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建構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建構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建構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建構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建構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建構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建構中。。

台灣生技產業,醫療, 大健康

 建構中..

2021年1月17日 星期日

最沉默的研發黑馬! 台灣新冠疫苗新布局

面對疫情,台灣生技醫療產業早早組成「新冠疫苗國家隊」,包括中研院、國衛院、國光生醫、高端疫苗等廠商,他們第一時間投入研發疫苗的行列,研發技術也不同。

其中國光、高端及聯亞研發的新冠疫苗已經完成一期臨床試驗,即將進入二期臨床試驗,預計2020年底開始。由於台灣防疫措施嚴謹,確診率低,如果要完全在台灣投入第二期臨床,很難看到疫苗效果。因此本土疫苗廠陸續有和海外國家洽談,合作進行二期試驗,也有廠商打算將三期試驗延伸到南亞國家。


台灣訂緊急授權條件
二期臨床過關即可量產

衛福部食藥署在10月中旬訂出緊急授權條件,在未來,候選疫苗只要通過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達3000人,且追蹤1個月確保有效性及安全性,將可取得緊急使用授權,屆時每支候選疫苗可生產100萬劑,並視疫情情況優先提供給國內高風險族群使用。

為避免受試者招募不易而使臨床試驗推遲,衛福部1111日公開招募國產疫苗第二期臨床試驗2萬名受試者,創下台灣疫苗研發史上首次由中央號召志願者先例。

三管齊下存疫苗
政策方向轉為「國際預購」



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我國疫苗策略已經從「緊急授權製造」轉向「向國際預購」。由於各國緊急授權製造所要求的量非常大,台灣雖然可以消化訂單,但如果未來要出售或贈送,還會剩很多,容易把台灣疫苗生產的量能占滿,因此疫苗政策趨向國際預購或透過Covax平台爭取,以及扶植本土疫苗廠。

買到哪家新冠疫苗?
盤點我國「疫苗口袋名單」



台灣疫苗情形(截至20201230日)
目前掌握疫苗劑量:2000萬劑
買到哪個國際廠牌:目前牛津疫苗1000萬劑、Covax476萬劑及另一家洽談中(指揮官陳時中透露)
疫苗到貨具體時間:20213
預計接種疫苗時間:20213月至6月(視疫苗發展而定)

陳時中表示,為使疫苗能發揮群體免疫效益,指揮中心規劃採購涵蓋約65%人口之需求劑量,以每人接種2劑估算,預計購置3000萬劑疫苗,並以公費方式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所訂之接種對象優先順序,提供醫事人員等風險族群接種。預期最早可能供貨時程為20213月,疫苗所需冷鏈系統也已規劃。

陳時中也表示,我國直接和藥廠接洽已取得1000萬劑新冠疫苗,加上從Covax平台取得的約476萬劑及另一家洽談中,目前我國確定握有2000萬劑疫苗。

至於台灣何時才能打到新冠肺炎疫苗?陳時中說道,原本預計是2021年中施打,時程可能會提前到36月間開始接種第一劑,但第二劑應無法在年中前打完,得看疫苗發展而定。

 

文章出處:聯合新聞網https://topic.udn.com/event/COVID19_vaccines

2021年1月15日 星期五

疫情變種45國淪陷 憂疫苗恐難壓住

 


雖然目前全球新冠疫苗逐漸開放接種,但已出現高度傳播的變種病毒,且至少45個國家淪陷。綜合外媒報導,疫情變種最初被認為是從英國(B117)與南非傳出,隨後在美國、歐洲都出現從B117再突變的病毒株,11日報導日本更發現來自巴西旅客的變種,雖然病毒變種是必然現象,但傳播能力更強的B117讓疫情重燃更難防範。

超過45國淪陷

根據《衛報》的整理報導,截至上週末,全球已有45個國家/地區發現來自英國的變種病毒,其中有13個國家的變種體確定是與英國同款的B117變種,其他是持續突變的新型。英國也是因為B117變種,重啟第三次的境內封鎖。

