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灣生技公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灣生技公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7月15日 星期五

台灣生技界護國神山崛起,攻進生物藥市場!專家看好 1 股票,進軍歐洲、搶賺國際財!


2022.7.15 16:05



台灣最大的生技醫療集團,晟德(4123)的投資布局動作備受業界關注。在董事長林榮錦主導之下,晟德去年回收了 108 億元資金,有了豐沛的活水,正大手筆擴大布局細胞、基因、免疫療法等生物藥 CDMO 代工商機!



生技教父林榮錦:看好生物藥國際代工大商機

新冠疫情爆發後,全球疫苗需求爆增,mRNA 等新疫苗技術成為業界矚目的焦點,台灣最大生技醫療集團晟德也加速布局相關的生物藥 CDMO 代工商機。作為台灣最大的生技醫療集團,晟德(4123)的投資布局動作備受業界關注。在董事長林榮錦主導之下,晟德去(2021)年回收了 108 億元資金,有了豐沛的活水,正大手筆擴大布局細胞、基因、免疫療法等生物藥 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代工商機。


2020 年新冠疫情擴散全球,歐美廠商研發成功的新興 mRNA(信使核醣核酸)疫苗,保護力優於傳統疫苗,各國紛紛搶購,這也讓輝瑞(Pfizer)、莫德納(Moderna)等取得 mRNA 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的廠商大發利市,原本長期燒錢、財務吃緊的莫德納更因此大翻身。


由於 mRNA 是使用生物本身來製造治療性蛋白質,或是引發人體自然的免疫反應,好比是把人體當作製造抗體的工廠,被視為是下一波超越蛋白質藥品的破壞性創新,在國內享有「生技教父」美譽的林榮錦看好其發展潛力,集團旗下的永昕(4726)正快馬加鞭擴大布局生物藥 CDMO 代工商機,將伺機跨入此一新領域。



生物藥 CDMO 潛力大,「台灣生技界台積電」可期


永昕是台灣少數具備生物藥平台技術的 CDMO 公司,在全球生物藥發展初期就投入,並透過併購取得前段轉譯醫學以及細胞株開發能力,得以提供客戶一站式服務。過去永昕曾投入開發生物相似藥(bio-similar),龐大的研發費用導致連年虧損,林榮錦因此決定將公司資源集中於永昕最具競爭力的 CDMO 業務,大幅擴充產能以搶進全球蓬勃發展的生物藥市場,並將開發中的生物相似藥產品出售給歐洲老藥廠,除了有 1,650 萬美元入帳,還可大幅減少現金支出。


政府去年通過新版生技條例,首次透過租稅優惠,鼓勵台廠投入 CDMO 業務,晟德集團看好高門檻的生物藥 CDMO 有龐大商機,策略上會更加積極與國際大廠談判技術合作、授權,以加速開拓國際市場,目標是儘快將永昕打造成為具有經濟規模的生物藥 CDMO 代工平台,甚至在特定領域可以做到全球前 3 名,終極目標是成為「生技界的台積電」。


林榮錦強調,台灣的傳統抗體藥物已經落後其他國家 15 年,希望永昕能在 2025 年成為跨傳統生物藥、異體細胞治療、ADC(抗體偶聯藥物)藥物及基因治療等全方位新技術領域的世界級 CDMO 公司。林榮錦分析指出,台灣市場雖小,但國內有良好的生技醫療基礎研究底子,廠商或政府可深入盤點有哪些籌碼爭取國際大廠 CDMO 技術授權,只要有好的團隊及技術可以跟市場需求吻合,就有機會創造雙贏。


林榮錦認為,過去 2 年全球生技界競相投入 mRNA 技術領域,而新冠疫情已實際驗證 mRNA 技術的可行性,「從 0 到 1 很困難,接下來從 1 進一步發展到 100 相對容易,後續關鍵在於選題。」



晟德合併子公司整合資源,欲打造更多生技獨角獸


晟德集團長期深耕生技醫療產業,先後橫跨學名藥、小分子新藥、大分子(蛋白質)生物藥、醫材的開發與投資,旗下子公司「玉晟生技」擁有專業人員負責投資後管理,加上林榮錦長期累積的產業嗅覺及國內外資源對接,在選題方面有不少成功的前例,相對同業具有優勢。


為了將集團資源做更好的整合,去蕪存菁,晟德董事會已通過合併子公司玉晟生技,並將發行新股,晟德為存續公司,合併基準日暫訂為今年 6 月 30 日,之後晟德將正式轉型為專業生技投資控股公司。


林榮錦表示,玉晟生技目前有四大核心投資項目,包括中國的加科思、台灣的長聖生技、長佳智能及博晟生醫等,合併玉晟生技後,將由晟德直接負責後續投資與管理,讓晟德對四大生技公司享有的投資收益擴大到 100%。


