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30日 星期六

印度 AIPSN 對印度對 COVID-19 疫苗的倉促監管批准做出反應

通過生物技術 快報 2021 年 1 月 11 日

生物爭議生物技術新聞SARS-COV2 和 COVID-19 更新


印於 2021 年 1 月號

印度醫療產品監管機構中央藥品標準控制組織 (CDSCO) 於 2020 年 1 月 2 日對兩種 Covid-19 疫苗給予“限制性緊急批准”,即印度血清研究所 (SII) 正在生產的“Covishield”印度正在接受牛津大學-阿斯利康的技術轉讓,以及由 Bharat Biotech 與 ICMR/國家病毒學研究所合作開發的本土“Covaxin”。


AIPSN 讚揚印度科學家、研究機構和疫苗製造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將 Covaxin 等本土疫苗推向前沿,而其他一些候選疫苗僅落後幾個月。當這些疫苗達到至少 50% 功效的門檻要求時,AIPSN 將與其他公民一起歡呼這一勝利以及印度對全球抗擊 Covid-19 大流行的貢獻。


可悲的是,政府和 CDSCO 一起嚴重破壞了這些希望,也削弱了對 Covaxin 和其他針對 Covid-19 的疫苗的信心,特別是關於 Covaxin,原因是缺乏證據和不令人滿意的科學依據、不透明以及對可能的政治問題的擔憂壓力。


SII 的 Covishield 是根據巴西和英國的 III 期臨床試驗數據獲得批准的,英國醫療保健監管機構 (MHRA) 的批准是基於相關公佈數據顯示的 70.4% 的療效,儘管仍有一些灰色與不同劑量有關的領域。CDSCO 批准 SII 的 Covishield 可能需要等待印度正在進行的 III 期試驗和橋樑研究的結果,以證明其功效和生物等效性。然而,鑑於英國的批准,CDSCO 的批准雖然不理想,但可能是可以理解的。然而,關於衛生部宣布第一劑和第二劑之間的間隔最長可達 12 週的問題仍然存在,而據了解,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推薦了 28 天的原始方案。


Bharat Biotech 的 Covaxin 的批准引發了更嚴重的問題。SEC 曾要求從 III 期試驗中獲得更多數據,但似乎在一夜之間被迫重新考慮其決定並在第二天批准,儘管受到許多條件的限制。CDSCO 的聲明顯示,批准僅基於安全性和免疫反應的 I 期和 II 期數據,而沒有來自 III 期試驗的任何療效數據。政府和 ICMR 的高級官員一直在大力捍衛這一決定,強調安全性,並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爭辯說,Covaxin 的設計可能使其更有效地對抗新的英國突變。Covaxin 的共同開發者 ICMR 的意見反映了可能存在的偏見和利益衝突,此外還增加了對監管機構壓力的看法。


SEC 對 Covaxin 的嚴重懷疑反映在 CDSCO 的聲明中,該聲明稱 SII 的 Covishield 被批准“在某些監管條件下在緊急情況下限制使用”,而相比之下,Bharat Biotech-ICMR 的 Covaxin 獲得批准是有許多條件的,例如作為“在公共利益的緊急情況下限制使用,作為一種豐富的預防措施,在臨床試驗模式下,有更多的疫苗接種選擇,特別是在突變菌株感染的情況下(強調補充)。”


正如其形式,政府正在大力推動這一決定,並攻擊所有批評者,包括許多印度著名科學家,他們是印度科學的反對者,他們應該對本土開發的疫苗保持“民族自豪感”。一旦公佈功效數據,這一成就確實會被譽為印度的一項重大科學成就,但這種沒有證據的倉促批准,政府自取其辱。無論印度因本土開發的疫苗在國外獲得的聲望如何,都將被對 Covaxin 以及印度科學、研究和監管機構的信譽所造成的損害所抵消。


資料來源:http://www.biotechexpressmag.com/aipsn-india-reacts-on-hasty-regulatory-approvals-in-india-for-covid-19-vaccines/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建置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建置中

2021年1月28日 星期四

台灣生技!抽驗79中藥材重金屬全合格 消保處:盒裝較有保障

 