B117擁有高強度的傳播性,最早於去年9月出現在英國郊區肯特,當地延到11月才封鎖,但傳播能力被估計是原型態156%B117,已經通過10月至12月間的旅客傳播到各國,該網統計,期間英國旅客的總數超過8百萬,在沒有全面監控的情況下,難以追蹤全球各地的傳播路徑。

目前按疫情線性圖整理,全球出現數種變體,多數來自從英國B117與南非501.V2變化而來,並在各國境內傳播後出現更多變化。諸如歐洲多數國家,儘管在聖誕節期間已經關閉對英國的邊界,但英國旅客的病毒散佈早擋不住,多已演變成境內變種的本地傳播,包含法國、西班牙、義大利、葡萄牙、德國等。

變種太快疫苗恐無效

事實上,病毒變種是必然現象,傳播性變強變弱則不一定,這次在英國變體之前,去年第一波席捲歐洲的D614G就是超強傳播性的變種體。據《TIMES》報導,當前全球研發前三快的疫苗都還能解決目前的變種病毒,但問題是,如果變種在各國境內變化速度越快,可能會產生Vaccine Escape(逃出疫苗掌控性),就更加難防,這也是上述疫情線性圖追蹤內,歐洲大規模本地傳播變種病毒的隱憂。

11日最新傳出的變種體出現在我國附近,日本與俄國相繼傳出境外移入的變種疫情,據《CTV網》報導,從巴西亞馬遜州前往日本的巴西旅客發現一種新變體,不同於英國與南非的變種;《路透社》也報導,俄羅斯已關閉與英國的航班,但仍在英國旅客身上發現變種病毒,目前還在分析階段。


文章出處:聯合報新聞網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44/5165571

 


2021年1月14日 星期四

【武漢肺炎】淋巴癌末期患者染疫後-- 腫瘤竟大幅消失!

 《英國血液學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本周發表一個神奇案例,一名罹患淋巴癌末期的患者,在不幸感染武漢肺炎後數個月,醫師再次為他進行檢查時,意外發現,該患者體內的淋巴癌腫瘤,竟然大規模消失,讓醫師都感到驚奇。

圖片來源 : onlinelibrary.wiley.com

出版時間: 2021/01/09 12:04
更新時間: 2021/01/09 13:15



報告指出,這名61歲男子,原本就有罹患腎臟疾病,並做過腎臟移植手術,但手術失敗後他持續洗腎,免疫化學治療也已停頓3年。不過之後該名患者出現淋巴結腫大和體重減輕,於是再次入院,但這一次醫生發現他罹患了何杰金氏症(Hodgkins disease),也就是淋巴癌,而且還是屬於末期階段。
到了去年武漢肺炎疫情爆發,這名患者又出現呼吸困難與氣喘,到醫院就醫,證實罹患武肺。院方安排這名患者住院,11天後認為他的狀況已經好轉,於是讓他回家休養,住院期間也沒有讓他使用任何免疫相關的藥物。


4個月後男子回院複診,醫師為他進行正子斷層掃描,卻意外發現原本存在於男子體內的淋巴癌腫瘤,竟然大規模消失,讓醫師都嘖嘖稱奇。至於癌腫瘤消失的原因為何,醫師表示仍要進一步研究才知,但初步假設,是人體在感染武肺之後,觸發了抗癌的免疫反應。


2021年1月13日 星期三

彩色口罩恐藏毒致癌?胸腔科醫師曝:「這3種顏色」才安全

 

為因應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疫情,口罩成為人人防疫的必備物資,但近日傳出有彩色口罩疑似含致癌的「偶氮色料」,恐造成人體危害,衛福部食藥署表示,過去醫用口罩多針對功效進行檢驗,未來會將色素納入常規抽驗,若有違規最高罰200萬元。對此,有胸腔科醫師指出,若想戴彩色口罩,其中有3個顏色是安全的選擇,民眾可以安心配戴。


日前,胸腔科醫師黃軒在部落格「探路客」發文,黃軒提到,長時間佩戴口罩,呼出來的氣體會沾濕口罩,在濕度、溫度高的情況下,有少部份油墨有機會水解成小型分子,釋出極少量偶氮染料,有一定毒性,不過釋出的劑量非常少,而且呈氣體,很快就會散去;加上水溶性的偶氮染料是進入人體腸胃系統,如不被吸收,便會被直接排放,所以很安全。