晟德原為國內老字號藥廠,一度瀕臨破產,林榮錦接手經營後,將晟德定位為國內最專業的水劑藥廠。2008 年,晟德轉型為生技工業銀行,陸續在台灣、中國大陸、香港及美國進行投資,輔佐數十家生技及大健康公司躍上國際資本市場舞台。林榮錦已訂下目標,要在 2025 年打造 7~8 個生技獨角獸企業(指市值達到 10 億美元、折合台幣約 300 億元的企業),讓更多台灣生技業躍上國際舞台。


資料來源: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479267

2022年7月11日 星期一

藥華藥苦熬 16 年,如何靠一顆藥讓市值漲 80%?創辦人曝「忍辱負重」

全球金融市場猛跌,對比去年 6 月底,台股至今下修幅度超過 16%,但同期台灣生技產業市值卻逆勢向上增加 7% 左右,即使疫情對類股助漲效應逐漸淡去,但以 6 月底看,產業市值仍達 1.39 兆元,改寫新高,「新藥類股」就占超過 6,700 億元半壁江山。



新藥,終究是台灣生技產業最吃重、不能輕忽的要角。尤其今年國內生技業最多話題,同時也有不少爭議個股,就是新藥公司,藥華醫藥(簡稱藥華藥)。


「他們打敗了羅氏大藥廠,真的算了不起。」純粹就新藥目前取得的成績而言,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培哲對藥華藥給了這評價,原因在藥華藥切入市場,過去是羅氏、默克兩家大廠寡占的地盤,如今靠著新藥取得FDA(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藥證,正式成為兩家國際藥廠的競爭者。


想搞懂一顆新藥從研發到取證的漫長過程,就必須搞懂藥華藥,以及這顆讓公司今年市值猛增80%的藥品:百斯瑞明(P1101)。


去年11月13日,藥華藥取得FDA核准,「百斯瑞明」將在美國上市,公司股價隨即噴發。「忍辱負重啊……」回顧新藥從開發到取得藥證的漫長過程,藥華藥創辦人、現任執行長林國鐘用這4字當注解。


「百斯瑞明」是所謂「長效型干擾素」,對應的疾病是「真性紅血球增生症」(PV),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的罕見血液疾病。


林國鐘看到的不只藥效優勢,更是羅氏、默克兩家國際大藥廠,光干擾素就有一年30億美元銷售額。幾乎無人挑戰的領域,讓林國鐘決定找上國發基金、經濟部、中鼎工程等投資者,2000年成立藥華藥,並於2003年正式營運。


聊起過往,林國鐘很有感觸,從2003年到2019年取得首張藥證,也就是歐盟EMA(歐洲藥品管理局)上市核准,「低頭進行研發與臨床試驗,整整花了16年。」


藥華藥2009年與國際藥廠AOP Orphan(AOP)合作,由AOP進行臨床試驗並給予歐洲銷售授權。但卻是這合作讓藥華藥的新藥研發路變得崎嶇難行。


關鍵在藥華藥急著要在臨床試驗到一個階段後,立刻將臨床數據交付FDA審查討論,然而AOP資料提供卻顯得消極,讓藥華藥直到2017年才將資料送至FDA,為此藥華藥發信給AOP,要求對方違約合約應自動解除;隔年AOP向國際商會提出仲裁,2020年國際仲裁院一度做出裁定,要求藥華藥賠償48億元,直到今年2月,德國聯邦最高法院裁定撤銷藥華醫的48億元賠償,但與AOP的授權及製造合約仍屬有效。


這段期間,就是林國鐘口中「忍辱負重」的重要一環,2020年10月接獲判賠仲裁案通知後,他一方面組成跨國律師團,嘗試扭轉訴訟案衝擊;同時另開戰場,加速與FDA溝通,2021年9月,終於等到FDA團隊來台,進行藥證申請前關鍵的查廠步驟。完成查廠階段兩個月後,藥華藥收到FDA的上市核准。藥華藥表示取得美國最大連鎖醫院凱瑟醫療集團納入給付,也取得全美過半保險公司給付資格


無論藥華藥這顆新藥前景如何,但在台灣生技產業發展歷程,藥華藥至少是「從新藥『選題』到取證、自行開發市場」的完整示範。雖然生技股多少仍有夢想與期待成分,但業者看來也愈來愈懂「築夢踏實」的硬道理了。


 資料來源:今周刊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65414

2022年7月6日 星期三

2022年台灣生技 100大亮點概覽


從台灣生技100大整理出獲利、EPS和報酬率排名,可以發現新藥開發在報酬率最高和最低排名中,都占了不少名次,說明新藥開發對藥廠來說,是波動度極大的業務。




台灣生技 在此 祝您 事事順心 平安喜樂           廣告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12/post/202207060044/

2022年6月30日 星期四

治療龐貝氏症新選擇,賽諾菲二項罕病療法在歐洲獲准

執行長PaulHudson在2019接手賽諾菲時,推了一「以赢為目的」(playt win的策略,聚焦在公司缺乏的治療領域中推出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的藥物。


