濃度的上限(20 ug/dl)甚遠,仍可能會造成健康上嚴重的影響。成年人血鉛大於10 ug/dl,孩童大於5 ug/dl,則要留心是否有過量的鉛暴露發生。現在,有許多學者認為鉛的毒害是沒有安全範圍的。
 
壹、環境低濃度鉛暴露與一般大眾的健康
這些影響主要可區分為一、血壓的上升,二、尿毒上升及腎功能的損傷,三、尿酸的上升及痛風發作。這些健康上的傷害,常常隨著鉛的身體負荷量或血鉛濃度升高,其影響傷害越大,且沒有所謂的安全範圍存在。換言之,即使是微量的鉛長期暴露,也可能會有健康傷害發生。加上,雖然鉛在血中的半衰期只有30天,但鉛在體內會與骨頭結合,半衰期可達2030年。因此,鉛是一種會累積在身體的有毒重金屬。平常即應小心避免鉛暴露,才可能預防鉛的健康傷害。在孩童方面,數十年來,經由全世界醫學界的努力,逐漸確立起環境低濃度鉛暴露會引發孩童智商、行為發展及認知能力的障礙的致病觀念。這在公共衛生是一項重要發現,因為孩童智能的損傷,將造成家庭及社會的巨大損失。在台灣,我們一直缺乏這方面的警覺,因此也使得無數的悲劇不停的發生,而不自知。 許多社會底層的孩童,可能因鉛暴露迼成智商損傷,而永遠無法經由努力,使家庭得到新生的機會。這是多麼不公平而殘酷的事實!在民國89年,高醫附設醫院曾調查高雄市九百多名學童的血鉛濃度,發現學童的血鉛濃度越高成績越差,尤其語文及社會學科最明顯。平均血鉛上升3 ug/dl,則成績退後一名。由此報告可知,台灣的環境低濃度鉛暴露引發孩童智商及認知能力的障礙的問題的嚴重性,值得我們重視。
 
 
環境低濃度鉛暴露與高血壓、心臟血管及中風死亡率
.   環境低濃度鉛暴露與高血壓的關係首度被重視,乃在於1985年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刊登,Harlan WR氏所報告的第二次美國全國健康與營養總調查(NHNES II)的結果。發現美國1274歲的成人,即使校正多項與血壓相關的因素後,血中鉛濃度與收縮及舒張性血壓成正相關存在(P<0.01),換言之,任何美國人血中鉛濃度越高,血壓越高。即使這些人的鉛濃度是正常的(<20 ug/dl)。同時也發現,血中的鈣與鋅濃度與收縮及舒張性血壓成反相關存在。在同年的美國流行病學雜誌進一步分析,發現血中鉛濃度與血壓的相關性,其血鉛濃度並沒有安全範圍存在。如血中鉛濃度下降37%,則可減少心肌梗塞下降4.7%,十年間可使腦中風下降6.7%11.5年間,可使死亡率下降5.5%併高血壓下降17.5%。從此以後,世界各國從事此方面的研究的如雨後春傘般,有許多報告發表。
    1992年,Moller氏研究丹麥哥本哈根1052位成人,追蹤在1976年到1981年間男性的血鉛濃度下降40%而女性下降30%,在校正各項因素後,發現血鉛濃度的高低可有意義的預測死亡。血鉛越高,死亡率也高。血鉛濃度也與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心臟血管疾病有弱的相關性存在。其結果發表在美國流行病學雜誌。台灣也在1993年到1994年調查2800位成人發現,血中鉛濃度與收縮性血壓也有弱的正相關性存在。到了1994年,Staessen氏綜合分析了33個研究共33141人,發現血中鉛濃度與血壓仍有弱的正相關存在,估計平均血中鉛濃度上升二倍,則收縮壓上升1 mmHg,舒張壓上升0.6 mmHg. 他進一步分析21個動物實驗結果,也得到類似結果。
由於血鉛濃度只代表最近數個月的鉛暴露情況,只有以鉛移動性測驗或直接X光檢測骨頭中的鉛,才能代表真正身體中的鉛負荷量。雖然在禁止含鉛汽油使用後,人的血鉛濃度大幅下降,但身體中的鉛負荷量卻變化不多。因此,1996年哈佛大學Hu氏以X光檢測了1171位成人的骨頭含鉛量以評估身體中的鉛負荷量。發現高血壓者骨頭中的鉛濃度較高,在校正各項相關因素後,骨頭(Tibia)鉛含量由3 ug/g上升到37 ug/g時,得到高血壓的危險增加1.5倍,相同的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臟血管死亡率及中風也危險性升高。結果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JAMA)上。
 