 



黃軒指出,台灣著名口罩品牌中衛曾表示,醫療口罩用的不織布並非化學染色,而是採用名為「色母粒」的熱塑樹脂材料著色劑,加上PP塑膠粒,經高溫高壓融噴成彩色不織布,再加工製成口罩,整個程序未經化學染色,因此不會出現褪色問題



黃軒說,醫護人員多用藍色或綠色的外科口罩,普遍「藍、綠、粉紅」等常見顏色,均使用色母粒著色,這3種顏色,都是可以安心配戴的顏色。黃軒解釋,其實彩色口罩內層接觸嘴巴的部份,幾乎不會染色,一般人可以放心使用,但特別提醒,口罩濕了,就要記得更換。


文章出處: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878469


趨勢科技、遠傳電信與亞洲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

隨著台灣邁入5G新時代,伴隨AI人工智慧與IoT物聯網等各式應用加速成熟,5G網路建設為智慧工廠、智慧醫療等垂直產業帶來新的發展商機。全球網路資安解決方案領導廠商趨勢科技 (東京證券交易所股票代碼:4704) 致力於5G資安應用布局,宣布與遠傳電信及亞洲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 (MOU),三方共同為智慧醫療創新應用揭開序幕,開啟5G運用在醫療領域的嶄新里程碑。




為加速發展實踐5G智慧醫療服務,結合三方技術及資源,展開包括醫療應用、資安及網路等業務合作,由趨勢科技提供專為5G專網打造的整合網路資安解決方案Trend Micro Mobile Network Security (趨勢科技MNS) 建置5G網路安全,遠傳電信架構5G 應用環境,以亞洲大學附設醫院為場域,共同打造安全創新的智慧醫療環境。


趨勢科技台灣區暨香港區總經理洪偉淦表示:「資訊安全是5G網路產業中不可缺少的基礎建設,在5G網路佈局階段即同步審慎規劃。我們很高興這次能與遠傳電信及亞洲大學攜手合作,藉由趨勢科技在網路安全專業領域數十年的豐富經驗,提供5G網路最全面、便捷、完善的資安防護解決方案,協助醫療產業在5G資安建置上超前部署,提前防禦環伺且多變的資安風險。」


遠傳企業暨國際事業群執行副總經理曾詩淵表示:「遠傳以『大人物』(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及雲端技術協助各產業串聯5G的關鍵整合能力,持續驅動5G垂直場域創新應用。此次與亞洲大學、趨勢科技的三方合作,不僅落實5G智慧醫療應用,也因應醫療領域高規格的通訊延遲性、資安防護需求,期待以5G助攻,加速醫療產業智慧化。」


亞洲大學校長蔡進發表示:「近年亞洲大學人工智慧與精準醫療研究中心在人工智慧、精準醫療創新技術、臨床醫療數據持續精進突破,此次亞洲大學與趨勢科技、遠傳三方跨界合作,現階段以急重症血液透析機為合作目標,共同發展5G人工智慧先進醫療解決方案,並促成相關領域的專家交流與人才培育,打造安全的5G智慧醫療網。未來更將推廣到亞洲大學各科室與集團醫療院所,推動台灣發展更健全的5G智慧醫療環境。」


如今伴隨著5G帶動更巨量的資料傳輸需求,5G也為ICT產業串連各式創新應用的機會,例如近期備受注目的5G企業專網,將可以協助企業應用部署及數據處理更為快速與便利,卻也帶來更為複雜的5G資安管理議題。


面對此嶄新的5G資安挑戰,有別於一般IT安全防護,趨勢科技MNS (Trend Micro Mobile Network Security) 同時結合網路和端點防護,為ICT應用提供全面整合的網路安全環境。在專網防護上,這套網路資安解決方案整合趨勢科技網路防禦Network Protection架構,以歐洲電信標準協會 (ETSI) 制定的 NFV (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 框架設計,實現電信商與企業間高性能、低延遲的虛擬網路安全,同時具備網路存取控制、網路入侵防護、漏洞虛擬修補、惡意網站過濾、網路應用識別與控制服務等功能。