法國賽諾菲藥廠

本週二賽諾菲揭露歐盟執委會(EuropeanCommission的兩項核准,針對其罕見疾病的酵素替代療法(enzyme replacement therapies)


第一款療法是Xenpoxyme,是第一個也是唯一治療酸性鞘磷脂酶缺乏症(ASMD)的非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的酵素替代療法另一款是Nexvidyme,這是超過15年歐洲准的第一個貝氏症的新治療方案。


Xenpoxyme是針對A/B和B型的ASMD缺乏,造脂肪堆積,可能破壞器官功能並導致死亡A/B型ASMD影響器官,包括大,在生後前幾年是致命的型ASMD影響器官,主要是肺部,導致預期壽命只有17年。


每兩周注射一次的Xenpoxyme可替代有缺陷的酸性鞘磷脂,減少脂肪的堆積。根據兩項試驗顯示Xenpoxyme改善了肺功能,減肝臟和臟的體積。


據賽諾菲表示,在歐洲、日本和美國大約有2000人患有A/B和B型ASMD的疾病·epoxyme已在日本獲准,美國方面的結果將在10月揭曉。


賽諾菲全球研發主管JohnReed醫師在新聞稿中表示:ASMD族群已經等了多年,希望能治療這種罕見、讓人衰弱的遺傳疾病。通過核代表我們能夠提供給患者覆性的轉變。」


Nexviadyme則是針對晚期合嬰兒的龐貝氏症Nexviadyme去年8月獲FDA核准用於治療龐貝氏症的晚期發病形式,Nexviazyme是美國的上市名稱。


Nexviadyme是賽諾菲明星藥Myozyme的改版,有助於促進更佳的肺部能。


新聞來源:Sanofi racks up 2 approvals in urope for nzyme eplacement therapies for rare diseases

國光生技、高端 搶流感疫苗商機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謝宏


新冠未歇,中國大陸歐美近期再遭流感侵襲,光生技、高端疫苗備戰·國光生技海外流感疫苗業績爆發,本季營收將衝年增七倍高端表示,已看到流感疫苗的需求成長趨勢,代理韓國的四價流感疫苗,下半年可望取證,在台充填產能先衝千萬劑以上。


大陸國家流感中心日前布的全國流感監測信息顯示,6月來,南方部分省份進入流感高期,包括福建、廣东、深圳、海南、江西等地接連出流感緊急預警,南方省份點醫院報告的流感病例,占門診量百分比為5.8%,高於前一周的5.1%,創近年期新高。


除了大陸外,也有國內公衛專家示警,雖然新冠疫情已症化,但美國研究現流感人數有上升趨勢,主因美國近兩年受疫情影響,流感疫苗施打率明顯較前兩年同期低。英國則是各年齡層流感通報率都開始小幅上升,1至14歲兒童、青少年通上升幅度最大。


國内方面,針對今年的流感疫情,疾管署今年4月已開出630萬劑公費流感疫苗採標案,國光生技得標327.5萬劑,總採購量五成上。洋也得標11萬劑,較去年成長了2針對自費市場部分,光生技將準備至少10萬劑四價流感疫苗供施打,確保滿足台灣民眾防疫需求。


國光生技指出今年市加速成長,第季有望年增七倍,若達成此目標,將創上市掛牌以來的單季新高紀錄,獲利也有望同步看增。其中,針大陸市,年初已取大陸四價流感疫苗藥證,為大陸唯一進口的四價流感疫苗,其售價較三價疫苗倍增,且訂單動能也看增。


高端疫苗表示,該公司代理韩國GCPharma的四價流感疫苗,將由GCPharma提供原液,再由高端負責充填分裝·高端疫苗已經向衛福部食藥署申請藥證審查,預計今年下半年取得藥。


高端疫苗表示,該公司北廠用充填分裝流感疫苗成品,生產規模至少千萬劑,不過目前TFDA尚未查廠,今年恐難因應國內需求,但高端已看到流感成長趨勢,將快做好供貨布局。


資料來源:https://ibmi.taiwan-healthcare.org/zh/news_detail.php?REFDOCTYPID=0o4dd9ctwhtyumw0&REFDOCID=0re7t0ut0f1ke7ew&utm_source=EZMail&utm_medium=email&utm_campaign=dailynews_0629

2022年6月29日 星期三

Bayer數位化新佈局!首推人工智慧影像平台

*Bayer將提供數位合人工智慧醫療影像App的服務(Photo credit:ldarlmashev/Getty Images)



製藥廠拜耳(Bayer)的放射科部門正在朝新的方向前進,從為CT和MRI掃描提供顯影劑,轉向提供數位人工智慧的醫療影像App的服務。這包括推出一個虛擬市場,該市場將容納供應商中立(vendor-neutral的程式,以加快病人審查,自動分流嚴重病例,並標記可疑病灶的掃描。


