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農業生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農業生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1月10日 星期二

高醫大與生技中心南北雙強聯手 加速台灣生技醫療新創量能邁向國際

【記者何弘斌/高雄報導】

2023年1月10日 週二 下午4:17




高雄醫學大學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於今(十)日共同簽立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合作推動生技醫療新創團隊成立公司進入國際市場,加速科技創新與精準醫療的發展。(見圖)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楊俊毓表示,高醫大為全國第一所私立醫學大學,擁有多家附屬醫療機構之豐沛臨床資源,可提供臨床驗證服務,不只在基礎及臨床醫學研究蘊藏深厚之研發量能,也擁有優質的創業培育環境,多年來已培育眾多醫藥與生技等相關領域之專業人才,且於生技醫藥及醫療器材領域也擁有豐碩的研發成果,為南臺灣生技醫療產業之重要推手。這次與生技中心的合作,期望透過有效整合產官學研多方資源,把學校研發能量與產業資源進行有效鏈結,共同創造產業價值,強化科研成果商品化及事業化,並提供專業服務以健全創育產業生態系,培育具國際觀思維之創業人才。


生技中心吳忠勳執行長指出,在全球未滿足之醫療需求驅動下,精準醫療是全球未來醫療產業的主要趨勢,更是台灣生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新契機;生技中心深具新藥研發、商務開發、技術移轉及授權、國際鏈結等豐富經驗,未來將結合高醫大於臨床醫療數據與臨床試驗場域驗證輔導的資源,策略結盟引入科技、人才、資金等成功關鍵要素,加速推動台灣優秀的生技醫療新創公司邁向國際。


高醫大多年來已成功扶植九十五家新創企業,含三十六家學校技術衍生及師生創業,希望透過與生技中心聯手,結合雙方在醫藥科技上的強項,攜手成立衍生新創公司加速生技新藥發展,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


這次雙方簽立合作備忘錄之際,更同時舉辦新創企業交流,深入了解高醫大有關癌症新藥開發、精準檢測、高階醫療器材等新創公司技術與產品,希望經由生技中心在研發與商業化的加值推廣全方位輔導經驗,挖掘具潛力的生技新星,透過輔導新創公司研擬商務發展策略,媒合國際創投投資,共同強化大高雄的未來生技醫療新創量能,為大高雄引進更多前瞻性與國際化的科技生醫新創活水與資源。


資料來源: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2022亞洲生技大展開幕 總統盼台灣成精準醫療的領導者

 


蔡總統今(28)日以錄影方式為「BIO Asia-Taiwan 2022」亞洲生技大展開幕典禮致詞,她指出,生物科技是公共衛生及國家發展的重要關鍵,政府將醫療科技及精準健康列為長期發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目標是讓台灣成為精準醫療和數位公共衛生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她也期盼透過持續培育人才,推動更多國際合作及投資,再造台灣生技產業高峰,改善各地生活。


蔡總統以英文致詞,全文內容如下:


首先,誠摯歡迎各位參加今年的亞洲生技大會暨生技大展。在此也要特別感謝主辦單位為籌辦本次活動的辛勞付出。


自2019年以來,亞洲生技大會為臺灣提供了一個深化國際交流、鼓勵創新,並凸顯台灣卓越生物技術的重要平臺。出席者來自世界各地,亞洲生技大會已發展成為生技界最大的展覽之一。我想藉此機會,恭喜所有參與者達成這個重大成就。


今年大會的主題為「串接亞洲價值鏈」,這說明了台灣生技領域日益提升的國際競爭力,我們運用資通訊專業技術開創新局,並在此價值鏈中扮演關鍵角色。


生物科技是公共衛生及國家發展的重要關鍵。2020年,我國政府將醫療科技及精準健康列為長期發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在此計劃下,我們的目標是讓台灣成為精準醫療和數位公共衛生解決方案的領導者,結合我國世界級的醫療服務和技術專長,台灣生技產業對台灣的重要性將會更為提高。