二、             環境低濃度鉛暴露與腎功能損傷及尿毒症
     環境低濃度鉛暴露與腎功能損傷的被重視,是自1992Staessen氏在新英格蘭雜誌發表其發現才開始的。在20歲到88歲的成人,其中男性965人女性1016人,血中鉛濃度分別平均為7.411.5 ug/dl都在正常範圍。在校正各項相關因素後,腎功能(Ccr) 與血中鉛濃度呈逆相關性。換言之,血中鉛濃度越高,則血中尿毒(肌酸酐,Cr)濃度越高。血中鉛濃度上升十倍,則腎功能下降1013 % (ml/min)。在同時,筆者調查高雄大寮鄉過溪村民的血鉛濃度及身體鉛負荷量,也發現環境低濃度鉛暴露造成身體鉛負荷量越高者,腎小管損傷越厲害,雖然當地居民的身體鉛負荷量都在正常範圍,此項結果也發表在1993年美國腎臟醫學雜誌(AJN)上。同樣的,在美國加州大學Khalil-Manesh氏,以老鼠作實驗發現在低濃度鉛長期暴露,也證實會引發腎病變,而且以鉛解毒劑治療後,雖然病理學上改變不大,但腎功能都顯著改善了。
     到了1994年,Payton氏在美國流性病學雜誌,發表研究了744位男性成人,其平均血中鉛濃度為8.1 ug/dl,腎功能(Ccr)88.2 ml/min。在校正各項影響腎功能的因素後,血中鉛濃度與腎功能(Ccr)呈逆相關存在。血中鉛濃度上升10ug/dl,則腎功能(Ccr)下降10.4%(ml/min)。因此,Kim氏乃進行了一項十五年的回溯性研究,發現在校正各項影響腎功能的因素後,血中鉛濃度仍與血中尿毒(Cr肌酸酐)呈正相關存在。換言之,血中鉛濃度越高血中尿毒(Cr肌酸酐)越高。估計血中鉛濃度增加十倍,血中尿毒(Cr肌酸酐)濃度增加了0.08mg/dl,幾乎是腎功能老化加快了20年。而且血中鉛濃度較高的四分之一民眾,其血中尿毒(Cr肌酸酐)升高的速度走較血中鉛濃度低者快。此項結果發表在1996年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後,引起了全世界廣泛重視。
筆者根據以前的研究,乃在臨床上對於身體鉛負荷量較高且尿毒高者,進行追蹤及鉛解毒劑EDTA的治療。在19992001年,我們在知名的Annal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雜誌發表結果,發現身體鉛負荷量較高病患,尿毒升高的速度較快且腎功能惡化的速度較快。這些病患在接受鉛解毒劑EDTA的治療後,部份病患尿毒下降,部份病患尿毒持續上升但尿毒升高的速度或腎功能惡化的速度都顯著減慢。如此可減少大量的洗腎花費,其帶來的影響應會相當深遠。
 