這個新的雲端平臺為Calantic Digita outis,標是幫助實現放射科醫生工作流程中各種例行事物的自

動化,管所產生的影像數量急劇增加,但這個產業卻缺少訓練有素的專家。這是因為老年化人口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慢性病增加造成的負擔加重,以及因技術的進步,每次掃描都能提供更多的資訊。


拜耳放射科負責人GerdKruger在一份聲明中表示:「通過Calantic數位解決方案,我們正在進入放射科市場中增長最快的领域,邁出了從產品供應商到解決方案供應商的下一步,我們的使命是提供一個第三方和拜耳產品的生態系統,為放射科醫生及其團隊提供以疾病為導向的創新解決方案。」


該平臺將按身體區域和診斷過程進行,並將從胸部和神經系統疾病開始,在監管機關批准後,計畫在美國和一部份歐洲市場首次推出。


這包括檢測肺部組織中潛在的癌結節及分析顱內出血和中。該公司表示,他計畫在未來增加更多特定疾病的應用。


拜耳的放射科部門,包括X光、CT和MRI掃描的顯影劑,以及用於病人管理生教育計的資訊軟體,曾

在2021年帶來18億歐元(19億美元)銷售額。


拜耳估計放射科人工智慧市場從現在到2025年每年將增長25%以上透過進入市場以及推出Calantic,該公司希望能達成超越整個放射科領域年均增長的目標,在2030年之前,年均增長幅度為5%。近年來,處理影像掃描的自動化程式數量激增,包括用於發現骨折和肺部陷等情況以及切斷大腦氧氣流

動血塊的App。


(來源:Fierce生心編譯)

2022年6月21日 星期二

2022亞洲生技大會 7/27登場

台灣新生報 2022/06/09  


台灣生技生物產業協會與全球BIO生技協會共同宣布,「2022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2)」將於七月二十七至三十一日舉辦。將以「串接亞洲生技價值鏈」為主題,按「實體+線上(On-site+Online)」模式擴大舉辦。吸引全球逾五百五十家指標公司、超過一千五百個攤位參與,在二十一場國際論壇中交流分享,預期有超過三十國生技專業人士參與。


今年之商機媒合會(One-on-Onepartnering),首度採取「實體+線上」,跨越國界與時區,將促成超過四百家公司,二千場次之商機媒合,為後疫情時代,進行生技產業之多元布局,創造更多與國際夥伴洽談合作及授權募資的機會。 


台灣生技品牌授權代理商
在此祝您
事事順利
大會籌委會主席李鍾熙表示,生醫產業的供應鏈與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因疫情之引發,成為新關注焦點課題,而今年亞洲生技大會的主題也定為「串接亞洲生技價值鏈(Connecting the Asian Value Chain)」,將展示亞洲生技正在引領的創新、市場、供應、投資價值鏈,並與在地、國際、未來鏈結,成為全球生技領域的關鍵場域。


今年大會論壇主題除全球科技創新融合及生技市場與投資趨勢前瞻部署外,並新增「供應鏈與CD-MO新商模」、「當ICT遇見生技」、及「未來防疫整備」焦點議題,邀請國際重磅講者分享。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395860x

2022年6月10日 星期五

資金打不贏美國、信念沒有韓國強,台灣生技產業若複製「台積電」模式會成功嗎?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蔡英文總統去年 11 指出,生醫產業是台灣走向世界的關鍵力量,政府 2020 年提出「台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盼透過跨部會合作,引進物聯網、人工智慧等科技,開發精準預防、診斷及治療照護系統,打造屬於台灣的精準健康品牌。

根據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分析,台灣生技業可以如何增加產業競爭力?(責任編輯:連柏翰)

台灣的生技產業曾被視為明星產業,但也曾因股價暴起暴跌被貼上炒作標籤,摔到谷底,近來卻在 COVID-19 百年大疫中看到轉骨契機。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董事長涂醒哲分析,「CDMO 就是台灣生技業的機會」。

莫德納小公司隨疫情崛起

COVID-19 疫情讓全球生技版圖大洗牌,莫德納(Moderna)原本只是間成立 10 年的小公司,在列強環伺的歐美市場中,彷彿新生兒般稚嫩,卻能以突破的 mRNA 技術開發 COVID-19 疫苗;這齣「麻雀變鳳凰」戲碼,也讓各國開始重新思索生技作為戰略產業,未來的可能性與發展路徑。

不過生技產業從新藥、研發、代工、充填都需要專業,選題更是充滿挑戰,不論做出哪個選擇,背後都意味著龐大資金投入與漫長研發時光;台灣在產業轉折的十字路口,究竟該選擇哪一條路?

美國砸錢、韓國信念堅定,台灣生技如何突破重圍?