近期的成長顯示生技產業前景看好。2021年,台灣生技公司的營業額超過新台幣7,000億,較前一年成長近10%。事實上,在疫情大流行的這兩年多期間,我國生技產業的靈活度與研發能力,一直是我們社會及經濟韌性的關鍵驅動力。從設備製造到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掌控疫情,以及疫苗研發等,台灣展現了生技創新的能力,並為全球公共衛生因應 COVID-19疫情做出貢獻。


台灣生技 品牌授權商 在此 祝您 事事順心  廣告

疫情凸顯台灣生技產業的戰略重要性,政府正採取相關措施促進產業發展,我們建立國家資料庫以進行生醫大數據分析,並鼓勵生物藥劑生產;也修正法規以推動細胞療法及遠距醫療,並立法指引再生醫療的發展,同時成立基金以支援相關研究;也鼓勵培養生技人才,並協助國內公司在數位療法及智慧醫材等新興領域掌握商機。


透過精準醫學和診斷服務的跨域合作,我們將使台灣成為該領域的領導者。特別在疫情爆發後,我親眼看到醫療機構所做的工作,將資通訊科技與醫療結合,有助提供更好的照護並拯救生命。透過持續培育人才,推動更多國際合作及投資,將可再造生技產業高峰,並改善各地生活。


最後,再次歡迎各位參與亞洲生技大會與生技大展,祝福活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494078

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2022 傑出生技產業獎出爐 14家機構及產品技術脫穎而出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今(21)日宣佈「2022 Taiwan BIO Awards傑出生技產業獎」14家機構及產品技術獎得主。「產業金質獎」獲獎名單為中化合成生技、列特博生技、晨暉生技、中華海洋生技。「潛力標竿獎」為祥翊製藥、台新藥、偉喬生醫、利統、地天泰農業生技。


台灣生技 品牌授權商 謹祝 事事順心  廣告


 



「產業創新獎」由藥華醫藥「百斯瑞明」、宇康生科「可調式創新咽喉植入物- APrevent VOIS」、明達醫學「全自動可攜式免散瞳眼底照相機」、葡萄王生技「富含猴頭素A猴頭菇菌絲體」及興農「生物農藥用光桿菌0805-P2R菌株」獲選。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表示,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藥品的供應鏈和市場皆受到影響,台灣生技產業仍站穩腳步、迅速因應,開拓新格局並大步邁入全球市場,展現絕佳動能。今年得獎名單除了防疫抗疫題材,更包括新藥研發、特用藥品、CDMO、創新醫材、AI醫材、綠色農漁業、循環經濟、健康食品等等,展現產業多元發展及研發能量。


獎章委員會召集人、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張文昌指出,傑出生技產業獎希望能表揚績效卓越及深具潛力的生技公司或學研機構,由獎章委員會召集15位國內產官學研專家學者成立評審團,依個別獎項之重點標準進行評審與討論,歷經嚴謹的評選過程,最終共14家機構及產品技術脫穎而出。獲獎廠商將於下周即將登場之「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活動中,由政府首長頒獎,公開表揚;大會並於議程中安排實體及線上之公司展望說明會Taiwan BIO Awards專場,期藉由盛大國際展會平台,分享其成功經驗、創新技術等,擴大優秀企業之國際曝光度,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台灣生技 品牌授權商 謹祝 萬事如意    廣告


獲選今年「傑出生技產業金質獎」包括:「藥品/細胞治療類組」-中化合成生技,台灣第一家通過美國FDA GMP查廠之原料藥廠,多次通過歐、美、日官方查廠,研發超過30種原料藥品,為國際學名藥廠首選供應商之一。「檢測/醫材類組」-列特博生技,原為諾貝爾生物之自動核酸部門,2019年正式成立後,營收呈倍數快速成長,約有國內四成新冠核酸檢測的市占率。


「生技農業/食品/醫美類組」-晨暉生技,具高優質乳酸菌及紅麴菌株培養技術,積極投入研發,以紮實臨床實證支持產品功效,紅麴菌株更獲美國FDA新膳食成分(NDI)認證。「生技農業/食品/醫美類組」-中華海洋生技,致力於海洋性健康食品之研究,積極推動小分子褐藻醣膠研究及應用,在基礎及臨床研究上證實對癌症輔療成效,近年營收穩健,並積極投入社會公益及綠色養殖。