行政院消保處今天公布,去年11月間購樣市售盒裝中藥材79件進行重金屬檢驗,全都合格,僅1件漏標示「一般中藥材」,顯示盒裝中藥材品質較散裝有保障,供消費者採買參考。 消保處簡任消保官王德明指出,由於去年罕見發生台中有中醫診所中藥被驗出重金屬超標,加上入冬及春節將至,民眾使用中藥材進補機率提高,消保處因而在去年11月間購樣市售中藥材79件,進行「重金屬含量檢測」及「包裝標示查核」。

共同執行採樣檢驗作業的機關包含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及宜蘭縣等直轄市、縣(市)政府消費者保護官及衛生機關,對所轄18家中藥行購樣,包含當歸13件、川芎13件、白芍11件、生地黃6件、熟地黃9件、杜仲14件、紅耆8件及黃耆5件。 他並說,其中「重金屬含量檢測」項目包含砷、鉛、鎘、汞,79件全數符合規定;只有「包裝標示查核」方面有1件不符合藥事法規定(須標示是毒劇中藥材或是一般中藥材),漏了標示「一般中藥材」,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已裁罰新台幣3萬元。 對照民間消保組織等公布中藥檢驗結果,鮮少出現這麼高的合格率。王德明說,因為這次抽驗的都是盒裝中藥材,須標示品名、重量、廠商名稱及地址、批號、製造日期及有效期間或保存期限、類別、產地(國家)等,這類業者的品管可能做得比散裝中藥材業者好,供消費者採買時參考。

 

文章出處: https://news.tvbs.com.tw/life/1445679


2021年1月27日 星期三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建置中

台灣生技!醫師的居家防疫撇步:回家必做3件事防病毒


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延燒,全台各醫院防疫措施升級,人們幾個月來逐漸鬆懈的心情,突然間又重新緊繃起來。有醫師建議,除了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外,也可以多注意幾個日常細節,更有助於對抗新冠病毒。

輔大醫院家醫科醫師許書華在「許書華醫師-陪妳寫日記」臉書直播中分享,根據國外研究顯示,新冠病毒可以在一般紙張存活3小時、銅製錢幣為4小時、衣服表面2天、塑膠製品表面3天,在外科口罩表面甚至可存活長達7天!

由於許書華和先生都是醫師,平時就特別重視居家防疫,並分享自己家中必備的3個防疫撇步──玄關擺放酒精、每天消毒手機和錢包、外套放在通風處。

 

1. 玄關擺放酒精

雙手一整天在外東摸西摸,最容易接觸到病毒。許書華建議在家中玄關擺一瓶酒精,一進門就先消毒手部,將病毒阻絕在外;如果是病毒猖獗的非常時期,她會順便用酒精消毒門把,以免手接觸時轉移病毒。

 

2. 每天消毒手機

現代人幾乎手機不離身,手機很容易變成病毒傳播的媒介,儘管雙手洗乾淨了,但一摸手機可能又沾染病毒。許書華說,自己會每天清洗手機殼、用酒精消毒手機;如果擔心螢幕損壞,可用衛生紙沾酒精擦拭。

除了手機之外,許書華也會每天消毒錢包表面;另外根據個人每天常用的隨身物品,例如悠遊卡、零錢等,只要材質許可,她建議每天可用酒精消毒。


3. 外套掛在通風處

許書華提到,如果是非常時期,他們家的衣服幾乎是每天洗,如果沒法當天洗,會將衣服翻到背面,不讓較髒的那面露出來,以免病毒沾染其他物品。

至於冬天外套無法天天洗,她建議大家在家中找一個通風的地方掛起來,或是陽台也可以,切記脫下來之後不要隨便丟在床上;如果外套材質許可,掛起來之後可以用酒精或次氯酸水噴一噴。

根據國外研究,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期間,醫院內多處都檢出新冠病毒,包括地板、醫護人員的鞋底等;許書華也提到,醫護人員共用的電腦滑鼠、鍵盤、3C螢幕也有高風險,病毒可能透過飛沫沾染,殘留在這些物品表面。

「病毒才是我們最大的敵人。」許書華呼籲,防疫關頭不需要口水戰,重要的是大家靜下心來,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一起對抗病毒,這才是最重要的。


文章出處: https://health.tvbs.com.tw/regimen/326871


台灣生技!「防疫保單」好夯!全民都瘋搶,有必要跟一波嗎?