台灣生技品牌授權商 祝您
事事順心

以這次疫情為例,涂醒哲指出,COVID-19 疫苗為莫德納、BNT 這些年輕公司帶來龐大商機,且讓外界看到,就算不是百年藥廠,也有機會出頭天;但發展路徑直接套用在台灣,恐怕不適合,因為「疫苗美國一補助就是 120 億美元,我們哪有這個能耐?」

台灣沒有像美國政府大手筆砸錢補助的氣魄,國家隊概念也不如韓國信念強烈,涂醒哲認為,既然半導體業有個「護國神山」台積電在前,生技產業不妨也走同樣模式,朝 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前進。

CDMO 白話文就是生技界的台積電」,涂醒哲解釋,台積電以代工為主,但不代表沒有技術含量,相反地,它超然的產業地位靠的是大量製程改善研究支撐;台灣應該發展 CDMO 代工模式,且規模一定要大,「要做就要做亞洲區代工」。

然而,韓國 2021 年就積極與國際疫苗大廠爭取代工,並成功取得 AZ、莫德納、Novavax 4 種國際大廠疫苗代工或協議;涂醒哲坦言,台灣進度上「有點輸」,但已準備迎頭趕上,現正規劃籌組 CDMO 國家隊,並鎖定核酸與細胞領域。

國發會主委龔明鑫已經表態,國家級生技公司成立後,國發基金將力挺注資,不過生技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韓國當初也是靠砸重金蓋廠拚規模,成功獲得國際大廠青睞,台灣政府願意投入多少錢,備受關注。

「其實不是幾億元問題,是決心的問題」,涂醒哲藉機向政府喊話,若認為生技發展重要,就應展現魄力,如果 600 億元做得起來,就趕快投入 600 億,資金來源相信不是太大問題,稅收超徵、健保都是可以思考的方向。

涂醒哲估算,單是發展 CDMO,前期至少要砸下 300 500 億元,盡速把工廠蓋出來,才能爭取更多合作機會,「台積電一蓋廠也是幾百億美元,何況我們講的都還是台幣」。

涂醒哲認為,台灣生技產業的發展路徑應是「七分經濟、三分研發」,盡快推出可以賺錢的生技產品,讓國際看見台灣,而後以「555 法則」選題研發;這套理論企業同樣適用,CDMO 模式能較快帶來獲利,讓公司得以繼續向前跨步,且有資金挹注研發項目。

台灣生技應先找臨床醫師,再找博士合作

台灣生技缺乏亮眼的明星產品,背後固然有許多結構因素,不過涂醒哲認為,「台灣最大的問題,是不知道做什麼題目」。

涂醒哲直言,臨床醫師(MD)才是最了解實務需求的人,國外藥廠是找臨床醫師了解需求在哪,再找博士(PhD)進行研究與合作,台灣正好相反,研究是從博士發動,導致成果不見得切合實務需求,應該要反轉由終端使用者(End User)變成創新起始者(Innovation Starter)。

涂醒哲因而構思選題的「555 法則」,強化醫師與博士的合作,讓國家資源能精準投入於有發展性的項目。

第一步,先由各專科醫學會及相關公協會提出想要解決或預防的醫療問題,並找博士共同討論合作及解決方案,提出計畫綱要,再由各醫學會自行票選處理的優先順序,選出前 3 名;接著所有醫學會共同評分排序,挑選出前 10 名,作為國家隊的研究項目。

接著由經濟部、衛福部、科技部等部會及願意投資的業者共同審查這份清單,依照問題的重要性、投資報酬率等因素後,調整前 10 名的排序,並將國家生技研究經費分配下去。

生技「555 法則」

涂醒哲說明,第一個 5 是第一年至少要砸 50 億元的經費投注國家隊項目,第二個 5 是每年經費加上 50% 額度,今年 50 億元、明年變成 75 億元,讓研究有成果的國家隊可以繼續堅持;第三個 5 則是至少要堅持 5 年,才能讓研究滾動出成果。

涂醒哲認為,這套機制可以整合醫師與博士的臨床經驗與研究能量,找到有台灣特色的題目,才能吸引國外藥廠投資;他也強調,台灣在醫療公衛體系的臨床經驗豐富,又有健保資料庫,都是吸引外資的優勢,但科學家一定要展現能力,才能讓國外藥廠覺得「到台灣來設廠是你最聰明選擇」。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打造生技界台積電 涂醒哲:台灣CDMO可做亞洲區代工〉。首圖來源:總統府

資料來源:https://buzzorange.com/citiorange/2022/04/18/biotechnology-industry/



2022年6月9日 星期四

展現台灣生醫創新力 2022北美生技展再現台灣生技主題館

匯流新聞網記者胡照鑫、李盛雯/台北報導



受疫情影響一度取消實體展的全球最大規模生技商業展會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BIO 2022),本月13日至16日將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辦,今年除了重返實體場,也是台灣生醫代表團睽違兩年以「台灣主題館」形式,整合產官研各界,共同展現國內生醫科技與跨域創新的能量。