榮獲『潛力標竿獎』為五家極具研發能力及未來發展潛力公司,包括「藥品/細胞治療類組」-祥翊製藥,以垂直整合高門檻技術的原料藥與製劑為核心,聚焦特用藥物(Specialty Pharmaceuticals)之研究、開發、量產、藥證申報及產品行銷,為具國際競爭力之整合型特殊學名藥公司。


「藥品/細胞治療類組」-台新藥,藉由專屬之APNT奈米化技術,及與台耀、台康策略聯盟研發能量,專注於臨床階段之眼科、腫瘤科及抗感染等新藥開發,其奈米化眼藥製製將於2022年完成臨床三期,已具中國市場授權實績。


「檢測/醫材類組」-偉喬生醫,致力於抗體、蛋白、檢測試劑及抗體藥物前期開發,提供穩定高品質之生物性原料、檢驗試劑及一站式客製化服務。「生技農業/食品/醫美類組」-利統,以功能性食品、畜牧及農業生技為範疇,擁有多項關鍵技術平台,具新興產品研發能量,專利佈局良好,所開發數種具醫療保健功能之保健食品,已獲相當的市場回饋及營收。


「生技農業/食品/醫美類組」-地天泰農業生技,該公司擁有的全球首創TTT標靶酵素,結合設備能快速在3小時內將有機廢棄物轉化成有機質肥料,其擁有15項專利,現階段銷售市場已分布於台灣、中國及東南亞。研發團隊具備核心競爭利基。


『年度產業創新獎』共有五項產品/技術獲選,包括藥華醫藥的「百斯瑞明」,宇康生科的「可調式創新咽喉植入物- APrevent® VOIS」,明達醫學的 「全自動可攜式免散瞳眼底照相機」,葡萄王的「富含猴頭素A猴頭菇菌絲體」,以及興農公司「生物農藥用光桿菌0805-P2R菌株及其發酵量產與應用技術」。

生技產業農業生技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41/6478669

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國內首家生技創投鑽石生技登錄興櫃,如何「十年磨一劍」孵育2家獨角獸?

 

台灣第一家生技創投鑽石生技將登錄興櫃,鎖定早、中期具國際競爭力的投資標的,歷經十年的磨練打底,
即將進入資本市場,以投資孵育更多的生技獨角獸。

「十年磨一劍,生技是台灣下一個經濟命脈。」台灣永續型生技創投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堅定說。鑽石生技為台灣少數真正能投資、輔導早期生技領域新創,終於在創立第十年進入資本市場,預計25日登錄興櫃,每股參考價為35元,明年將申請上市。


首家永續型創投,扶植旗艦型生技


21日鑽石生技舉行興櫃前法說會,現場人山人海。這是金管會在2016年2月通過開放大型永續型創投上市以來,第一家登錄興櫃的「永續型生技創投」。


不同於一般創投有7至10年的經營期限,鑽石生技在2013年成立時,就定位是永續型創投公司,看中生技業的技術研發週期長、風險大,需要花長期間扶植。


台灣生技  在此  祝您  事事順心 平安喜樂             廣告

路孔明表示,生技產業不受景氣影響,甚至是景氣越壞,賣藥大賺,因此鑽石生技目標成為「生技旗艦創造者」,希望孵育多家生技獨角獸,「鑽石投資的是九死一生的行業,做生技產業心臟要很大一顆;不求穩定,而是需要爆發性獲利。」

鑽石生技自2013年創立至今,定位是永續型創投,目前轉投資項目共10家生技公司。


鎖定早、中期的公司,新藥投資為大宗


鑽石生技由中天生技集團發起成立,公司成立時結合富邦金控、台新金控及潤泰集團的支持。路孔明特別點名感謝4位企業大佬,從初期就一直支持到現在。包含富邦媒董事長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潤泰集團創辦人尹衍樑。

