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6日 星期三

三天商機上看百億 台生技新銳BioJapan 2023露頭角

2023/10/19 18:06:58

經濟日報 蘇璽文





日本和亞洲最大的生物製藥健康展覽-BioJapan 2023於10月11日至10月13日間在橫濱太平洋會展中心盛大舉辦,參展台灣企業中討論度最高的是以鑽研植物高分子結構、提升植物多醣活性及材料科學起家的戴壟生技DAZZEON BIOTECH,三天展期吸引超過51組廠商及國家組織洽談,鎖定全球植物保健應用及睡眠市場,合作商機上看百億。

立陶宛創新署(Innovation Agency)與戴壟生技植物藥開發與應用處處長Prakash博士(左1)交流表示,和戴壟生技植物性多醣有合作之可能。戴壟生技/提供


當中最特別的是日本消防業界領頭羊-船山株式会社蒞臨戴壟生技攤位,船山是專注救助及防災的日本企業,提供日本國內外提供專業防災訓練,曾協助台灣內政部及消防局的救災演練。船山社長秋山政信在體驗AlphaSleep系列產品後,表示其舒適及升溫效果是從未體驗過的。展會外特地邀請戴壟團隊到船山總公司進行商務會談。


 

戴壟生技日本分公司社長江夏偉鵬(左)、台灣總公司執行長高錦男博士(右)和日本船山株式会社社長秋山政信 (中)會談合影。戴壟生技/提供


會談中表示,將於下個月舉行的日本2023國際搶救日 (Rescue DAYS JP.)消防救助訓練使用戴壟專利DAZZTEXTM技術的功能毯,讓來自世界各地的救災隊都能體驗這款產品。這將是與戴壟生技合作的開始,未來消化道機能與睡眠是在台灣市場偕同拓展的合作重點之一。


此外,眾多國際組織也在展會中表達高度興趣,立陶宛創新署(Innovation Agency)、日本知名企業-伊藤忠商社旗下製藥公司、美國矽谷的知名創投Plug and Play等,認為與戴壟生技的植物性多醣有合作可能。台灣重要法人研發單位-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 董事長涂醒哲也蒞臨DAZZEON BIOTECH攤位指導。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 董事長涂醒哲(中)與戴壟生技執行長高錦男博士(右)合影。戴壟生技/提供


現場戴壟生技也與星藥科大學(Hoshi University)、筑波大學(University of Tsukuba)、鳥取大學(Tottori University)等日本學術單位談成合作,未來將進行消化道、睡眠等主題試驗,與戴壟生技於新北市成立國際研發中心組建國際生技團隊,深入消化道機能與睡眠研究,並同步在日本成立生產中心,利於產品輸出亞洲、歐美等國家。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 副執行長黃千岳博士(中)與戴壟生技執行長高錦男博士(右)合影。戴壟生技/提供


戴壟生技執行長高錦男博士透露,戴壟生技此次赴日參展取得豐碩的成果,但對於台灣市場也同樣重視,預計在Q4會有核心技術之成果發表,AlphaSleep《αSleep史力補舒眠毯》奈米細化應用、MannanPRO植物多醣應用是在台灣佈局的兩條主力產品線,且不論是B2B共同研發新產品開發的合作、或是B2C消費市場渠道與通路拓展的合作,戴壟生技都抱持著相當開放的態度,只要對於數據驗證同樣重視、希望帶給消費者高標準、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企業,就歡迎來與戴壟生技洽談合作。

資料來源:經濟日報

生技展】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辦理「2024年亞洲生技大會系列活動—亞洲生技大展」,敬請踴躍報名參加。


公告單位:產學合作組 ╱ 公告類別:最新公告

╱ 公告日期:2023-12-08

一、依據台灣生物產業發協會112年12月5日(24)生展字字第112120501號函辦理。

二、2024年亞洲生技大會將由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與全球生物協會(BIO)共同主辦,訂於113年7月24日至28日於南港展覽館二館七樓舉辦,活動內容包括亞洲生技論壇與各項主題研討會等活動。亞洲生技大展規劃「CDMO展區」、「CRO展區」、「醫藥與醫材展區」、「精準醫療與基因檢測展區」、「精準健康與智慧醫療展區」等主題展區,預計將有超過1,000家廠商、2,200個攤位。