因應後疫情時代對精準健康的需求大幅提升,BIO 2022台灣館規劃兩大面向,包括運用台灣醫療與ICT優勢的新興生醫領域如精準醫療與數位醫療,以及近年有突破性成長的生技產業如新藥研發、CDMO、農業生技等,同步展現國內生技醫藥跨域共進的實力。


代表團由行政院科技會報副召集人吳政忠領軍,團員包含40多家生技與新創業者,以及科技部、經濟部、衛福部、中研院、工研院、生技中心、國衛院與農科院等政府法人單位,預計進行多場媒合與參訪活動,藉以開拓國際市場與多元商機。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指出,面對國際生技產業因疫情帶動新一波的復甦與機會,在5+2產業創新與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政策支持下,行政院整合跨部會資源,透過政策推動、法規鬆綁、新創扶植、國際化人才培育,以及前瞻科技發展,逐步建構臺灣成為預防、檢測、治療到照護環環扣合的標竿國家。       

台灣生技品牌代理授權商
中國區域代表 在此 祝您
事事順心


像是新版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將CDMO與創新技術平台納入租稅優惠;開放自體與異體細胞治療技術,促進再生醫學的發展;透過產業創新人才培訓,選送台灣產學創新種子人才赴海外研習等,希望讓台灣生技在這波產業動能中掌握先機,成為國內經濟成長的關鍵力量。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於參展期間將同時辦理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預備會議海外場,邀請海外專家委員與各部會共同探討生醫研發布局與政策規劃,期望為台灣生醫提供更完善與創新的產業環境。


這次參展除協助產業拓展海外商機、共商生醫發展策略外,針對新創與人才國際化,還特別安排「Smart Health Demo Day」媒合會,邀請美國指標企業、藥廠、醫院、創投,與國內智慧醫療新創團隊進行展演與交流,透過多方位的國際合作模式,強化台灣生醫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新聞照來源:BIO 2022網站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

%E5%B1%95%E7%8F%BE%E5%8F%B0%E7%81%A3%E7%94%9F%E9%86%AB%E5%89%B5%E6%96%B0%E5%8A%9B-2022%E5%8C%97%E7%BE%8E%E7%94%9F%E6%8A%80%E5%B1%95%E5%86%8D%E7%8F%BE%E5%8F%B0%E7%81%A3%E4%B8%BB%E9%A1%8C%E9%A4%A8-021008774.html

2022年6月7日 星期二

台灣部長將出席在聖地亞哥舉行的 BIO International 2022

由於COVID-19,台灣館將在缺席兩年後出現

By Matthew Strong , 台灣新聞, 特約撰稿人

2022/06/08 17:37


         台灣科技部長將率領台灣代表團參加聖帝雅哥的BIO 2022

                               (bio.org 照片) 


台北(台灣新聞)— 據周三(6 月 7 日)報導,科技部長吳政忠將率團出席在加利福尼亞州聖地亞哥舉行的BIO 國際會議,這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技術展覽會。


據CNA報導,該大會將於 6 月 13 日至 16 日舉行,台灣在因 COVID-19 大流行而缺席兩年後將展示自己的展館。預計該國將展示其在生物醫學及其跨學科創新方面的潛力。


吳的代表團將包括來自科技部(MOST)、經濟部、衛生福利部、中央研究院、多家政府機構以及40家生物技術和創新領域的企業的代表。


展會期間,台灣代表團還將就生物技術研發和政策諮詢海外專家,以改善該行業的國內環境。

科技部表示,在“智慧健康示範日”上,台灣將邀請美國的重點企業、製藥業、醫院和風險投資家與台灣的創新醫療保健企業交換意見。

2022年1月8日 星期六

半導體感溫晶片貼標全

亞洲大學食品安全檢測中心、食品養與保健生技系教隊


食品安全是人人關心的課題,與溫度息息相關,為了追蹤食的保存及可能生的病菌,蔣育教授團隊開發無線傳能的溫度感測追蹤晶片,把晶片黏貼在食品上,類似RFID的標,可紀錄食品出貨之後的時間,並依據每一個不同時刻紀食品的溫度變化,建立食品的履歷,讓中央主管機關、食品業者、物流業者、消費者等能夠即時、透明、速、明確的掌握食品及其安全的重要資訊。


全程確保有效性、入庫時可依溫度快速分類貨品位置


以無線傳能的半導體晶片監控食品之度變化,在貨品轉換過程中可以保證貨品的有效性;在貨品入庫後更可利用此溫度食品安全資訊,快速、準確的分門別類貨品的位置,並可同時讀取後端食品安全檢數據,接不合格產品,如期、度間動、安檢數據不良者。消費者在拿到食品之後也可以依據食品上面的溫度感測數據,送到雲端運算,就可以得到目前食品的安全係數,換句話說,不用做客戶端的食品檢測,也可以知道客戶端食品的安全係數。


