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台灣生技公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台灣生技公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3年7月14日 星期五

2023 台灣生技月生物科技大展


南港展覽館一館


展出時間:07/27/2023 - 07/30/2023

展出地點:台北南港展覽館1館4樓 (地址: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4樓) [地圖]

主辦單位: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展昭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協辦單位:台灣食品暨製藥機械工業同業公會

贊助廠商:Biotechnology Innovation Organization (BIO)

展覽介紹:(2023 台灣生技月生物科技大展)


2023/7/27-30亞洲極具影響力【台灣生物科技大展】,展示生技醫藥領域各階段技術,兩岸與國際間重大產業趨勢,以及生技股投資前景等嚴選資訊。


展覽日期:2023/7/27(四) - 7/3(日)

展覽時間:10:00 AM ~ 6:00 PM (最終日展於5:00 PM)

展覽地點: 台北南港展覽館 (台北市南港區經貿二路1號)

展會官網: https://expo.bioasiataiwan.com/



展出項目


【4F展區】

醫藥
新藥開發、疫苗製劑、學名藥、原料藥、植物藥

◎醫療器材
醫材研發、醫療電子、影像醫學、醫療儀器、複合醫材

◎精準醫療及基因檢測
基因檢測分析、檢驗試劑、晶片、臍帶血、細胞、抗體技術

◎細胞治療
基因治療、免疫治療、細胞及再生治療

◎智慧醫療
AI人工智慧、大數據醫療應用、物聯網、穿戴式裝置、智慧服務平臺與解決方案

◎生技服務
醫療(事)服務、臨床及臨床前試驗服務(CRO) 、生產代工(CMO) 、法規顧問、藥品運輸

◎製藥設備與儀器
生命科學、實驗室儀器、製藥設備(零組件耗材)、生技食品包裝、印刷、整廠設備

◎創新生技、技術轉移、農漁畜牧生物技術、政府生技成果 & 學研育成交流


【1F展區】
◎美容保養
醫美中心、美容保養品、原物料、包材容器、美容儀器、OEM/ODM

◎食品保健
生技原物料、保健食品、健康食品、營養品、飲品業者、OEM/ODM



參展廠商名單




2023年6月12日 星期一

產官學研齊心合作 臺灣生技生醫實力閃耀BIO展會

中央社/2023.06.13

生技醫藥產業洽詢商業與策略合作夥伴的重要平台-「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 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在本(112)年6月5-8日於美國波士頓盛大舉行。揮別疫情低潮,今年多家國際大廠踴躍參展,大會以「Stand Up for Science」為主軸,展現生技科學為世界奉獻的研究精神,共有約4千家參展商,約2萬位生技專業人士觀展。而今年臺灣館持續由各部會共同合作,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外貿協會、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等單位,邀集國內22家生醫廠商參加,同時由國內政府法人單位,包含國科會、工研院、北市府、國衛院等共同籌組業者參加,總計臺灣館有57家產學研單位共襄盛舉,為本展最大國家館。



本次參展業者包含台康、台耀、昱展、台微體、中裕、亞果、善笙、藥華藥、健永、懷特、大協生化、昱星、潤雅、資元堂、榮晶、永昕、中國醫大、長庚大學、生物產協等生技醫藥領域的知名廠商與學研單位,展出內容涵蓋原料藥、針對腫瘤、新藥、臨床試驗與CDMO(委託開發暨製造服務)、藥物篩檢平台以及醫藥相關器材,展現多元整合的研發實力。展覽期間多家臺灣館業者受到國際買主青睞,如聚焦目前最熱門的生物藥、植物新藥、CDMO以及新興醫材參展廠商等皆獲得大量洽談邀約,四天展期臺灣館團員預計有超過530場洽談,顯見市場需求潛力與臺灣優勢的崛起。



為加深臺灣業者與美國生醫界的連結,駐美貿易投資服務處與本會安排「羅州暨康州生技產業商機交流會」,率我參展業者於6月9日赴羅德島州經濟發展局(Rhode Island Commerce)以及康乃狄克州耶魯大學,與當地政府、學研單位交流,藉此建立我國生醫與美國新創研究、臨床發展等國際合作管道。