三、報名注意事項:

1.標準攤位:NT$61,425(含稅) 【早鳥優惠價:NT$57,225】2023/12/31前

2.淨地攤位:NT$56,700(含稅) 【早鳥優惠價:NT$52,500】2023/12/31前

3.報名時每攤位須繳交訂金12,600元(含稅),餘額可開立2024年4月20日到期之支票或以現金匯款,繳清全部費用始完成報名手續。

4.若錯過早鳥優惠價報名時間,最遲請於113年3月底前完成報名。

5.詳細報名資訊請至官網參閱:https://expo.bioasiataiwan.com/。


四、本案活動聯絡人:如需洽詢或專人前往單位做展覽活動簡報,請聯繫:協會活動組趙怡萍,電話:(02)2659-6000分機162,手機:0973-507932,地址:11494台北市內湖區港墘路185號3樓。


最後修改時間:2023-12-08 AM 11:47

資料來源:師範大學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2023年11月21日 星期二

《健康不打烊》系列 (癌症終於被破解)台灣生技告訴您

 《健康不打烊》系列     (癌症終於被破解)台灣生技告訴您

 

  「癌症已經有解:維生素B17」 

杏桃子Apricot Seeds


 癌症在幾十年前早就有解了,只是真相一直被隱瞞,直到因特網的發展,這個解答才漸漸流傳開來。 


 如果一個人體內有癌症,最重要的就是要在短期內盡可能攝取到最大量的B17。 在七百億美元的化療工業的今天,依靠癌症討生活的人數比死於癌症的人還多 

  「馬鈴薯生汁療法---治好疾病的人越來越多」 


 喝馬鈴薯生汁治好疾​​病的人越來越多,據說可以有效控制癌細胞。 


 該療法最初由日本禪宗僧侶~富澤知芳師提供,由冀公孫建永蒐集整理。 有些人喝不了可加蜂蜜或半個蘋果。 

  重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每一個看到此偏方的好心人應大力宣傳,造福廣大民眾。 


  "進入今年有好幾十名癌症患者實行這種療法,而且有很多患者逐漸康復,甚至有些人本來感到必死無疑了,但後來因此得救。他們紛紛來電告知他們內心的無限喜悅。" 


 提倡馬鈴薯生汁療法的禪宗僧侶——富澤知芳師在自家接到來自日本全國各地癌症患者的熱烈迴響,所以再度刊出,馬鈴薯生汁療法的臨床試驗例子。 


 馬鈴薯生汁療法不僅可以治癌,也治好了很多人肝臟病、糖尿病、胃潰瘍、腎病、心臟病、高血壓、腰痛和肩膀痛等病。 還有各式各樣其它疾病治癒的患者也陸續出現。 如果是正被慢性病所苦的人,請務必嘗試。 


 富澤師有一本著作《健康道——癌症並不可怕》,他說過以下一段話:即使做癌症手術,但可能因為擔心會蔓延或者未全部切除乾淨,反復不斷地使用抗癌劑或做放射線療法。 但是卻很少聽到因此而把癌症治癒的。 而且那些治療的副作用相當大,會使人失去食慾,使身體急劇衰弱下去,與此相對的是,馬鈴薯生汁療法完全沒有任何副作用,而且可以恢復體力,提高自然治愈力,實在是一種高營養的食品。 若長期持續此療法,就具有抑制癌細胞的神奇​​力量。 


 馬鈴薯生汁療法沒有任何危險,任何人都可以立刻實行,而且在極短時間內就可以實際感受到效果。 患部有痛感的人,只要喝過一至二週,痛感就會逐漸減輕,沒有痛感的,只要持續一些時間,食慾隨即增加,血色好轉,體力可以漸漸恢復。 

 