利用氮化進行一對多晶片無線傳能


這項可利用Wi-Fi、4G或5G線傳能之溫度感測半導體晶片技術,特色在使超級電容的半導體感溫晶片,也就是免用電池概念,以氮化(GaN)為基礎以及一對多方式,進多晶片線傳能充電,並可上、下載傳輸食品安全資訊數據,感溫範圍達-55°C至+1250C,无線傳輸距已可達1.2公以上。


晶片具有低成本、低耗能、高靈敏溫度感測、線電能傳輸、一對多傳輸的特性,未來並可持續擴充相關功能,如全球定位、濕度、資訊安全、碰測、LED等能,可利用於低溫物流、運輸、冷鏈、庫存與相關供應鏈管理之應用,利用於醫藥品:疫苗、血液製品;保食品:急凍食品、等、冷飲,蔬菜、水果、水產品、蛋、保存期監控,甚至於藝術品與財產保等,具市場潛力。


技術強項與優勢


關鍵技術整合於食品安全管控領域,具備的特殊功能有:

1.TTi晶片(Temp-Time indicator)具有超低功率損耗之溫度測晶片,具有低功耗4.2nW與

超低溫度係數18ppm/C,可延長100萬倍的使用時間,溫度範圍-55°C至+125C。


2.一對多能量傳輸技術,具50W一100的無線供電發射版,利用5G、4G或W-Fi進行無

線電能傳輸,可同時無線供電給5-10個接收端以上。


3.GaN新型元件與驅動電路,可有效縮小積體電路的面積,讓晶片裝置應用層面更加提

升。


4.成本在台幣0.99元以下。


5.無源式晶片所使用的電容為超電容,也就是免用電池的概念,收放電的效能不是一般

電容能比擬的。


資料來源:https://innoaward.taiwan-healthcare.org/advance_detail.php?REFDOCTYPID=0lmxluatpgjqd6bo&REFDOCID=0r0th31dqcl69sv8

2021年11月22日 星期一

台灣生技業沒那麼弱!創新不輸日韓

全球新冠肺炎威脅未減,在國際疫苗供不應求的現況下,台灣疫苗代工與研發工作,成為生技醫療產業的熱門話題。尤其今(2021)年114日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初審通過「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草案」,此前立委們也對我國生技醫療實力進行質詢。


台灣生技醫療實力究竟如何?專家認為,即使現階段高端新冠疫苗產量跟不上、聯亞藥在取得EUA上也挫敗,導致市場對產業前景打上問號,但國內上游研究機構能量充足,創新力甚至不輸日韓,一旦正式「轉大人」,產業實力與未來潛力仍被外界看好!

沒想到,這款疫苗上市時竟然「碰壁」,原因是有人認為這項作業「圖利廠商」,在「外國月亮比較圓」情況下,該疫苗不堪市場壓力和輿論影響,最後在1999年黯然退出市場。

到底問題出在哪?涂醒哲認為,簡單地說,就是當時生技產業發展無法迎合市場需求,很多優秀醫生做了臨床試驗,結果卻是拿來「升等」。

涂醒哲說:「台灣醫師大多注重在稀有的臨床試驗,但商品化必需進入市場,且必須普及。」言下之意,就是研發者的思考模式沒有跟產業結合,因而錯失商機。


台灣生技上游研究機構多 創新能力不落後、不輸日韓

不過,過去失敗的案例已讓台灣生技業從中獲得學習,甚至成為產業最重要的養份。

台經院生科中心所長孫智麗指出,或許大家都認為台灣生技醫療著重在代工、大量生產、壓力成本,但其實產業早就從製造思維,慢慢轉為研發知識經濟。

她分析,目前國內的上游學術研究機構非常多,同時成功吸引很多海外藥廠高階主管或科學家,回台或來台研究題材與領域,再加上本土大學的學術機構蓬勃發展,讓國內生技研發實力早就超越外界想像。

據了解,全世界生技發展最好的國家,第一是美國,然後是歐洲各國。至於亞洲國家中,孫智麗直接表明:「台灣生技研發創新能力不會落後」,就連日本、韓國很多創投都會來台找潛力投資標的。

另一個在亞洲擁有超強實力的新加坡,則是因為有跨國藥廠進駐,否則,單以發展生技新藥、研發產業來說,台灣表現不屬於落後,在亞洲是名列前茅!