本展為生技醫藥界交流商貿的重要場域,此外也是展現未來發展方向的指標展會,如本屆多場會議探討數位療法、RNA治療藥物、基因與細胞治療等,能藉此建立臺灣生醫單位接軌世界趨勢,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


資料來源: https://n.yam.com/Article/20230613492849

2023年6月8日 星期四

台灣生技中心揮軍北美生技展 展出三大平台與9項新技術

鉅亨網記者沈筱禎 台北
2023年6月5日



2023 年北美生物科技大展 (US BIO) 將在美國波士頓登場,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今年由董事長涂醒哲率團參展,除了展出三大平台與 9 項創新技術外,也帶領台灣生醫廠商、新創公司與國際接軌。

生技中心在 US BIO 前夕,與新英格蘭玉山科技協會 (MJNE) 攜手,恢復舉辦實體 Taiwan Biotech Forum(台灣生技論壇),此次論壇以「剖悉全球核酸藥物和 CDMO 市場趨勢」為主題,期待藉此增加台美雙邊於次世代技術研發能量與產業推廣的實質交流。

此外,更特別邀請到有生醫界愛迪生之稱的 MIT(麻省理工學院) 教授、Moderna(莫德納) 共同創辦人 Bob Langer 發表演說,並分享全球核酸藥物最新的發展技術趨勢和應用前景。

生技中心今年在展會中,抗 CD73 單株抗體治癌藥物和 Globo H CAR-T 免疫細胞治療技術開發有突破性的發展,目前已從先導藥物探索和最佳化階段進入臨床前試驗階段。

執行長吳忠勳指出,2023 US BIO 大會幾個最受矚目議題,包括次世代新興療法、基因與細胞治療、免疫療法、腫瘤學、外泌體、核酸藥物 CDMO 等,生技中心長期投入癌症新藥與精準醫療的開發,今年呼應大會參展主軸,展出 3 大平台與 9 項創新技術。


資料來源:https://tw.stock.yahoo.com/news/生技中心揮軍北美生技展-展出三大平台與9項新技術-104209944.html


2023年6月5日 星期一

2023年北美生物科技展(BIO 2023)_截止倒數

活動介紹名稱:2023年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2023)(http://convention.bio.org/)日期:2023年06月05日至08日(實體展示)

地點:美國波士頓預定徵集家數:17家(主辦單位保有更改權力),僅剩2名額
適於參加之產業:生技醫藥製造商及出口商 (本會有優先審查機制)

參加費用費用:每一展位新台幣32萬元 (含展示台組、會議室使用、展證、洽談證)

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為生物技術產業發展協會(Biotechnology Industry Organization)每年於美國所舉辦的全球最大規模之國際性生物科技產業展覽與相關產業論壇,堪稱全球生技界之年度盛事。2022年回復實體展覽規模,共有來自42國1,140家參展商,15,000位參觀者;展覽期間共舉辦約47,000場洽談會,辦理超過100場研討會。

該展特色為使用BIO大會一對一商機媒合平台系統,精準找尋全球合適買主!


2023年5月18日 星期四

以台灣生技醫療技術為基礎,尖端亞細 (T.A.B.C. )落實上下游產業鍊的結合與發展

尖端醫、尖端亞細攜手合作 大中華區與亞太市場推廣「細胞領域整廠輸出」 兩強聯手開創台灣首家「創新生技醫療整合服務」

2023年5月18日

尖端醫+尖端亞細董事長合照

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尖端醫,股票代碼:4186),今日(5月18日)與最新成立的尖端亞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簽訂「生技醫療合作聯盟合約」,雙方合作推廣大中華區與亞太市場的「細胞領域整廠輸出」項目。尖端醫將提供細胞培養、細胞保存服務及實驗室之SOP、製程、GTP/GMP實驗室QA/QC之整廠輸出服務。尖端亞細負責大中華區與亞太地區市場,開發投資方與合作方的業務案源,並尋求生技合作整合服務。

尖端醫為台灣目前唯一擁有細胞儲存、細胞治療、檢驗試劑全方位的生技公司,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蘇文龍強調,尖端醫的優勢在於23年細胞領域的經驗,具有實驗室國際認證能力、保存庫GTP認證、細胞治療GTP認證等,本次與尖端亞細的合作,將透過實驗室及細胞SOP建置、顧問服務等,導入「創新生技醫療整合服務」,深耕發展大健康醫療產業!