鑽石生技鎖定全球早、中期具國際競爭力的投資標的,主要範疇涵蓋新藥研發、高階醫療器材、創新醫療服務科技或模式、醫療通路、農業生技等。


目前轉投資項目共10家生技公司,新藥投資占60%、醫療器材占20%、其他(細胞治療與農業生技)占20%。其中兩家公司合一生技、醣基生醫市值已超過十億美元晉升獨角獸,投資邁入開花結果收割期。欣耀生醫即將興櫃轉上櫃,永生細胞與地天泰農業生技也有機會在明後年進入資本市場。海外投資方面,以色列EyeYon Medical預計2024年取得美國FDA人工眼角膜上市許可。

展望未來,投資標的將瞄準細胞治療與核酸藥物兩大領域。



看好細胞治療、核酸藥物發展


被問到怎麼尋找投資標的,路孔明表示,有50%看人格特質,像是誠信、專業、勤奮;另外50%看專利,該技術是否可以跟國際競爭。

鑽石生技提供新創的協助是從實驗室到市場,並結合新藥研發與顧問團隊,此外還會「友善退場」。當企業已經到成熟期、不會再成長時才會退場,並不會輕易賣掉股票。

從營運表現來看,2021年營收30.63億元,稅前盈餘29.6億元,每股盈餘4.5元,已連兩年交出近半個資本額的獲利成績單。展望未來,投資標的將瞄準細胞治療與核酸藥物兩大領域,目標是孵育出生技獨角獸。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0772/diamondbiofund

2022年7月6日 星期三

2022年台灣生技 100大亮點概覽


從台灣生技100大整理出獲利、EPS和報酬率排名,可以發現新藥開發在報酬率最高和最低排名中,都占了不少名次,說明新藥開發對藥廠來說,是波動度極大的業務。




台灣生技 在此 祝您 事事順心 平安喜樂           廣告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2/post/202207060044/

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國光生技、高端 搶流感疫苗商機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謝宏


新冠未歇,中國大陸歐美近期再遭流感侵襲,光生技、高端疫苗備戰·國光生技海外流感疫苗業績爆發,本季營收將衝年增七倍高端表示,已看到流感疫苗的需求成長趨勢,代理韓國的四價流感疫苗,下半年可望取證,在台充填產能先衝千萬劑以上。


大陸國家流感中心日前布的全國流感監測信息顯示,6月來,南方部分省份進入流感高期,包括福建、廣东、深圳、海南、江西等地接連出流感緊急預警,南方省份點醫院報告的流感病例,占門診量百分比為5.8%,高於前一周的5.1%,創近年期新高。


除了大陸外,也有國內公衛專家示警,雖然新冠疫情已症化,但美國研究現流感人數有上升趨勢,主因美國近兩年受疫情影響,流感疫苗施打率明顯較前兩年同期低。英國則是各年齡層流感通報率都開始小幅上升,1至14歲兒童、青少年通上升幅度最大。


國内方面,針對今年的流感疫情,疾管署今年4月已開出63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採標案,國光生技得標327.5萬劑,總採購量五成上。洋也得標11萬劑,較去年成長了2針對自費市場部分,光生技將準備至少10萬劑四價流感疫苗供施打,確保滿足台灣民眾防疫需求。


國光生技指出今年市加速成長,第季有望年增七倍,若達成此目標,將創上市掛牌以來的單季新高紀錄,獲利也有望同步看增。其中,針大陸市,年初已取大陸四價流感疫苗藥證,為大陸唯一進口的四價流感疫苗,其售價較三價疫苗倍增,且訂單動能也看增。


高端疫苗表示,該公司代理韩國GCPharma的四價流感疫苗,將由GCPharma提供原液,再由高端負責充填分裝·高端疫苗已經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藥證審查,預計今年下半年取得藥。


高端疫苗表示,該公司北廠用充填分裝流感疫苗成品,生產規模至少千萬劑,不過目前TFDA尚未查廠,今年恐難因應國內需求,但高端已看到流感成長趨勢,將快做好供貨布局。


資料來源:https://ibmi.taiwan-healthcare.org/zh/news_detail.php?REFDOCTYPID=0o4dd9ctwhtyumw0&REFDOCID=0re7t0ut0f1ke7ew&utm_source=EZMail&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ailynews_0629