此外,藉由在連網裝置安裝SIM卡及執行SIM卡上的Java 應用程式,趨勢科技MNS (Trend Micro Mobile Network Security) 可實現端點安全防護,提供連網裝置白名單設定、設備隔離與數據加密等安全防護功能。這套專為5G專網設計的網路資安解決方案將有助於醫療機構大幅提升資料傳輸的安全性,不僅由終端裝置進行網路層的資訊採樣及安全檢查,亦可於網路層檢測終端裝置是否出現異常,從端點及網路層雙面把關網路安全。


趨勢科技將持續聚焦5G資安技術的發展,期待透過本次與遠傳電信及亞洲大學攜手合作,協助智慧醫療產業導入5G資安應用,激盪出多元的5G時代創新可能性,為5G應用超前建置完備的資安部署。


關於趨勢科技


趨勢科技為網路資安解決方案全球領導廠商,致力建立一個安全的資訊交換世界。趨勢科技憑著 30 多年的資安專業經驗、全球威脅情報與持續不斷的創新,為企業機構、政府機關以及一般消費者提供從雲端工作負載、端點、電子郵件到 IIoT 及網路環環相扣的資安解決方案。我們的 XGen™ 防護策略為我們的解決方案提供跨世代融合的威脅防禦技巧,針對各種主流環境而最佳化,運用共享的威脅情報,提供更優質、更快速的防護。趨勢科技全球共超過 6,700 名員工,遍及 65 個國家,並擁有全世界最先進的全球威脅研究及情報,是企業保護連網環境的最佳夥伴。如需更多資訊,請至:www.trendmicro.com



2021年1月11日 星期一

健保特材之亂告終8大類都未超過極端價格


保特材之亂告終8大類都未超過極端價格

8大類自付差額醫材價格設極端值,爭議告一段落。8大類醫材今天在比價網完成登錄,價格都未超過極端值。健保署說,管理兼顧平衡,與院所、廠商都溝通,不影響新功能醫材進用。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今年6月公告,將包含特殊功能人工水晶體、塗藥血管支架等8大類、共352項健保差額特材訂定收費上限,81日上路,但引發醫界強烈反彈,驚動總統蔡英文發表意見,衛福部長陳時中也親自主持會議傾聽醫界聲音,並達成共識,不訂收費上限,先處理收費超過極端值的醫療院所。

經過與各醫療學會溝通、討論醫材極端值訂定後,健保署在8月底再度公告,8類自付差額醫材自91日起依醫療院所收費百分位為極端值,極端值由各學會訂定,健保署已發文給價格超過極端值的院所,要求期限內調價或說明。

健保署醫審及藥材組副組長黃兆杰晚間受訪時表示,經連月溝通、輔導,所有院所都已完成調價,並將最新的價格揭露於醫材比價網,提供民眾比較、參考。所有醫材價格都沒有超過極端值,各醫學會、院所和醫材廠商都有溝通,也都能配合管理制度,目前的作法就是求取平衡,在保障民眾權益下,不影響醫界和廠商發展。

黃兆杰說,醫材採用極端值管理,不會有醫院收費特別高,這是比較平穩的作法,初步達到管理成效。未來如果有新功能的醫材要進用,也會尊重醫學會的專業判斷,經討論後都可以再加入,不會讓民眾用不到新功能醫材,也不會降低廠商申請進用的誘因。

原文出處:中央通訊社http://www.https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11020288.aspx


8科AI門診上線!中醫大附醫打造「AI醫院理想國」,工程師如何幫大忙?