尖端亞細為雲豹能源科技創辦人張建偉首度個人投資的醫療生技企業,經營項目將橫跨高端醫療會所的建置、AI技術導入細胞實驗室、再生醫學與預防醫學、診所與連鎖藥局的商業整合、移工友善醫療照護等。將是台灣首家整合醫療生技上下游產業鍊的跨域複合經營模式,預期將對現今的醫療生技產業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力!張建偉蒞臨致詞時表示,有尖端醫強大的技術背景為後盾,結合尖端亞細的創新理念與醫界人脈,一如雲豹能源科技向來的投資理念,兩強聯手就能創造雙贏,加上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與財務專業,絕對有信心改變醫療產業的面貌!


尖端亞細將在台灣方面結合生技、診所、藥局、國際醫療會所及通路,從再生醫學與預防醫學的角度出發,以南京復興禾玥醫學診所為服務據點,率先打造第一家高端醫療服務會所。並同步於新竹、台中等地洽談相關場域,擴大服務產能,也開放共同經營的模式,導入更多的客戶服務需求,將結合飯店、餐旅、藝術娛樂等產業,提供國際且全方位的多元醫療服務,打造全台第一頂級醫療服務品牌!尖端亞細生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廖福生看好後疫情時代,國人更加注重自我健康管理,個性化、人性化、強調便捷與舒適的高端醫療服務,每年將有20~30%的高度成長空間。

尖端醫+尖端亞細 

在海外部分,結合台灣的再生醫學技術、AI人工智慧與大數據分析,目標推廣到中國、越南、馬來西亞等地,目前已有中國河南、越南合作洽談中,2023年底將有機會導入第一個合作案,該案之目標年營業額將上看新台幣2億。尖端亞細憑藉豐富優良的臨床經驗,同步引進國際頂級預防醫學與再生醫學,並結合新進的中西醫療技術,將為海外客戶提供多元化且高品質的醫療服務及後續完整的醫療照護,海外市場樂觀預估至少有20%以上的年成長率!

尖端亞細也將持續推動連鎖藥局結合診所,將有效整合醫療資源、提升診療品質效率、促進協同發展等,希望串連診所與藥局建立起互惠互利的關係,跨界整合提升競爭力,禾玥醫學診所與喜越藥局就是最新的成功示範案例!而且X-mart攜手禾玥醫學診所、喜越藥局開始試辦「移工友善醫療照護」,預計今年底前推廣到新竹、台中、台南、高雄等地,至少有5-7間藥局或診所提供服務,尖端亞細將尋求共同整併、加盟創業等合作機會,2024年目標全台將有12間以上的藥局或診所,可提供多語言顧問交流、醫藥知識教育、延長營業時間等友善照顧服務。

尖端亞細 Top Asia Biomedical Center

T.A.B.C. 以台灣生技醫療技術為基礎,落實上下游產業鍊的結合與發展,以再生醫學與預防醫學為標的,在台灣結合創新生物科技、醫療技術、資訊科技、人工智慧等領域技術與亞洲各國對接,旨提供更精準、更有效醫療服務。同時結合創投資金,達到互助互補、利益共存,深耕建構醫療大健康產業的領先典範。

以上訊息由尖端亞細提供

2023年2月9日 星期四

妖魔化的清大原子爐,竟然成為癌末患者救命神器?

遠見雜誌 2022.02.09

妖魔化的清大原子爐,竟然成為癌末患者救命神器?圖/遠見雜誌提供
文/彭杏珠

台灣擁有世界級醫療水準,還掌握一項與日本並駕齊驅的抗癌技術——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它能為頭頸癌、腦瘤癌末患者,帶來最後一線希望。多年來,一群台灣英雄焚膏繼晷,只為打通BNCT的關鍵環節,拯救更多人命。 當日本去年已將BNCT列為常規治療、納入健保給付,台灣卻深陷緊急醫療的困境中。BNCT對全球癌症的治療有多重要?相關單位還可以再做哪些努力?