桃園疫情擴大,防疫保單近日成熱賣商品。有業者去年底推出的個人防疫險,訴求只要接獲隔離通知書,就能獲得
10萬元理賠,近日造成瘋搶,甚至因此傳出可能停售,又造成更大一波搶購風潮,有必要一窩蜂跟進搶購嗎?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包括國泰產、富邦產、旺旺友聯、新安東京海上產險等推出一些防疫概念保單,但都沒有引起太多的關注,唯獨台產去年底推出的個人防疫險,只要接獲隔離通知就賠最受關注。

為何台產這張保單會受到市場關注?

「簡單、易懂、便宜」是關鍵,大部分保險公司的防疫保單會結合醫療保險,或是住院日額保險金,因此每年保險費得數千元起跳。

以富邦產險和臺灣產險的防疫保單來說,兩者均不分性別、年齡、體況、職業,單一費率,為一年期保單,無須疾病等待期。

富邦產物推出的「疫起守護」專案,只要因法定傳染病住院,最低理賠金額每天新台幣1500元,可達到最高45天,至於隔離補償金一次為1萬元,另外關懷保險金一次15000元,保費以35歲女性來看,一年保費1577元。

台產的「秋冬起疫」保單則是凡因法定傳染病遭居家隔離、集中隔離、隔離治療、居家檢疫或集中檢疫等五項處置措施,定額給付隔離或檢疫補償金,兩種保額5萬或10萬元。

要買哪一張?若擔心疫情延燒,導致居家隔離或檢疫,影響工作與收入,台產的「秋冬起疫」也許是不錯的選擇。但若聚焦於隔離/檢疫、自主管理、治療期間的生活開銷或薪資補償,富邦「疫起守護」的保障範圍更全面。

另外,台產保單訴求法定傳染病收到居家隔離通知書,就啟動理賠。台灣的法定傳染病有五大類,其中登革熱是第二類,第三類是家長比較擔心的腸病毒和日本腦炎,第四類則是流感併發重症,新冠肺炎則是第五類。

許多家長可能會問,幼兒園全班一週內兩人確診腸病毒,就得「被迫」停課一週,不能到學校,這樣有理賠嗎?

其實,學校通知的是「停課」,不是「居家隔離」,實際訪問台北市某區健康服務中心(衛生所),國內至今只有新冠肺炎有發出隔離通知書,腸病毒是不會發居家隔離通知書的。換句話說,無論水痘流行或是腸病毒,班級停課這張保單是無法理賠的。

至於要不要跟進搶購防疫保單?每天早上出門買早餐,上班,食衣住行都要出門,不知道何時接觸到什麼人,若擔心疫情延燒,也是多一份保障。

文章出處:       https://www.gvm.com.tw/article/77366

2021年1月22日 星期五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這些 2021 年的生物技術突破將塑造健康和醫學的未來

2022 年 1 月 4 日


又到了每年的這個時候!隨著 2021 年的過去,我們將沿著記憶之路走下去,以突出影響這一年的生物技術創新——其影響可能會在未來很多年產生反響。Covid-19 主導了新聞,但科學並未停滯不前。


以基因編輯為例。CRISPR 以驚人的速度衍生出變異,擴展到一個包含強大基因編輯器的龐大工具箱,其效率、可靠性和安全性遠高於其前輩。例如, CRISPRoff劫持了表觀遺傳過程以可逆地打開和關閉基因——所有這些都沒有真正剪斷或破壞基因本身。Prime 編輯是一種 DNA 編輯技術,它只剪斷——而不是完全切割——DNA得到了升級,可以在各種細胞中精確編輯多達 10,000 個 DNA 字母。Twin Prime 編輯可以重做整個基因。這些強大的 CRISPR 工具現在可以解決以前無法觸及的遺傳疾病。