  「馬鈴薯生汁的製作方法」 


  第一次準備的馬鈴薯的分量,大個的二、三個,小的三、四個。 


  1、把馬鈴薯清洗乾淨,然後去除馬鈴薯長芽部分。 

  【注意:發芽土豆及青色塊莖肉,含龍葵鹼,可使人中毒,產生嚴重的胃腸炎症狀,用時須謹防之。  】 


  2、再連皮一起(不要去皮)用擦菜板擦碎,擦完後裹入乾淨紗布或孔較粗的棉質麻佈內用力擠出汁來用力擠出汁來。  一次可以擠出一杯大約(180-200ml)的生汁。 


  3、將這些汁每天早晚餐前30-60分鐘前空腹喝下。  可能的話,在晚餐之前也喝一杯。  每次做完立刻喝,而且每日持續才是最重要的。 

  身體衰弱的人,一次無法喝一杯的人,可以分做幾次喝完。  或者不喜歡光喝馬鈴薯生汁的人,可以摻入酵素果汁約30毫升或蜂蜜,蘋果榨汁攪拌混勻時喝起來更容易。 

 

  【注意:生汁擠出後要立刻喝完,而且每天堅持。  連服兩週,治療見效。  見效後繼續持續服用。  】 


  但是富澤師嚴厲地告訴患者,不可以把馬鈴薯生汁當作藥物來看。  他說:只喝馬鈴薯生汁但是依然不改變過去縱慾生活的人,可以說就是把馬鈴薯視同藥罐子,當自己已經生病了,但自己卻不節制不養生,只是吃藥就想輕易治好疾病。  我們生病都是事出有因。  例如暴飲暴食、喜歡美食、漫無節制的熬夜,都是造成疾病的原因。 


  只要把過去的生活做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即可,此時的馬鈴薯生汁,才算是真正的起死回生之仙杖。 

 

  「馬鈴薯的營養分析」 


  馬鈴薯在歐洲被稱做“大地的蘋果”,顯然是營養價值相當高的食品。  尤其含有非常豐富的維他命C和鈣,在德國則自古以來即有喝馬鈴薯擦碎汁治療胃潰瘍和便秘的方法”。 

 

  馬鈴薯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維他命B、鐵、磷和鈣。  這些維他命或礦物質一旦被體內吸收,血管中的血液就可以暢通無阻。  因此,只要持續喝馬鈴薯生汁的話就可以使血壓維持穩定。 


  馬鈴薯含的鉀能幫助體內的鈉排出體外,有利於高血壓和腎炎患者的康復。  馬鈴薯還有減肥、和中養胃、健脾利濕,消炎解毒的功效。 


  另外,馬鈴薯生汁還對花粉症、濕疹、便秘有顯著效果。  重症肝病喝馬鈴薯生汁之後迅速恢復,嚴重的便秘治好了。  喝馬鈴薯生汁使尿蛋白完全消失了。  馬鈴薯生汁可以增強全身體力。  喝馬鈴薯生汁使胸痛消失不藥而愈。  另外,肩膀僵硬和酸痛的情形已經不再犯了。 

 

  即使你再無情,再沒人情味 

  我只求你把這篇文章轉了 

  看過這篇文章的人都一起轉了

  讓世界更美好~謝謝

來源:網路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三

生成式AI興起 將迎三高好處

1.更高的品牌認同 2.更高人力彈性 3.更高的營運效率

2023.11.15 03:00 工商時報 林淑惠
●工商時報14日舉辦「2023臺灣客服中心評鑑頒獎典禮暨論壇」,TSAA臺灣服務稽核協會執行長陳忠寅(左起)、程曦資訊集團董事長黃士軍、遠傳電信通路暨


生成式AI為客服中心帶來革命性變革,面對AI客服時代來臨,企業應如何應對?導入生成式AI又能為企業帶來哪些好處?遠傳電信客戶服務處副總經理郭忠良認為,導入生成式AI將帶來「三高」好處,但要在技術、安全、風險間抓到平衡點。