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Bayer數位化新佈局!首推人工智慧影像平台

*Bayer將提供數位合人工智慧醫療影像App的服務(Photo credit:ldarlmashev/Getty Images)



製藥廠拜耳(Bayer)的放射科部門正在朝新的方向前進,從為CT和MRI掃描提供顯影劑,轉向提供數位人工智慧的醫療影像App的服務。這包括推出一個虛擬市場,該市場將容納供應商中立(vendor-neutral的程式,以加快病人審查,自動分流嚴重病例,並標記可疑病灶的掃描。


這個新的雲端平臺為Calantic Digita outis,標是幫助實現放射科醫生工作流程中各種例行事物的自

動化,管所產生的影像數量急劇增加,但這個產業卻缺少訓練有素的專家。這是因為老年化人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病增加造成的負擔加重,以及因技術的進步,每次掃描都能提供更多的資訊。


拜耳放射科負責人GerdKrug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通過Calantic數位解決方案,我們正在進入放射科市場中增長最快的领域,邁出了從產品供應商到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下一步,我們的使命是提供一個第三方和拜耳產品的生態系統,為放射科醫生及其團隊提供以疾病為導向的創新解決方案。」


該平臺將按身體區域和診斷過程進行,並將從胸部和神經系統疾病開始,在監管機關批准後,計畫在美國和一部份歐洲市場首次推出。


這包括檢測肺部組織中潛在的癌結節及分析顱內出血和中。該公司表示,他計畫在未來增加更多特定疾病的應用。


拜耳的放射科部門,包括X光、CT和MRI掃描的顯影劑,以及用於病人管理生教育計的資訊軟體,曾

在2021年帶來18億歐元(19億美元)銷售額。


拜耳估計放射科人工智慧市場從現在到2025年每年將增長25%以上透過進入市場以及推出Calantic,該公司希望能達成超越整個放射科領域年均增長的目標,在2030年之前,年均增長幅度為5%。近年來,處理影像掃描的自動化程式數量激增,包括用於發現骨折和肺部陷等情況以及切斷大腦氧氣流

動血塊的App。


(來源:Fierce生心編譯)

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2022亞洲生技大會 7/27登場

台灣新生報 2022/06/09  


台灣生技生物產業協會與全球BIO生技協會共同宣布,「2022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2)」將於七月二十七至三十一日舉辦。將以「串接亞洲生技價值鏈」為主題,按「實體+線上(On-site+Online)」模式擴大舉辦。吸引全球逾五百五十家指標公司、超過一千五百個攤位參與,在二十一場國際論壇中交流分享,預期有超過三十國生技專業人士參與。


今年之商機媒合會(One-on-Onepartnering),首度採取「實體+線上」,跨越國界與時區,將促成超過四百家公司,二千場次之商機媒合,為後疫情時代,進行生技產業之多元布局,創造更多與國際夥伴洽談合作及授權募資的機會。 


台灣生技品牌授權代理商
在此祝您
事事順利
大會籌委會主席李鍾熙表示,生醫產業的供應鏈與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因疫情之引發,成為新關注焦點課題,而今年亞洲生技大會的主題也定為「串接亞洲生技價值鏈(Connecting the Asian Value Chain)」,將展示亞洲生技正在引領的創新、市場、供應、投資價值鏈,並與在地、國際、未來鏈結,成為全球生技領域的關鍵場域。


今年大會論壇主題除全球科技創新融合及生技市場與投資趨勢前瞻部署外,並新增「供應鏈與CD-MO新商模」、「當ICT遇見生技」、及「未來防疫整備」焦點議題,邀請國際重磅講者分享。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395860x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台灣部長將出席在聖地亞哥舉行的 BIO International 2022

由於COVID-19,台灣館將在缺席兩年後出現

By Matthew Strong , 台灣新聞, 特約撰稿人

2022/06/08 17:37


         台灣科技部長將率領台灣代表團參加聖帝雅哥的BIO 2022

                               (bio.org 照片) 


台北(台灣新聞)— 據周三(6 月 7 日)報導,科技部長吳政忠將率團出席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舉行的BIO 國際會議,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術展覽會。