台灣有個傲視全球的新興醫療技術,這個低調到不行的「世界之光」,帶給頭頸癌、腦瘤癌末患者最後一線希望。不僅被國際組織認證,還讓台灣成為全球唯二可從事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也是唯一用這個方法治癒惡性腦瘤病患的國家。

天時、地利、人和,促成台灣BNCT發展

近三年來,台灣的BNCT發展突飛猛進,與日本並駕齊驅。每天,台北榮總國際治療中心都會接獲數十通電話、求助郵件更如雪片般飛來,包括日本、澳洲、巴西、荷蘭、西班牙、新加坡等地,月前還接獲兩位俄羅斯病患的信件。

2021年12月24日早上7點,兩輛從北榮出發的救護車,一路鳴笛進入清華大學校園,直奔水池式反應器(俗稱原子爐)的BNCT中心而去。這天,北榮腫瘤醫學部放射治療科主治醫師陳一瑋正要為兩位台灣病人進行BNCT治療。

病人為何一定要到清大原子爐治療?

硼中子捕獲治療,顧名思義,就是用中子照射已吸收含硼藥物的腫瘤,誘發藥物中的硼分裂反應,以殺死癌細胞,對健康組織不會造成影響。所以,治療的兩大關鍵,就是有效的中子來源,以及含硼藥物的標靶性。

清大BNCT中心研發顧問周鳳英說,「台灣BNCT有今天的成果,是天時、地利、人和所促成。」

清大原子爐轉醫療用途,BNCT治療現曙光

1992年反核聲浪逐漸高升,創造BNCT第一個天時的是,當初的清大反應器組組長開執中,決定將原子爐轉為醫療用途,整合核工系所及原科中心資源,成立BNCT研究團隊,並評估將全台唯一研究用原子爐,改建為BNCT治療設施。

好事多磨,直至2000年兼任原科中心主任的開執中終於爭取到國科會(現為科技部)7000萬預算,由核工所博士劉鴻鳴將原子爐改建成可進行BNCT的設施。

現任原科中心一等核能師、BNCT中心副主任的劉鴻鳴,站在原子爐參觀台上,往下指著一塊淡藍色設施說,這裡就是新增的中子照射室,從原子爐引出中子照射病人,旁邊印有BNCT圖案的屋頂,是病人打藥的準備區及休息室。

「設施是我蓋的,但我從不認為原子爐有一天可以進入臨床、醫治病人,」他甚至反問,「你想想,病人聽到原子爐的反應是什麼?原子爐並非醫療器材,到底是來治療,還是被當成實驗品?」

不僅他不看好,也根本沒人料想得到。現任香港城市大學教授的開執中,30年前的一個決策,竟然可以將「被妖魔化」的原子爐,搖身一變,成了癌末患者的救命神器。

而這正是能否執行BNCT的重要關鍵,必須有足夠能量及通量的中子束才能穿透人體組織,對深層癌細胞提供有效照射。目前,全球用反應爐進行研究或臨床治療的少之又少,清大原子爐經國際專家驗證,中子射束的品質優異。

眾所皆知,台灣的核工人才傲視全球。1956年,清大於台灣復校,首設的單位就是原子科學研究所,當時的校長梅貽琦兩次赴美,決定向美國GA公司買核反應器,1961年4月正式運轉,開啟台灣原子能研究的扉頁。

參觀過原子爐的專家都很訝異,使用60年的設施仍保養良好,還擁有十幾位博士的研究團隊,更取得十幾張高級運轉員執照。「有這座原子爐與原科中心,台灣才有發展BNCT的地利,」清大核工所特聘教授、BNCT中心主任李敏說。

第二個創造天時的是,2007年擔任清大校長的陳文村,決定讓BNCT進入臨床,並爭取到4000萬預算,讓當時的原科中心主任周鳳英全力衝刺人體試驗。

台灣靠著地利,解決BNCT治療的第一個關鍵「中子照射室」,卻仍缺少第二個關鍵「含硼藥物」。

由於周鳳英長期與北榮合作,從事肝癌含硼藥物研究時,率先就想到時任北榮副院長的雷永耀,經討論後發現,雖然細胞及動物實驗證明,中子照射後,含硼藥物的肝癌細胞會被殺死、正常組織不受損,但因中子束射程有限,肝癌專家雷永耀認為,「肝位於腹部深處,腹部的肌肉及脂肪很厚,臨床治療恐不理想,考量不能再蹉跎下去,決議轉往頭頸癌治療。」