環境低濃度鉛暴露與高尿酸及痛風
很久以前,醫學界即發現慢性鉛中毒者常容易會有痛風發作,但最近十年來的研究發現,逐漸發現鉛暴露即使未達中毒的程度,也會抑制腎病患者的尿酸排除,促使痛風發作及加連腎功能惡化。一般認為痛風的人如果合併有鉛暴露偏高,到成為尿毒症的機會大為增加;同樣的慢性腎臟病的人如常有痛風發作,也要考慮是否有潛伏的鉛中毒或身體鉛過量的情形發生。在1994年,本人首次證實了一般慢性腎臟病患,其身體鉛負荷量雖在正常範圍內,卻與血中尿酸濃度呈高度的正相關與尿酸清除率呈高度的逆相關。換言之,環境低濃度鉛暴露越多身體鉛負荷量越高,則尿酸排出越少且血中尿酸濃度越高,且並沒有鉛的安全範圍存在。此結果發表在風濕科醫學雜誌(J Rheumatol)上。隨後,我們研究101位慢性腎臟病患,也証實合併有痛風的慢性腎臟病患較沒痛風者,身體的鉛負荷量偏高。同時我們也用鉛解毒劑治療鉛偏高的病患,發現清除身體的鉛後,血中尿酸濃度大幅下降22.4%且尿酸清除率顯著的增加67.9%。由於這些病患的血鉛濃度及身體的鉛負荷量,都在正常範圍內。證實了環境低濃度鉛暴露,是造成慢性腎臟病患尿酸濃度升高的重要因素,而且是可治療的。此項結果發表在20018月的國際腎臟醫學雜誌(Kidney Int)
至於日常生活中的環境低濃度鉛暴露與一般民眾的高尿酸及痛風的相關性研究,最近美國哈佛大學,以X光大規模檢測777位中年男性骨頭的的鉛濃度。在校正各項影響尿酸的因素後,發現一般民眾骨頭的鉛濃度與血中尿酸成正相關。換言之,骨頭的鉛含量越高,血中尿酸濃度越高。證實一般中年男姓的環境鉛暴露與高尿酸相關。同時,我們也研究111位腎功能正常的一般民眾,發現成年男女身體鉛負荷量雖在正常範圍內,卻身體鉛含量越高,血中尿酸濃度越高。有痛風發作過的一般民眾的身體鉛負荷量,顯著的高於不曾有痛風發作的一般民眾。並證實環境低濃度鉛暴露,乃是造成一般大眾尿酸濃度升高的重要因素。進一步我們使用鉛解毒劑治療身體鉛偏高的民眾後,他們的血中尿酸濃度顯著下降(21%),且尿酸清除率大幅提升56%。此結果發表在200212月知名的美國醫學雜誌(AJM)上,此論文首次證實日常生活中低濃度鉛暴霍會影響尊放尿酸升高及痛風發作。因此日常生活中儘量避免鉛暴露,也是預防發生高尿酸血症及痛風的重要方法。
 
貳、日常生活環境鉛暴露的來源;
鉛在目前的生活中的使用相當廣泛,它經常用在玻璃,水晶,鍋俱,傳統醫學及水管中。它也用在油漆中、銲接、窗戶及牆壁的建築、化裝品、及船舶、屋頂、室外建築、橋樑、容器等外表的保護。電池、農藥、潤滑油、陶瓷器、塑膠、合金、汽油添加物等,也使用到鉛。估計全世界每年有百萬噸的鉛,釋放到環境中污染環境。其主要來源有媒及石油的燃燒(2萬噸)、挖礦(7萬噸)、水泥(14仟噸)、製造(14仟噸)、肥料(3佰噸)、燃燒焚化(6仟噸)、含鉛汽油的使用(25萬噸) 及其他(5仟噸)等,其中以含鉛汽油使用為最重要的環境鉛污染途徑。台灣幸好己在公元2000年,禁止含鉛汽油的使用。這些留在環境的鉛約有20%留存於陸地,約有80%存於水生生態體系中,最後都會經由食物鏈,而留存在我們的身體傷害我們的健康。除此之外,常見人類接觸暴露鉛的途徑,還有下列數項,包括油漆、空氣、塵土、飲用水、工作場所、及其他來源。事實上,除了從事鉛相關行業的工人外,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暴露鉛而不百知,其可能的環境低濃度鉛暴露來源如下
 
一、油漆:
    油性油漆中,防銹漆使用鉛的機會最大,白色的防銹漆常含有碳酸鉛,紅色的防銹漆含有氧化鉛,橘黃色的漆含有鉻酸鉛,這些油漆經常使用在老舊房子中,以達到美觀、防蛀及防黴的效果。或使用在欄干、戶外器俱、遊戲場設施如溜滑梯等、橋樑、船舶等的外表,以達到防鏽的效果。這些含鉛的油漆,常隨著時間的腐蝕而脫落,甚至粉塵化而飄浮空中,逐漸落於地上。脫落的含鉛油漆碎片及粉塵,若被誤食或吸入,可能會引起鉛中毒發生。台灣到目前仍未重視油漆中鉛的毒害問題,到底有多少幼童仍居住在使用含鉛油漆的老房子中?又有多少有鉛中毒?仍是未知數。另外常見的油畫顏料,也都含有毒重金屬如鉛、鎘、汞的成份,要小心使用。
 