據CNA報導,該大會將於 6 月 13 日至 16 日舉行,台灣在因 COVID-19 大流行而缺席兩年後將展示自己的展館。預計該國將展示其在生物醫學及其跨學科創新方面的潛力。


吳的代表團將包括來自科技部(MOST)、經濟部、衛生福利部、中央研究院、多家政府機構以及40家生物技術和創新領域的企業的代表。


展會期間,台灣代表團還將就生物技術研發和政策諮詢海外專家,以改善該行業的國內環境。

科技部表示,在“智慧健康示範日”上,台灣將邀請美國的重點企業、製藥業、醫院和風險投資家與台灣的創新醫療保健企業交換意見。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台灣生技產業發展前景的喜與憂

11月4日蔡總統利用錄影為「2021亞洲生技大展」開幕致詞時指出:在全球共同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挑戰,以及對生醫產業的未來發展有更高的關注下,生醫產業是台灣朝向世界的關鍵力量。此外,政府為能加強生醫產業競爭,去年提出「台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希望透過引進先進科技,開發精準預防、診斷及治療照護系統,以打造屬於台灣的精準健康品牌。

台灣生技品牌代理授權商
中國區域代表 祝您
事事順心



從蔡總統的致詞加以觀察,很顯然地期待將台灣生技產業打造為晶片代工產業之外另一重要「護國神山」;尤其是在去年全球突如其來爆發疫情威脅,面對疫苗供應來源短缺之下,讓長期以來較不受到青睞的生技產業,再度掀起社會熱潮,甚至認為政府應該借鏡過去成功扶植晶片代工產業發展經驗,打造完整台灣生技產業生態體系。


無庸置疑,政府過去在扶植晶片代工產業發展的同時,特別將生技產業列入國家未來重要新興產業的發展領域之一,從1984年起設置生物技術開發中心,1997年接著成立「生技與製藥工業發展推動小組」,2007年更進一步通過「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可以發現其端倪。此一期間,包括:2002年「兩兆雙星」、2009年「六大關鍵新興產業」、2016年「5+2產業創新」及2020年「六大核心戰略產業」,無不氣勢磅礡積極推動台灣生技產業發展。


2021亞洲生技大展科技部致詞

事實而言,20餘年以來台灣生技產業在政府相關政策支持下,不斷吸引許多海外藥廠來台洽商合作標的,以及不少學者專家投入相關領域研究,讓生技產業的研發與創新能力迎頭趕上日本、南韓,目前部分領域例如較常見的疫苗或新藥逐漸跨越門檻。至於在CDMO(委託研發與代工生產)上,其所呈現的實力與量能,更是不容小覷。


依據經濟部生技產業白皮書資料統計顯示,台灣生技產業營業金額從2012年的3,590億元,逐年成長至2020年的6,011億元,成長接近七成;若以生技產業上市、櫃公司家數來說,從44家逐年增加為124家,增加2倍左右;再就生技股票市值而言,從4千餘億元擴大至1兆1,292億元,擴大2倍以上。此外,創造就業人口超過10萬人、出口金額達到1千3百餘億元,其發展前景可以說是頗為亮麗。


不過,令人擔憂的是,雖台灣生技產業歷經30餘年發展,但從其營業或出口資料統計中發現,仍集中於醫療器材及健康福祉產品相關產業的發展;相對製藥或應用生技相關產業的發展,則是較為遲緩,尤其中、西藥或生物製劑方面,似乎呈現停滯現象。亦即台灣生技產業迄今並未學習晶片代工產業發展模式,讓其打造出較為完整生態體系。


探究其癥結,除了政府不如過去孫運璿、李國鼎等先賢具有頗強烈的使命感及責任心,全力打造晶片代工產業鏈之外,雖提供生技產業租稅、補助等優惠措施,卻讓部分的廠商在營收、盈餘均顯不足下,利用生技產業「第三類股」巧門上市,甚至連結政治利益炒作,從中攫取資本市場利益。然而,最為關鍵的是,與國際市場接軌的不足,導致迄今無法完整建立生技產業鏈,藉此培育出能夠讓台灣驕傲的國際級公司和獨角獸,進而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顯然不如南韓在國際市場上,已經發展出頗具有名氣的美妝或生技產品代工。