然而,我們仍然只是觸及基因編輯的表面。窺視CRISPR 家族樹,科學家們發現了大量可供進一步探索的替代 CRISPR 系統。AI 現在正在幫助識別新的 CRISPR 蛋白及其殺傷開關。其他想法完全從 CRISPR 中跳出來,利用另一個強大的細菌系統來編輯數百萬個 DNA 序列而不會破壞一條 DNA 鏈。毫無疑問,基因編輯工具箱將不斷擴大。


在其他新聞中,量子力學與神經科學相結合以加速人工智能。AI 現在正在谷歌高效地設計自己的硬件芯片。進入我們自己的大腦,在一個令人驚嘆的概念驗證中,人工智能驅動的大腦植入物能夠對抗抑鬱症,正在進行治療慢性疼痛并將大腦的電信號從思想轉化為文本的工作。在醫學界,一場關於阿爾茨海默病治療的激烈辯論引發了新一輪誘人的想法,以應對和馴服我們長期吃心的敵人。

還有一噸。但以下是將在 2021 年之後繼續重塑生物技術的三大進步,其中一些是亞軍。



mRNA疫苗

我知道我知道。我們都厭倦了聽到有關 Covid-19 和疫苗的消息。然而,它們對抗一種全新的傳染性病毒的非凡能力“簡直是奇蹟”。它還展示了以前在實驗室中萎靡不振的幾十年前技術的力量,其平台比以前的任何疫苗技術都更快、更簡單、適應性更強。因為他們不再依賴來自病毒的物理靶蛋白——而只是這些蛋白質的遺傳密碼——設計疫苗只需要一台筆記本電腦和一些獨創性。“數字疫苗的時代已經到來,”葛蘭素史克的一個團隊寫道


對於愛好者來說,mRNA 疫苗可以改變目前對大量疾病的治療方法,而且該領域正在爆炸式增長。例如,Moderna 於 8 月啟動了一項 HIV 疫苗人體試驗,以開始評估其安全性,以應對一種在過去 40 年裡逃脫了經典疫苗策略的病毒。與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一起,該公司還公佈了一種 HIV 候選疫苗的數據,該候選疫苗將猴子感染的機率降低了近 80%,所有受試者都產生了針對 12 種測試 HIV 毒株的抗體。這是一項不小的壯舉——HIV 目標Env由於其複雜性而成為一個強大的目標,並且塗有糖盔甲以掩蓋疫苗目標點。mRNA疫苗提供了新的希望。


除了病毒,mRNA 疫苗也代表了自身免疫或神經退行性疾 病的新解決方案。BioNTech 是輝瑞 (Pfizer) 開發 Covid-19 疫苗的合作夥伴,正在應用該技術來治療多發性硬化症 (MS)。在多發性硬化症中,免疫系統會逐漸剝離神經纖維上的絕緣層,造成逐漸且不可逆轉的損傷。小鼠的初步結果是積極的,該方法“高度靈活、快速且具有成本效益”,同時可能針對每個患者進行個性化。

更進一步的是治療癌症或抗生素耐藥性的 mRNA 疫苗。該技術能否解決我們一些最棘手的疾病還有待觀察,但該領域正在蓬勃發展。



體內基因治療

長期以來,CRISPR 一直被吹捧為可以從根本上改變基因治療的工具。早期的研究使用基因編輯工具來增強免疫 T 細胞,將它們轉變為超級士兵,增強他們對抗血癌的能力(CAR-T 療法)。該工具還在與血液疾病患者的貧血和其他症狀作鬥爭方面取得了成功。不利的一面是細胞需要在體外進行基因編輯並重新註入血液。今年將 CRISPR 提升到了終極目標:直接在體內編輯基因,為治愈數百種由錯誤遺傳密碼引起的疾病打開大門。

在一項突破中,倫敦大學學院的一項試驗編輯了肝臟中的一個突變基因,該基因最終導致心臟和神經損傷。與之前的嘗試不同,這裡的 CRISPR 機器通過單次輸注被輸送到血液中以關閉基因,從而急劇減少了 6 名患者中突變蛋白的產生。另一項試驗剪斷了導致失明的功能失調基因。通過將治療直接注入視網膜,志願者能夠更好地感知光線。