雷永耀責成當時的北榮癌病中心(現為腫瘤醫學部)主任顏上惠、放射腫瘤科主治醫師王令瑋進行臨床試驗。

北榮、清大、信東,共組堅強團隊

台灣的BNCT,最終是在「人和」下完成的。1968年日本開始研究BNCT,頭頸癌成果顯著,在清大、北榮團隊努力下,2010年3月清大原科中心(周鳳英代表)、北榮癌病中心(顏上惠代表)及京都大學粒子放射腫瘤研究中心(小野公二教授代表),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每年並針對BNCT各項領域深度探討。

周鳳英參閱文獻資料,提供含硼輸注液製劑配方給信東生技,在台成功配製,組成「北榮、清大、信東」缺一不可的合作團隊。目前,信東是台灣BNCT臨床研究和實驗的唯一藥廠。

陳一瑋強調,「京都大學退休教授、現為大阪醫科大學BNCT治療中心主任的小野公二,將畢生所學無私分享,為台灣注入一甲子功力,我們才能在短短十年內,成為全球唯二的治療國家。」

2010年8月11日,由北榮王令瑋團隊執行台灣首例的頭頸癌BNCT治療。第一、第二例臨床試驗時,小野均親自到清大指導。

當時已升任台中榮總院長、現為中心綜合診所董事長雷永耀事後回憶,仍充滿讚嘆。他說,「我永遠不會忘記,第一個病人的頭頸癌腫瘤,從外觀看非常明顯,紅紅亮亮一大顆,照射後變小變白,表面皺皺的,大家都很Exciting(興奮)。」

首例的頭頸癌治療成效振奮團隊,但囿於僅是臨床試驗,無法嘉惠更多病人。這個困境直到因緣巧合下,才由某重量級腦瘤患者敲開「緊急醫療」通道。後來,在陳一瑋積極努力下,衛福部於2017年3月,同意將BNCT當成腦瘤及復發頭頸癌病人的緊急醫療。

緊急醫療案例從2017年至2021年底,共有188例,其中八成均由陳一瑋北榮團隊執行治療。加計臨床試驗,到今年元月20日,共進行241例的治療,堪稱台灣醫學界的創舉。

北榮神經放射線科主任張豐基分析BNCT的優勢,傳統放射治療跟化療就像B-52轟炸機,沒有目標,將二平方公里的好壞細胞全部消滅,並對周圍組織造成傷害;BNCT宛如導彈,透過影像、臨床整合定位,精準消滅被硼藥標記的癌細胞範圍,尤其對復發型頭頸癌療效顯著,更適合對付瀰漫性、不易手術的癌症。

原本被判「死刑」,BNCT翻轉他的人生

台灣在腦瘤方面的成就,更令人驚豔。傳統醫療對腦幹腫瘤完全束手無策,北榮團隊竟然可以給予致命一擊。有年輕患者的父親在離開陳一瑋的診間時,90度彎腰深深一鞠躬,表達對他治癒兒子的萬分謝意。

北榮神經外科醫師林俊甫補充說明,惡性腦瘤即便完成手術、放射,以及化療,仍會在極短時間內復發,平均餘命約一年左右。「腦瘤已成國際BNCT研究最多的項目,從臨床可見BNCT是優質標靶性腫瘤治療的新方向,堪稱是目前最精準的放射治療。」

有一位國小老師的惡性腦瘤超過5公分,化療後復發,經BNCT照射兩週內,腫瘤消失;還有來自國外的下咽癌病患,原已被宣判「死刑」,經治療後,癌細胞全被消滅,他的主治醫師根本不敢置信。

諸多成功案例受到國際BNCT領域專家矚目。李敏指出,台灣的醫療技術能力、累積的經驗,已達世界一流水準。日本岡山大學Kazuyo Igawa(井川和代)醫師到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報告BNCT治療經驗時,大量引用陳一瑋的數據,連日本名古屋大學、岡山大學及福井科大,都到清大參訪。

「台灣在短短幾年內,可以像變魔術般,進行240多例的治療,」連陳一瑋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