二、空氣:
    空氣中鉛的來源,主要是使用含鉛汽油所致。有許多證據顯示,含鉛汽油的使用,增加一般大眾的身體鉛負荷量,甚至影響到一般大眾的健康。含鉛汽油燃燒後,會變成無機鉛的微粒,飄浮在空氣中或掉落在土壤上,汙染環境。在密閉空間的車庫或墜道中,或緊靠交通繁忙馬路兩旁的房子及農田,或越都市化地區,或摩托車騎士,其暴露的鉛越多。根據美國全國總調查(NHANES II) 顯示含鉛汽油的禁用,可降低一般民眾血中鉛50%以上。雖然台灣已經禁用含鉛汽油,但是好幾十年來使用含鉛汽油,其燃燒後的鉛仍留存在環境中,可能繼續影響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
 
三、塵土:
   在灰塵及泥土中的鉛,是目前最主要的人體鉛暴露來源。塵土的鉛可能來自含鉛的油漆,空氣中的鉛粉塵降落等來源。靠交通繁忙馬路或高速公路兩旁土壤、大城市的道路兩旁、及有舊房子的道路的塵土中,都含有高濃度的鉛。有許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土壤中的鉛越高, 居住其上的孩童及居民血鉛越高。尤其在土壤中鉛含量大於500PPM以上,此種相關性更明顯。禁用含鉛汽油,可將土壤中的鉛濃度降低。
 
四、飲用水:
    家中、辦公室及公家機關飲用水的鉛污染,可能是一般民眾及孩童鉛暴露的重要來源。特別是老舊市區,在日據時代已經有埋設自來水管的地區,其飲用水都有被鉛汙染的危險。在台北市仍有860公里的鉛管尚未更新。在以前水管使用鉛管或銅管傳送自來水,銅管的連接處也常是鉛的接頭或是以鉛銲接。因此,使用老舊水管的地區,鉛容易釋出汙染自來水質,尤其是清晨或假日後,第一次打開水龍頭的自來水,含鉛量最高。另外,水質的酸鹼值小於6.4,也容易引起鉛釋出於自來水中。飲水中的鉛較空氣中或粉塵中的鉛,容易被身體吸收。國外的研究發現只要置換老舊鉛管後,居民血中鉛濃度可由平均16.8 ug/dl下降到8.4ug/dl,約50%以上。
 
五、食物:
    食物的鉛汙染可能來自於空氣中的含鉛汽油燃燒或油漆風化微粒,掉落土壤中的鉛由根部進入農作物,使用含鉛的設備引水灌溉。另外含鉛的粉塵,也容易累積在農作物的葉子上。有些酒類在在釀造過程中,容易受到鉛的污染、也是要特別留心。臺灣地區製造的罐頭目前己經不用鉛焊,但是由其他地區進口的罐頭,則仍要小心鉛污染的問題。另外,其中可能有使用鉛焊的罐頭,如果承裝酸性的食物,則會有鉛的污染發生。這些罐頭打開接觸到空氣後,鉛的釋出會加速。裝食物的瓷器、陶器上的彩釉花紋,也含有有毒重金屬,可能污染食物。水晶容器因含鉛,因此不宜裝盛飲料或加熱。臺灣許多農田均遭重金屬汙染,使得農作物含鉛或其他重金屬濃度偏高,相關單位應高價收購這些農田避免農夫繼續種植。相當幸運的是,在西元2000年臺灣地區禁止含鉛汽油使用,如此應可降低一般大眾每天經由食物的鉛攝取量。
 