兩者都是邊緣情況。在肝臟試驗中,CRISPR 是使用脂質納米顆粒(小型脂肪太空飛船)傳遞的,這種納米顆粒對肝臟具有親和力,具有更短暫的基因編輯效果。與視網膜不同的是,我們身體的大部分組織都不能通過簡單的注射立即進入。但作為概念證明,這些試驗最終將 CRISPR 帶入了體內基因編輯可能性的廣闊世界。隨著交付的進步,CRISPR 及其許多升級將用於治療無法治癒的疾病。


對人類發展的前所未有的審視

人類胚胎髮育的最初幾個小時和幾天是一個黑匣子——我們需要破解它。了解早孕是限制出生缺陷和流產以及改進輔助生殖技術的關鍵。


問題?早期胚胎很難獲得,並且面臨重大的道德和法律挑戰。今年,幾項研究繞過了這些問題,而是將皮膚細胞轉化為囊胚,這是一種類似於人類胚胎第一階段的細胞結構。

這些研究打破了通常的“精子遇到卵子”的說法,使用胚胎幹細胞和皮膚細胞設計了“人類胚胎的第一個完整模型”——不需要生殖細胞。沐浴在營養液體中,這些細胞發育成囊胚,其中包含最終導致所有譜系構建我們身體的細胞類型。人造胚胎在基因上與天然胚胎相似,引發了關於應該允許它們發育多長時間的爭論。噩夢般的場景?想像一個迷你大腦在由皮膚細胞製成的胚胎中生長!

目前這在技術上是不可能的,但倫理困境引起了國際幹細胞研究協會 (ISSCR) 的關注,該協會負責管理與人類幹細胞和胚胎相關的研究。然而令人驚訝的是,今年,他們放寬了培養胚胎的 14 天規定,允許將胚胎研究推遲兩週。有了寬鬆的指導方針,即將進行的研究可能會揭示人類胚胎在植入子宮和原腸胚形成後會發生什麼——當基因線索展示身體的整體模式並為器官發育奠定基礎時。

這是一個深陷爭議的決定,但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來修改體外受精,並首次檢查人類發展的第一階段。這也必然會引發倫理上的困惑:如果胚胎——無論是天然的還是人造的——開始發育出會放電的神經元或會跳動的心臟細胞會怎樣?隨著人工囊胚越來越多地體現其生物學對應物,有一點很清楚: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亞軍

人工智能預測蛋白質: DeepMind 和華盛頓大學都設計了人工智能,可以完全根據蛋白質的遺傳密碼來解決蛋白質的結構。它是“世代相傳”、“年度突破”,是一種將永遠改變結構生物學的工具。對原始 AI 的更新現在還可以預測蛋白質複合物——即一個蛋白質單元如何與另一個單元相互作用——甚至它們的功能。AI 也開始解決 RNA 結構問題,即連接 DNA 和蛋白質的信使。從合成生物學到藥物開發,影響尚未到來。

人工智能設計的藥物:它已經醞釀了很長時間,但現在炒作是真實的。今年,谷歌的母公司 Alphabet 成立了一家名為Isomorphic Labs的新企業,以利用 AI 應對藥物開發的新世界。強大的算法使得從數百萬種化學物質中篩選候選藥物變得越來越容易。第一種由 AI 發現的藥物現在正進入臨床試驗,用於治療不可逆轉地降低器官功能的肺部疾病的安全性測試。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該試驗可能為第一個由人工智能發現的、經過人體測試的治療疾病的藥物鋪平道路。


在與 Covid-19 一起生活的另一年,很明顯,大流行無法抑制科學。我迫不及待地想在 2022 年分享好的、奇怪的和(屏住呼吸)更多“一代人的突破”生物技術故事。


資料來源:https://singularityhub-com.translate.goog/2022/01/04/these-2021-biotech-breakthroughs-will-shape-the-future-of-health-and-medicine/?_x_tr_sl=en&_x_tr_tl=zh-TW&_x_tr_hl=zh-TW&_x_tr_pto=sc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建構中

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台灣生技!防疫有點鬆懈 首度呼籲隨身帶酒精

 