中醫大附醫這一年多來,累積導入AI應用數超過百項。不過,他們進一步思考,與其追求各種應用突破,不如設法讓醫師的「體驗升級」,對臨床更有幫助。 


台灣AI醫療進展正邁向青春期,不管是大規模的醫學中心,甚至區域或地方醫院,人人都在測試AI、訓練AI應用。這當中,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下簡稱中醫大附醫)是不能不提的領先好手。




20192月,中醫大附醫舉辦AI門診啟動記者會,一口氣宣布將多項AI解決方案導入心臟科、腎臟科、胸腔科、乳房外科、兒科、眼科、精準醫學、健檢中心等科別。總計落地8科、46個門診,包括肝臟纖維化、肝癌分群、乳房腫瘤超音波檢查,都有AI提供醫療輔助。


實際的效益包括:醫師從X光圖判斷骨頭年齡,從約6分鐘大幅縮短至0.1秒;臨床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經由眼底鏡影像觀察血管、出血及斑點程度來評估分級,AI也能扮演「第二專家」,快速提供建議……


AI「教法」各不同,彈性標準讓體驗大升級

「一開始確實比較像探索,什麼都做。」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醫療智慧中心顧問、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王帝皓指出,大約3年前,醫院的開發方式是由臨床醫師提需求,評估AI能否解決;但是每個領域都有獨特議題,容易見樹不見林,而且各個專案耗費人力,資源卻無法有效串連。


的確,單論導入的「AI應用數」,中醫大附醫這一年多來累積超過百項。不過,他們進一步思考,與其追求各種應用突破,不如設法讓「體驗升級」。



王帝皓以自身專長舉例,全台僅200多位的放射腫瘤科醫師,經常用「鍵盤開刀」,意思是醫師透過鍵盤,描繪出癌症患者的器官長相、位置,從中圈選出腫瘤,再打造出一套專屬治療計畫。


「這要一個一個像素(pixel)去比對位置,感覺很像在用『小畫家』(微軟Windows內建繪圖工具)。」

然而,這份「繪圖」工作實際上一點也不輕鬆。由於腫瘤邊界不明顯,醫師必須交叉比對電腦斷層掃描(CT)、磁振造影(MRI)影像,才能清楚勾勒輪廓,有時光是單一個案,就需要畫上45個小時。


即使建立AI模型之後,部分案例的腫瘤勾勒工作,可以從5小時變5分鐘,看似大幅解決問題,實則不然。


     "就像爸媽教小孩,每個家庭都有不同方式,醫師也一樣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王帝皓"


醫師之間的「看法不一致」是很常見的現象,像是腫瘤怎麼畫,各醫師的標準就可能不同,也沒有對錯可言。不過,這對於接受一套標準訓練的AI應用,就會帶來巨大考驗。



中醫大附醫得出的解決之道,是 AI具備彈性。透過在AI圈選系統裡建立回饋機制,可以讓不同的醫師依照自己習慣,直接在臨床軟體中儲存、更新繪製結果,回頭再次訓練AI模型,提高準確度


同樣狀況也發生乳癌治療上。一派放射腫瘤科醫師著重「預防性治療」,懷疑會有復發情況,認為治療應照射到特定淋巴結位置;另一派則認為不需要,擔心多照放射線,會提高肺纖維化機率。


「醫療往往沒有斬釘截鐵的答案。」王帝皓表示,較好的AI設計,是取兩種作法的中間值,提供調整空間。


      "助臨床即時發現病徵,從判讀走向預測風險"


從醫師與AI協作過程,中醫大附醫觀察到,AI醫療能持續進步,除了醫院資源的支持,工程師人力也是關鍵動能。


中醫大附醫現有30多位工程師,技術轉移的新創公司長佳智能也有35位工程師。

其次,持續擴展AI應用,將對臨床更有幫助。


像在骨齡AI的介面上,就在最初的年齡判讀之外,增加了可自動產出的模板報告、最終身高預測、結合中醫藥方推薦、身高曲線追蹤與使用者回饋等多項功能;針對心電圖判讀,則是發展出主動提醒功能,建議臨床醫師複閱心電圖,以更即時發現如急性心肌梗塞等病徵,縮短病人入院到治療處置的等待。


目前,中醫大附醫的AI應用數,已整合為28項左右,聚焦癌症、神經學、心臟與基因等4大領域。


「病徵的事先預警,將是智慧醫療未來發展的一大重點。」王帝皓舉例,心電圖AI不能只是分辨心房顫動的有無,還要提升到「發作形態」,甚至結合穿戴式裝置,提前預測中風的風險。「長遠來說,能由AI告訴我們該優先處理哪些事項,對醫療體系會有莫大幫助。」


原始網頁:數位時代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9873/cmu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