六、其他來源
    因為有些中藥含高量的鉛例如紅丹、蜜佗僧、八寶散、驚風散、冬虫夏草,因此中藥的使用,也增加臺灣地區孩童及一般民眾的鉛暴露,增加體內鉛的負荷量,也進一步影響孩童的智能發展及全民的健康。免洗筷子,外包透明塑膠,常印有紅色字體,有些是用工業色素印刷,要小坼除以免色素汙染筷子,造成可能的鉛或其他重金屬的誤食。從事鉛相關行業的工作人員,常常在工作後沒淋浴及換穿乾淨衣服,往往將鉛帶回家裡,或是家庭即工廠,致使他的家人或小孩鉛暴露,甚至發生鉛中毒,在臺灣並不少見。根據2002年「環境整體科學」期刊的最新研究報告,密西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發現,市售的觀賞蠟燭品質不一,消費者若是不小心買到含有鉛成份的觀賞蠟燭,那麼在點燃蠟燭的同時,也會讓暴露在重金屬污染。因此燃燒蠟煬要注意通風。
 
 
台灣地區民眾血鉛偏高的原因
 
參、如何預防日常生活的環境鉛暴
 
1.     居住在交通流量大的道路兩旁的居民,其血中鉛濃度較高,可能是以前長久暴露含鉛汔油燃燒的鉛粉塵所致。
2.     不要使用不明來源的中藥粉,或冬虫夏草等中藥,曾有檢查發現含有高量的鉛。外用的的中藥粉,絕對不要內服使用。
3.     注意居住的房子是數十年前的老房子,裡面是否有老舊的油漆剝落或粉塵化,居住此類房子的民眾,血鉛濃度較高。
4.     注意老舊市區,在日據時代已經有埋設自來水管的地區,在以前水管使用鉛管或銅管傳送自來水,銅管的連接處也常是鉛的接頭或是以鉛銲接。其飲用水都有被鉛汙染的危險。宜裝置逆滲透純水機,或買純水飲用。
5.     不要在密閉空間燃燒蠟燭,因有些燭心含有鉛的成份。
6.     國內罐頭已經不用鉛銲,但有些第三世界國家進口的罐頭食品,因以鉛焊接成型的。如此鉛可能會會汙染罐頭食品,造成民眾血中鉛及其他重金屬偏高。
少吃排骨湯、或其他牛骨、雞骨、任何骨頭熬製的高湯,這些湯頭鮮美,可是骨頭常是重金屬累積的地方,長久熬煮容易使積存的重金屬跑出來。多喝這些高湯,可能增加鉛及重金屬的攝取。

鍋具的選擇
 
 鍋具的選擇—儘量選擇有信譽的品牌。(林杰樑醫師及譚敦慈護理師撰寫)
不沾鍋、鋁鍋、不鏽鋼鍋如何選擇及安全應用。
 
1、 不沾鍋有使用期限。
A、 冷鍋、冷油(不乾燒、不大火)。
B、 食物若粘鍋、燒焦則不能再使用。
C、 不油炸、不爆炒、不使用酸性調味料。
 
2、 鋁鍋選擇銀白光為鋁錳合金較穩定安全。
A、 不加酸鹼調味料
B、 不能熬煮中藥。
 
3、 不鏽鋼鍋:
A、 要具有重量。
B、 使用後不能有生銹 發黑情形。
C、 必須選擇有鋼材編號 如下:
304 18/8 18%鉻+8%鎳 (耐酸鹼及熱)
316 18/10 18%鉻+10%鎳(耐酸鹼及熱)
 
D、 買回來的新鍋可以麵糰清除黑油,再加水煮沸並以清潔劑洗淨。

能量飲料的毒-咖啡因會中毒?

法國政府:建議懷孕和哺乳期間的婦女,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精神或神經系統疾病的人,甚至腎功能衰竭或嚴重肝臟疾病的人,不要飲用能量飲料。這些能量飲料的特色就是含有咖啡因,含咖啡因飲料要如何正確飲用? 

 長庚紀念醫院  腎臟科 、毒物科主任 林杰樑醫師 

咖啡、茶、可樂都含有咖啡因,咖啡因可以說是全球最廣泛被濫用的藥物,咖啡因是興奮劑,大量攝取容易對身體健康有所影響。最近有知名咖啡連鎖店因被報導每杯咖啡平均含有300亳克的咖啡因,引起大家對咖啡因可能影響健康的重視。一般而言,咖啡中咖啡因的含量,因咖啡豆的種類、浸泡時間、研磨顆粒大小、煮的方法、溫度高低等多種因素而有所差異。 