 桃園醫院院內感染延燒,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20日首度呼籲民眾隨身帶酒精,口罩更要戴好戴滿。(中央社檔案照片)


桃園醫院院內感染延燒,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天首度呼籲民眾隨身帶酒精,口罩更要戴好戴滿,畢竟歷經半年沒有本土疫情,在防疫上確實有一點鬆懈。

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爆發武漢肺炎(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群聚感染,截至昨天已有2醫、4護、1外籍看護、2名確診者家屬染疫,今天又新增一名本土病例。

陳時中今天在疫情指揮中心呼籲民眾除了戴口罩勤洗手外,也提到可以隨身攜帶酒精,若是非要觸碰到某些地方,可以將場地稍微消毒一下,對個人是有保障的。

媒體詢問為何首度呼籲民眾隨身帶酒精,陳時中說,是希望大家盡量攜帶,畢竟不能完全排除接觸傳染的可能性,有更多的好習慣,對自己保護更好,口罩盡量戴好,勤洗手,盡量避免碰觸口鼻是保護自己的方式。

陳時中也提到,台灣在這半年多來沒有確診案例,大家防疫確實有一點鬆懈。他舉例,以前回家時都會想趕快把外套脫在門口,鞋子還要噴一噴,家人也會提醒,但這段間相對少了,病毒確實是無所不在,多一份小心是多一份保障。


文章出處: 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2101200180.aspx

台灣生技! 鱔魚不只意麵 高大仿生鱔魚皮做醫材 減少人工關節磨損

                     高雄大學化工及材料系教授鐘宜璋說明鱔魚皮抗沾粘產品原理。周昭平攝

向大自然生物找靈感!高雄大學化工及材料系教授鍾宜璋所主持的健康及仿生科技研究中心,繼模仿生物特殊構造開發出壁虎腳、章魚腳等無殘膠乾式膠帶,今(19)又發表從蝸牛腹足及鱔魚皮構造原理開發出的蝸牛膠無痕膠帶、鱔魚皮抗沾黏表面新產品,前者具高沾粘性、後者則可應用在工業及醫材領域,減少結垢、人工關節抗沾黏等特性。他希望「未來提到鱔魚不再只想到意麵」

高雄大學今由新任校長陳月端主持這項研究成果發表,鍾宜璋與他的研究團隊在現場擺出活生生的蝸牛及鱔魚,說明蝸牛膠與鱔魚皮兩項原型產品,都是得自在大自然中已存在許久的生物構造特性,其中蝸牛膠是觀察蝸牛爬行難以拔除、鱔魚皮則是鱔魚表皮超咕溜的水膜。

鍾宜璋進一步解釋,觀察蝸牛垂直牆壁爬行時,頭可抬起,而腹足收縮往上爬,則是藉由腹足的垂直平滑肌肉束與橫向結締組織,加上微奈米纖毛所形成的能量消耗層可牢固黏貼,一收一縮連動爬行,進而讓他聯想到可在膠帶構造上模仿腹足結構,藉此提高膠帶黏性至少一倍以上,他也請研究團隊現場示範使用蝸牛膠的掛勾,當場吊掛重達四公斤重的鐵片。

至於鱔魚皮的超滑抗沾黏表面,鍾宜璋則說是因鱔魚表皮由孔洞杯狀細胞組成,腺體分泌黏液吸水同時鎖水,產生出超滑水膜,藉此有助在水中泥堆快速游動穿梭,此原理可進一步運用在表面須潤滑處理的系統或產品,像是下水道、冷氣水管,考產少礦化結垢,人工關節的表面處理也可減少蛋白質沾黏,減少磨耗與發炎,有效延長使用壽命。

對從大自然生物所獲得靈感開發的仿生產品,鍾宜璋表示,地球誕生38億年生物持續演化,能夠持續生存必然有其適應的特殊構造及原理,研究者應更謙卑觀察,從中必然有可以學習的地方,期待技術能更優化並能推廣到更多應用層面,「未來提到鱔魚不再只想到意麵」。

 

文章出處: https://tw.appledaily.com/life/20210119/LZZ3LN7A3FGZDIPTRAL7LFG77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