信東生技董事長柯長崎直言,「台灣的BNCT就是奇蹟,帶給癌末患者重生機會。」尤其含硼藥物具有對人體毒性低、迅速從正常細胞和血液中代謝移除兩大特性,再結合中子照射,達到僅破壞腫瘤,而不傷害正常細胞的目的,是副作用極為輕微的療法。

含硼藥物就像糖果,吸引螞蟻(癌細胞)來吃,經中子照射後,螞蟻就會死掉,「日本廠商都主動找信東ODM含硼藥物,你就知道台灣的實力有多強了,」他建議政府應成立國家隊,積極發展。

前總統李登輝曾在書中關注BNCT發展

但,鮮少國人了解BNCT在台灣的進展,甚至連「日本通」的前總統李登輝都不知曉。2014年9月,他在家人陪同下赴日,目的就在了解最先進的癌症療法,當他到南東北醫院聽取簡報,被醫師告知「台灣早在進行BNCT治療」時,驚訝不已。

當年9月,甫從日本研習回國的北榮口腔顎面外科主任羅文良回憶,南東北醫院的朋友隨即分享拍攝的李總統照片。「證明台灣的治療深獲日本醫學界肯定。」

李總統還在2015年出版的《新.台灣的主張》自序中指出,台日死因排名第一都是癌症。很多人因為經濟因素,無法接受治療。「我就曾多次罹癌,徘徊於生死邊緣。我注意到日本的BNCT治療費用比較低,療效又好,很希望能夠引進台灣。」

如果他還在世,一定想不到2021年4月,竟有日本女孩經各種醫療仍復發後,在小野公二的推薦下,到清大接受治療,讓7公分大的腫瘤縮小了八成,頸部壓迫大幅改善,可以開心上學。

2021年5月底,她追蹤檢查時,有些微復發跡象,醫療團隊建議第二次照射,讓效果更好,卻遇上台灣疫情爆發,在外交體系協助下,女孩得以於9月17日到清大接受第二次照射,現已恢復正常生活。2022年元旦,女孩的父親還跟陳一瑋感謝報平安。

光是2021年,陳一瑋團隊就做了34個腦瘤病例。

為何連日本人都來台治療?因為日本僅核准BNCT頭頸癌治療,因此難以治癒的惡性腦瘤患者,只能向台灣求助。

但其實,首次成功申請緊急醫療的國外案例,是一位澳洲病患,他到日本做各種治療都失敗後,被轉介來台,當時的澳洲總理陸克文特別透過外交管道,懇求協助,2019年元月30日,陳一瑋團隊快速幫他治療,癒後情況良好,台灣從此開啟國外病患BNCT緊急醫療的服務。

還有西班牙骨科醫師的法官太太,則是透過世界神經外科學會聯盟(WFNS)轉介來台治療。

17例海外緊急醫療,讓台灣享譽國際

三年內,台灣從事17例海外緊急醫療,治療成果躍上國際舞台。

更振奮醫療界的是,日本於2020年3月迎來利多消息,厚生省通過BNCT為常規治療、納入健保給付,5月也核准中子加速器為醫療器材。

這可是全球BNCT界的大事。日本將BNCT視為常規治療,代表對療效的肯定,連剛播完的日劇《派遣女醫X》第七季,也將BNCT編入劇情,還特別強調BNCT在肝癌的治療,顯見在日本是熱門醫療話題。

反觀台灣,卻陷在緊急醫療的困境中,至今無醫療院所有正式的BNCT編制,北榮團隊的成員也是義務幫忙。尤其,當他們看到很多國家正積極發展時,頗為憂心過去奠下的學術研究、臨床基礎,很快將被迎頭趕上。

陳一瑋再度翻開《新.台灣的主張》的自序,前總統李登輝六年前就提出「希望BNCT能夠引進台灣」的呼籲,可見是深具潛力的發展項目,期盼各界能積極投入資金、人力,從事各種癌症含硼藥物研發,讓台灣的BNCT成果持續傲視全球,甚至成為醫療界的護國神山。

何謂BNCT?