再者,雖長期以來政府相關單位編列許多科技研發經費,但卻又在偏向學理思維主導下,將核心聚焦於較稀有的臨床試驗,甚至部分研究結果成為研究團隊「升等」依據。亦即這些促進與生技產業發展的模式,並未完全與產業之連結,造成研究結果無法透過商品化加以普及,錯失市場化商機。


畢竟,推動生技產業發展並非一蹴可幾,除了面對著國內市場規模狹小、既有資源不足的挑戰之外,不論是技術的研發與創新,抑或是產品的製造與銷售,更加需要與國際市場之接軌,藉此擴大市場規模,進而從委託研發與代工生產模式中不斷提高競爭基礎。因此,唯有透過鬆綁法規、引進資金、培育人才、接軌國際,以及充分整合生技研究機構分工,串連產業上、中、下游,從需求的角度發展更高端的特殊新藥、疫苗、健康、精準醫療等領域,如此始能打造生技產業為台灣的「護國神山」。


資料來源:https://view.ctee.com.tw/social/33985.html

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武漢肺炎】淋巴癌末期患者染疫後-- 腫瘤竟大幅消失!

 《英國血液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本周發表一個神奇案例,一名罹患淋巴癌末期的患者,在不幸感染武漢肺炎後數個月,醫師再次為他進行檢查時,意外發現,該患者體內的淋巴癌腫瘤,竟然大規模消失,讓醫師都感到驚奇。

圖片來源 : onlinelibrary.wiley.com

出版時間: 2021/01/09 12:04
更新時間: 2021/01/09 13:15



報告指出,這名61歲男子,原本就有罹患腎臟疾病,並做過腎臟移植手術,但手術失敗後他持續洗腎,免疫化學治療也已停頓3年。不過之後該名患者出現淋巴結腫大和體重減輕,於是再次入院,但這一次醫生發現他罹患了何杰金氏症(Hodgkins disease),也就是淋巴癌,而且還是屬於末期階段。
到了去年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這名患者又出現呼吸困難與氣喘,到醫院就醫,證實罹患武肺。院方安排這名患者住院,11天後認為他的狀況已經好轉,於是讓他回家休養,住院期間也沒有讓他使用任何免疫相關的藥物。


4個月後男子回院複診,醫師為他進行正子斷層掃描,卻意外發現原本存在於男子體內的淋巴癌腫瘤,竟然大規模消失,讓醫師都嘖嘖稱奇。至於癌腫瘤消失的原因為何,醫師表示仍要進一步研究才知,但初步假設,是人體在感染武肺之後,觸發了抗癌的免疫反應。


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彩色口罩恐藏毒致癌?胸腔科醫師曝:「這3種顏色」才安全

 

為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口罩成為人人防疫的必備物資,但近日傳出有彩色口罩疑似含致癌的「偶氮色料」,恐造成人體危害,衛福部食藥署表示,過去醫用口罩多針對功效進行檢驗,未來會將色素納入常規抽驗,若有違規最高罰200萬元。對此,有胸腔科醫師指出,若想戴彩色口罩,其中有3個顏色是安全的選擇,民眾可以安心配戴。


日前,胸腔科醫師黃軒在部落格「探路客」發文,黃軒提到,長時間佩戴口罩,呼出來的氣體會沾濕口罩,在濕度、溫度高的情況下,有少部份油墨有機會水解成小型分子,釋出極少量偶氮染料,有一定毒性,不過釋出的劑量非常少,而且呈氣體,很快就會散去;加上水溶性的偶氮染料是進入人體腸胃系統,如不被吸收,便會被直接排放,所以很安全。

 



黃軒指出,台灣著名口罩品牌中衛曾表示,醫療口罩用的不織布並非化學染色,而是採用名為「色母粒」的熱塑樹脂材料著色劑,加上PP塑膠粒,經高溫高壓融噴成彩色不織布,再加工製成口罩,整個程序未經化學染色,因此不會出現褪色問題