郭忠良表示,生成式AI可以帶來:一、更高的品牌認同,以遠傳為例,e世代95%服務都以數位方式完成。

二、更高人力彈性,遠傳客服維持5%~10%人力缺口由生成式AI彌平缺口。

三、更高的營運效率,依據Gartner最新統計,全球客服人力約1,600萬,如何提升其營運效率,對客服中心其實是非常重要的。

郭忠良強調,過去一年生成式AI的確對客服營運產生微秒變化,因此,企業可從三層面思考。

一、生成式AI在運營中如何拉高服務水準,例如遠傳客服中心導入AI後,從過去20秒內接起20%電話,現在提高至70%電話30秒內接起。

二、應用生成式AI創造更多個人化服務並創造品牌差異性。

三、在生成式AI下,如何在技術與安全、風險間抓到平衡點。

程曦資訊董事長黃士軍表示,距離十年前的上一波AI,這一波生成式AI來勢洶洶,並已慢慢進入人們生活中,這種變化就像電腦化、資訊化或數位化,是不會停止的,在此趨勢下,不管是服務引用或文書作業、工作企畫,如果AI在生活中幫助到你,代表在客服領域,AI也可以很迅速幫助到大家。

國泰人壽副總經理范千惠談到國壽人壽「阿發」智能助理在2018年9月5日誕生,從櫃台、到語音互動投保、0800,IT投入非常多支援智能客服。面對生成式AI,國泰人壽會用開放態度擁抱科技,並已運用生成式AI讓內勤人員在企畫或減少重複工作加快流程、強化人機協作。而其疑慮是,若以GPT3.5版本詢問,它的回應會是人工智能在客服中心可能不是很完美,請特別注意複雜、非標準化的問題,也可能產生資安、人員引用等問題。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陳信宏指出,企業因應生成式AI的挑戰,做法有三,第一,要面對趨勢,AI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未來幾年它的速度會非常快速,且之後的模式會偏向市集方式提供新的、已被訓練好的模型去使用。第二要思考如何把這些新東西納入到客戶服務環節、流程或與實體客服結合。第三,新、舊AI所衍生的衝突要做調整。

資料來源:https://www.ctee.com.tw/news/20231115700131-439901

企業導入AI 面臨三大挑戰

工商時報,林淑惠/台北報導 2023/11/15 上午4:40

企業在擁抱AI的同時,將迎來哪些挑戰?程曦資訊董事長黃士軍表示,生成式AI的發展非常快速、企業必需跟上,而且要知道在什麼時候使用它,才能在業界領先,然若全仰賴生成式AI,保證客訴會非常嚴重。


黃士軍認為,透過GPT幫助訓練機器人、回答過程的歸納或整理已經形成,換言之,做常識的歸納,生成式AI非常專長,但若叫它做知識的陳述、它就正經八百的胡說八道,而客服代表企業對外,就不能胡說八道,最大成本是有效率使用它。

遠傳電信客戶服務處副總經理郭忠良以「理想是豐滿的,過程是骨感的」形容生成式AI導入過程,主要面臨三大挑戰,一,應用程式,GPT或生成式AI應用層次很廣,要運用在那裡?需與企業策略結合,而不是為導入而導入。二,AI初期投資成本高,長期需要大量人力投入,訓練和管理生成式AI模型既複雜又昂貴,需要耗費大量演算例和高速網路以及無數記憶體,除自行開發外也需與外部廠商或產學合作。同時AI是被訓練出來的,訓練的過程是需要AI賦能的客服人員的投入。三,AI技術不斷演進改變,生成式AI品牌全球排名前面幾十大,技術不斷演進,如何選擇最適合的技術?選擇後、技術仍不斷演進,都是挑戰。

國立台北商業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陳信宏認為,生成式AI的挑戰會有幾個面向,一,複雜性的整合問題,AI系統的整合可能會比預期複雜,特別是當企業試圖整合不同的AI解決方案時,可能需要額外的客製化開發,其中的複雜性和成本都很高。二,AI人員技能不足,企業需要具備AI相關技能的員工來管理和維護AI系統,但AI人力目前明顯不足的,所以大多數的企業可能需要投入額外的AI人員培訓和教育成本。三,變革問題,AI帶動企業數位轉型,對公司的衝擊尚未化解,新的衝擊又來,不只流程,在結構、任務甚至角色都要調整。