硼中子捕獲治療(BNCT):將含硼藥物輸液注射入人體,待癌細胞攝取後,經中子照射,含硼藥物會裂變產生二種具有高生物破壞能力的輻射粒子,精準殺死癌細胞,達到治療目的,且健康細胞所受傷害極其輕微,可以復原。

走過30年,台灣BNCT發展大躍進
1992年:清大反應器組組長開執中決定將原子爐轉型發展成BNCT醫療用途,並籌組研究團隊。

2000─2004年:清大原科中心主任開執中爭取到7000萬元經費,完成原子爐BNCT治療設施建置。

2007─2009年:清大校長陳文村聘周鳳英教授為原科中心主任,爭取到4000萬元經費,並與當時北榮副院長雷永耀合作,推動北榮為BNCT治療醫院,進入人體臨床試驗。

2010年3月:清大原科中心、北榮腫瘤醫學部(前身為癌病中心)、京都大學粒子放射腫瘤研究中心,簽署三方合作備忘錄。

2010年4月:周鳳英提供BPA含硼輸注液製劑配方給信東生技,在台成功配製輸注液,組成「北榮、清大、信東」缺一不可的合作團隊。

2010年8月11日:信東提供BPA含硼輸注液製劑,由北榮醫師王令瑋團隊執行台灣第一例頭頸癌BNCT臨床試驗治療。

2017年3月:北榮醫師陳一瑋努力促成BNCT做為腦瘤及復發頭頸癌病人「緊急醫療」,救治更多癌末患者。

2019年1月30日:澳洲總理陸克文透過外交管道,請求幫忙治療澳洲民眾。台灣開啟第一例國外病患BNCT緊急醫療。

2020年:清大原科院院長李敏、原科中心主任葉宗洸積極籌資,規劃將原子爐轉型為合格醫療器材,以造福更多癌末病人。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02月號;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https://www.gvm.com.tw/





2023年1月12日 星期四

台灣精準醫療里程碑 行動基因ACTOnco獲美FDA許可

2023/01/12

模擬圖片來源:網絡


台灣精準醫療里程碑,在2022年年底,剛獲美國NASDAQ上市公司Prenetics Global Limited(美股代碼PRE)投資行動基因旗下自行研發檢測ACTOnco在2022年12月正式取得美FDA體外診斷醫療器材許可(510(K) Clearances),為第一個亞洲國家自行開發使用次世代定序技術獲得許可的跨實體癌別的癌症基因檢測服務。


行動基因成立於2014年,為台灣以次世代基因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進行癌症基因檢測公司的先驅之一,也是國內第一個通過衛福部「精準醫療分子檢測實驗室(Laboratory Developed Tests and Services, LDTS)」的列冊登錄實驗室,目前在台灣、香港、東京、新加坡、曼谷與威爾斯(英國)均設有服務據點。


行動基因執行長暨創辦人陳華鍵表示,亞洲國家佔有全世界最多的癌症病患,每年癌症新增人數超過九百萬人,但癌症精準醫療的發展卻相對落後,以往在治療上均參考歐美國家標準,但亞洲地區基因分布以及代謝機制均不同,療效及預後難同一而論。自從2004年全球進入精準醫療時代以來,台灣擁有全民健保資料庫蒐集的資料,加速推動生物資料庫建立,再加上優秀的生技、數據分析人才,在亞洲精準醫療發展中具卓越優勢。


行動基因ACTOnco利用440個癌症相關基因,搭配獨立建置之綜合亞洲、歐美癌症基因資料庫,可廣泛應用於跨實體腫瘤癌別,並以一半亞洲基因樣本及一半歐美基因樣本進行驗證。本次獲美國FDA許可,稱得上是亞洲精準醫療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可預見抗癌藥物將產生重大變革。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30112001598-260410?chdtv


2023年1月10日 星期二

高醫大與生技中心南北雙強聯手 加速台灣生技醫療新創量能邁向國際

【記者何弘斌/高雄報導】

2023年1月10日 週二 下午4:17




高雄醫學大學與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於今(十)日共同簽立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合作推動生技醫療新創團隊成立公司進入國際市場,加速科技創新與精準醫療的發展。(見圖)