再以生技產業上市櫃成長家數來看,台灣精準醫療協會理事長李鍾熙提到,2009年前,全台只有38家生技上市櫃企業,如今已達到200家(含興櫃),可以看出非常大的成長。過去台灣不會開發疫苗與新藥,如今的新藥開發公司也有好幾十家,已跨過一個很大的門檻。

李鍾熙無奈地說:「現在大家都只關注打不打得到疫苗,所以看不到台灣生技產業其實是有成長的!」他更指出,「連台積電也是花了30年才能成為晶圓代工龍頭!」更何況生技產業發展絕非一蹴可幾,國人應該對其更有信心。

台灣生技產業非一蹴可幾 CDMO起步慢卻進步快、女股神也欽點

事實上,國際上無論是哪個發展生技業的國家,都可不能一步到位,台灣自然也是。如果以CDMO(委託研發與代工生產)為例,有民間業者認為,台灣業者起步雖慢,但進步比起其他國家算非常快。

台康生營運長暨資深副總經理張志榮博士表示,國內約從5年、10年前,才開始有類似台康生這樣的企業投入CDMO產業上,經過這些年,實力和經驗已慢慢與國際接軌、受到國際肯定,品質、技術及量能已逐漸在國際上展露頭角。

以台康生為例,CDMO能力受到日本厚生省國際的查核肯定,相關法規單位也實地查核台灣製藥GMP系統,品質受到國際認可。張志榮說,雖然台灣CDMO起步較南韓晚,但中央確實也看到這塊領域有向上發展的機會,因此當全球都有疫苗代工需求時,民間業者已經有所準備,現在正是非常好的時間點加入代工行列。


而投資業界也對國內生醫領域抱持正面態度。

啟發投顧分析師莊佳螢分析,台灣生技醫藥領域實力堅強,CDMO部分各家各有所長。以台康生相關CDMO業務為例,每年呈現正成長、2020年受惠權利金挹注下,營收突破10億元門檻,今年陸續承接歐、美、日及國內的委託業務,目前已朝國際級的CDMO的角色前進。

另外,另一家生醫廠保瑞藥業,因受惠加拿大廠併購效益及藥品CDMO完整布局,今年上半年稅後純益約4.7億元,年增437%,每股EPS 8.72元;第2季稅後純益約1.3億元,年增217%EPS 2.54元,上半年及第2季營收與獲利雙創歷史新高。

至於晟德集團轉投資的永昕,專注發展生物藥CDMO業務,2020年拿下4個日本專案與3個台灣專案,並自去年首度轉盈後,今年上半年EPS0.32元,已超越去年全年的0.24元。

除了CDMO外,新藥開發也有斬獲,莊佳瑩指出,「女股神」方舟投資(ARK)基金操盤人伍德(Cathie Wood),就曾點名專攻免疫療法的長聖,旗下細胞新藥(UMSC01)於去年獲得食藥署認可,將該藥視為治療新冠肺炎的潛力藥物,在在都顯示生技台廠的堅強實力。

CDMO新藥研發邁開腳步 屢接國際訂單

另有不具名業者指出,生技製藥產業範疇很廣,除了大家熟知最具挑戰的新藥研發,再來就是生產高技術門檻困難劑型藥物,而近年的生物相似藥也成為新興議題。

無論哪個領域,台灣產業目前都已累積一定的發展基礎與實力,從不同藥廠已獲得國際合作研發或授權開發合約,就足以證明動能與實力滿滿。如果再加上台灣CDMO領域上的產業鏈完整,有許多國際級設備與人才完整,不少專家都認為,政府如能整合實力「一起打國際盃」,再配合產業政策的點火,台灣生技製藥整體實力將不容國際小覷。

台灣生技醫療還在「青少年」 「轉大人」速度慢

「台灣不該妄自菲薄!」

張志榮補充,台灣生醫產的實力跟東南亞、日本相比不相上下,只是台灣一直以來都習慣唱衰自己,應該要更正向去看待產業發展。

像是高端發展疫苗,張志榮就認為值得國人鼓掌,因為一家小公司,從零開始打拚到能與國際競爭,雖然成果還不算完美,但「就像已經考上大學,現在稍微衣衫不整,要給他時間整理一下」。

至於有人說台灣生技產業還在「青少年」階段,李鍾熙則是認同這種說法。李指出,關鍵在於國內還沒冒出一家真正有份量的生技企業,一旦這家巨獸出現,國際競爭力與形象將加速轉型。不過,李鍾熙也希望業者不要急,因為回頭看看國際上的現況,也沒有幾個國家達到這樣的成果與規模。

李鍾熙強調,台灣生技產業有實力,也確實在進步,只是「轉大人」的速度有點緩慢,並點出最大的困境就是投資不夠、大家沒有耐心等長期回收,政府或民間若能大力挹注、加強力道,相信台灣生技產業將在國際舞台上成為不可或缺的一員。

資料來源:https://tw.news.yahoo.com/news/%E5%8F%B0%E7%81%A3%E7%94%9F%E6%8A%80%E6%A5%AD%E6%B2%92%E9%82%A3%E9%BA%BC%E5%BC%B1-%E5%89%B5%E6%96%B0%E4%B8%8D%E8%BC%B8%E6%97%A5%E9%9F%93-020000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