國泰人壽副總經理范千惠認同生成式AI投入成本大,與公司發展策略謀合很重要,國泰人壽導入訓練「阿發」多年來,AI發展讓公司的真人電話客服呈現5%~8%下降,招人成本也降低,至於導入AI,她認為有兩個挑戰,一,各服務平台間的串連,二,客服人員的職能轉變,但善用新的AI科技,確實讓客服服務更有效率。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產業

 建置中

2023年11月13日 星期一

2023.11.13 l 2023外泌體製程開發與臨床試驗研究趨勢國際研討會

十月 23, 2023

●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邀請海內外產官學專家,共同探討臨床試驗研究的發現、製程優化與關鍵,期望推動台灣外泌體國際競爭力。圖/工商時報王德為

外泌體自2013年諾貝爾醫學獎揭示學理及肯定,在全球迅速發展,各國競相投入不同領域的醫療臨床試驗、積極布局於幹細胞功能參與、再生醫療的應用,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致力推動台灣外泌體的國際競爭力,將於11/13主辦【外泌體製程開發與臨床試驗研究趨勢】國際研討會,邀請產官學研各界專家實體與線上同步,探討涵蓋外泌體研發的各個階段,包括臨床試驗研究的發現、製程優化與關鍵、深入效力分析,期望為國際臨床等級的外泌體發展,提供更多助力。

台灣在外泌體全球學術和臨床應用、技術與產品開發,已具產業規模外泌體在全球學術和臨床應用、技術與產品開發,已具產業規模,台灣也不例外。在技術上,國立陽明交大生物藥學所玉山學者李利教授與黃奇英教授共同合作生產具有高品質、高效價的外泌體,助攻臨床治療應用;李利教授更以突破性轉染技術,以包覆膠原蛋白mRNA的細胞外囊泡研究是否安全且有效地改善光照所誘發老化的小鼠皮膚,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臨床研究則有醫學中心例如亞東醫院張至宏副院長主持的「開發膝關節脂肪墊幹細胞輔以間葉幹細胞外泌體之綜合療法」計畫,將外泌體結合先進的基因改殖技術,用於膝關節;甚至產業界以PIC/S GMP製藥等級的規格,製備高品質的外泌體,並投入乾眼症等新藥研發。


外泌體國際合作促進更多產學合作機會

研討會的另一大主題是外泌體國際合作,邀請到韓國Metapore執行長分享集BT(生物科技)、NT(奈米科技)、IT(數位科技)於一體的外泌體切向流過濾系統;以及馬來西亞心臟科醫師Dr.Chin分享幹細胞及胞外體臨床研究,期望促進更多產學及國際合作機會。


將聚焦國際應用與製程開發、CRDMO與次世代外泌體(基因改殖)、製劑與臨床(前)試驗等3大議程


11/13國際研討會與會專家包括: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召集人(前衛福部長)林奏延教授、國立陽明交大生物藥學研究所黃奇英教授、台灣生物產業協會理事長吳忠勳博士、台灣再生醫學會榮譽理事暨台灣骨科研究學會理事長張至宏教授、國泰綜合醫院外科部副部長蒲啟明醫師、國立台灣大學臨床動物醫學研究所所長暨世界獸醫眼科醫學會會長林中天教授、台灣胞外體學會理事長-周涵怡博士、訊聯細胞智藥董事長蔡政憲博士、訊聯生技技術研發長Dr. Martin Sieber等專家,將聚焦國際應用與製程開發、CRDMO與次世代外泌體(基因改殖)、製劑與臨床(前)試驗等3大議程。


研討會11/13(一)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辦完全免費

本研討會11/13(一)13:30-16:25於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401會議室舉辦,歡迎對外泌體製程及研究有興趣的民眾,報名參加實體研討會或準時上網收看直播,活動完全免費。活動網址 https://bit.ly/3Qgl9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