含咖啡因的飲料,每天飲用不宜過量,如果每天攝取咖啡因超過500毫克到1000毫克(1公克),約每天飲用150cc滴注式研磨咖啡四杯以上或300cc馬克杯二杯以上,即會有咖啡因輕度中毒的症狀出現。例如煩燥不安、焦慮、易怒、心悸、噁心感,及尿液增加的利尿作用出現。如果每天極大量飲用咖啡因,超過5公克到10公克,約每天飲用150cc滴注式研磨咖啡45杯以上或300cc馬克杯23杯以上,則可能會引起全身抽搐、昏迷、嚴重腦水腫、低血鉀、或心律不整、心臟麻痺,可能會有死亡的危險。 

長期喝含咖啡因的飲料是會成癮的,每天攝取咖啡因越大,則成癮的機率也越大,速度也越快。咖啡成癮的人一旦不喝咖啡,就會有頭痛、全身疲倦、打呵欠等戒斷症狀出現。但只要忍耐住,數天不喝即可恢復正常。 

長期喝咖啡是否對身體健康會有所傷害?到目前醫學上仍有許多爭論存在。根據最近幾年醫學研究報導發現,長期大量喝咖啡可能與下列情形有關

咖啡與懷孕婦女的關係,2004年9月歐州臨床營養學雜誌研究2521未懷孕婦女,評估生產體重不足新生兒的危險性,如果懷孕前每天喝四杯以上咖啡者為1.3倍,懷孕第一期及第二期如果每天喝三杯以上者為1.2倍。而且美國FDA則建議孕婦最好不要喝咖啡。另外長期大量喝咖啡,婦女可能會有鈣流失的問題。 

咖啡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2004年9月營養學雜誌研究年齡42到60歲1971人,追縱14年發現,每天喝咖啡超過814cc的人,得到缺血性心臟病的危險性較不喝者高1.43倍。另外今年十月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發表,研究每天飲用咖啡超過200cc以上的男女共3000人,發現喝咖啡者發炎指標包括反應蛋白質C、組織壞死因子、及白血球數目等,都較不喝咖啡者呈有意義的升高,且咖啡喝越多,指標上升越高。可能以後得到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越高。喝咖啡急性期會輕度升高血壓的作用,但是長期飲用後作用不明顯。 

咖啡與癌症的關係,根據2000年8月的歐州癌症綜論雜誌報告,回顧以前醫學的研究,不認為長久喝咖啡會引起胰臟癌、膀胱癌或其他癌症的風險增加,反倒是有研究認為長久喝咖啡,可能減少得到直腸大腸癌的風險。 

喝咖啡的保健之道 

1.      短期保健之道,每天飲用咖啡不要超過四杯滴注式研磨咖啡,以防止輕度中毒的產生。如果喝咖啡後有煩燥不安、焦慮、易怒、心悸、噁心症狀出現,請當天不要再暍含啡咖因的飲料。 

2.      長期保健之道,根據2003年1月的食物添加物及污染雜誌,回顧醫學上的研究綜合建議,為了保護身體健康,每人喝咖啡的咖啡因不要超過每天每公斤6毫克,例如50公斤成人每天約可喝150cc滴注式研磨咖啡,2-3杯以下,使其每天咖啡因攝取量不超過300毫克。孕婦每天咖啡因攝取不要超過每公斤4.5毫克,孩童每天要小於每公斤2.6毫克以下。 
3.      根據最近2004年的研究報告,每天咖啡的飲用,應以1-2杯為原則。懷孕及哺乳婦女,因咖啡因會經由胎盤及乳汁到胎兒及嬰兒,另外孩童因腦部尚在發育,因此要少喝含咖啡因的飲料,心臟血管病患者因發炎指標可能會上升,也要少喝咖啡。
 
各種飲料的咖啡因含量
 
飲料種類                        一杯(150 cc)咖啡咖啡因含量               平均一杯(150cc)咖啡咖啡因含量 

滴注式研磨咖啡              60-180毫克                                        110毫克 

過濾式研磨咖啡              4-170毫克                                          80毫克 

即溶式咖啡                    30-120毫克                                         65毫克 

一個茶包泡一杯              25-110毫克                                         40-60毫克 

可口可樂                        一罐(350cc)                                       45毫克 

資料參考-http://www.ilia.gov.tw/newsfile/2013/1101-1/1101-1.pdf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