黃軒說,醫護人員多用藍色或綠色的外科口罩,普遍「藍、綠、粉紅」等常見顏色,均使用色母粒著色,這3種顏色,都是可以安心配戴的顏色。黃軒解釋,其實彩色口罩內層接觸嘴巴的部份,幾乎不會染色,一般人可以放心使用,但特別提醒,口罩濕了,就要記得更換。


文章出處: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78469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健保特材之亂告終8大類都未超過極端價格


保特材之亂告終8大類都未超過極端價格

8大類自付差額醫材價格設極端值,爭議告一段落。8大類醫材今天在比價網完成登錄,價格都未超過極端值。健保署說,管理兼顧平衡,與院所、廠商都溝通,不影響新功能醫材進用。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年6月公告,將包含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塗藥血管支架等8大類、共352項健保差額特材訂定收費上限,81日上路,但引發醫界強烈反彈,驚動總統蔡英文發表意見,衛福部長陳時中也親自主持會議傾聽醫界聲音,並達成共識,不訂收費上限,先處理收費超過極端值的醫療院所。

經過與各醫療學會溝通、討論醫材極端值訂定後,健保署在8月底再度公告,8類自付差額醫材自91日起依醫療院所收費百分位為極端值,極端值由各學會訂定,健保署已發文給價格超過極端值的院所,要求期限內調價或說明。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晚間受訪時表示,經連月溝通、輔導,所有院所都已完成調價,並將最新的價格揭露於醫材比價網,提供民眾比較、參考。所有醫材價格都沒有超過極端值,各醫學會、院所和醫材廠商都有溝通,也都能配合管理制度,目前的作法就是求取平衡,在保障民眾權益下,不影響醫界和廠商發展。

黃兆杰說,醫材採用極端值管理,不會有醫院收費特別高,這是比較平穩的作法,初步達到管理成效。未來如果有新功能的醫材要進用,也會尊重醫學會的專業判斷,經討論後都可以再加入,不會讓民眾用不到新功能醫材,也不會降低廠商申請進用的誘因。

原文出處:中央通訊社http://www.https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1020288.aspx


2021年1月5日 星期二

台灣生技產業值得電子五哥; 鴻海、緯創、廣達、仁寶、英業達,到品牌廠華碩、宏碁紛紛搶進這塊市場。

數位醫療2026年市場規模估達6,394億美元(約新台幣19.2兆元),從電子五哥鴻海、緯創、廣達、仁寶、英業達,到品牌廠華碩、宏碁紛紛搶進這塊市場。 

「靠健康大數據,我有信心活到120歲!」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在2019年底喊話,號召生技團隊推動「新醫療百年工程」,背後看好的即是全球高齡化帶來的龐大醫療需求,將由精準醫療與預防醫學兩大領域支撐。

 

廣達董事長林百里2019年底出任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簡稱生策會)副會長,宣示科技與醫療產業合作契機已到,林百里十分看好結合AI、大數據結合5G,有望使精準醫療、智慧醫療成為台灣下一個護國神山產業。

 

根據《數位時代》採訪台灣科技大廠跨足智慧醫療的關鍵原因,可大致歸納為以下5個:

 

1.部分科技領導人因家族病史,產生了推動醫學科學的強大發展信念;

2.電子產業高度競爭,毛利率低落,高附加價值的智慧醫療可成為前者的發展新動能;

3.生技及智慧醫療運用到的半導體、AI(人工智慧)、IoT(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正好是科技業強項;

4.醫界對科技大廠的永續性與信賴度,遠高於新創團隊;

5.科技大廠挾龐大消費電子研發製造經驗,能加速智慧醫療設備商品化。

但醫療與ICT產業文化跟語言不同;健保制度完善,多數智慧醫療項目卻不在給付範圍,兩大門檻成了ICT進軍醫界最大阻力。「AI不是要統一大家,」廣達研究院院長張嘉淵指出,「未來是懂AI的醫師,取代不懂AI的醫師」已是醫界共識,白色巨塔如何擁抱彩色的ICT產業加入,將是智慧醫療能否成就下個兆元級產業關鍵。


隨著醫療進步今日的絕症或將成為明日的慢性病,  生命的延長也將擴大長者的照護與醫療支出,  科技業如何因應, 科技業如何協助醫界值得我們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