高雄醫學大學校長楊俊毓表示,高醫大為全國第一所私立醫學大學,擁有多家附屬醫療機構之豐沛臨床資源,可提供臨床驗證服務,不只在基礎及臨床醫學研究蘊藏深厚之研發量能,也擁有優質的創業培育環境,多年來已培育眾多醫藥與生技等相關領域之專業人才,且於生技醫藥及醫療器材領域也擁有豐碩的研發成果,為南臺灣生技醫療產業之重要推手。這次與生技中心的合作,期望透過有效整合產官學研多方資源,把學校研發能量與產業資源進行有效鏈結,共同創造產業價值,強化科研成果商品化及事業化,並提供專業服務以健全創育產業生態系,培育具國際觀思維之創業人才。


生技中心吳忠勳執行長指出,在全球未滿足之醫療需求驅動下,精準醫療是全球未來醫療產業的主要趨勢,更是台灣生技創新產業發展的新契機;生技中心深具新藥研發、商務開發、技術移轉及授權、國際鏈結等豐富經驗,未來將結合高醫大於臨床醫療數據與臨床試驗場域驗證輔導的資源,策略結盟引入科技、人才、資金等成功關鍵要素,加速推動台灣優秀的生技醫療新創公司邁向國際。


高醫大多年來已成功扶植九十五家新創企業,含三十六家學校技術衍生及師生創業,希望透過與生技中心聯手,結合雙方在醫藥科技上的強項,攜手成立衍生新創公司加速生技新藥發展,打造台灣成為亞太生醫研發產業重鎮。


這次雙方簽立合作備忘錄之際,更同時舉辦新創企業交流,深入了解高醫大有關癌症新藥開發、精準檢測、高階醫療器材等新創公司技術與產品,希望經由生技中心在研發與商業化的加值推廣全方位輔導經驗,挖掘具潛力的生技新星,透過輔導新創公司研擬商務發展策略,媒合國際創投投資,共同強化大高雄的未來生技醫療新創量能,為大高雄引進更多前瞻性與國際化的科技生醫新創活水與資源。


資料來源:


2023年1月6日 星期五

4藥證齊發!這檔台灣生技股進入高獲利時代

工商時報 杜蕙蓉 2023.01.06

漢達總經理陳俊良(左起)、資深副總經理張美芳、董事長劉芳宇。圖片來源:杜蕙蓉  工商時

報漢達生技(6620)受惠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用藥、胃食道逆流、戒菸輔助劑和治癌症等四大重磅藥物,可取得藥證上市,推波2023年起將進入高獲利新紀元,法人看好EPS將由5元起跳;董事長劉芳宇表示,今年是「轉變年」,未來會越來越好,期許三年內市值能達10億美元。

被視為2023年生技族群最具指標的漢達,5日召開法說會,全場座無虛席,看好營運前景,不少投資人主動要求公司募資,俾以共襄盛舉!


台灣生技品牌授權商在此  謹祝,  新年行大運      廣 告

總經理陳俊良表示,漢達是以新劑新藥505(b)(2)和高技術門檻學名藥為營運雙引擎,其中治療多發性硬化症用藥TASCENSO、癌症用藥HND-033等2個505(b)(2)新藥,治療胃食道逆流的學名藥HND-002、戒菸輔助劑HND-032等2個高技術門檻學名藥將陸續取證上市銷售。

進度最快的HND-002,合作夥伴Par已於11月23日於美國市場銷售,漢達將可獲得銷售分潤。由於該產品截至12月底,僅上市一個月即已拿下4.6%市占率,足見其潛力。目前已持續與美國FDA爭取當初已經取得180天學名藥獨賣的權利,爭取得多的銷售空間。

另外,多發性硬化症用藥TASCENSO,已與Cycle Pharmaceuticals Ltd.簽訂美國市場獨家授權經銷合約,漢達將獲最高達5,600萬美元之權利金。該產品是全球第一個口崩劑型,市場潛力看好,法人預估漢達的銷售分潤可達三分之一,2023年第一季上市,未來也會有里程碑金貢獻。

陳俊良指出,TASCENSO不是學名藥,鎖定病人是要之前沒用過的病人或是病人轉換藥品,預估銷售會穩步往上,目前也採取分區授權策略,除了台灣已經有專做孤兒藥的公司洽談合作外,南美、歐洲都有機會在今年內拍板。

戒菸輔助劑032,由於目前僅一家上市,預計第一季有機會取證上市,該藥物美國市場約9億美元。另一抗癌藥HND-033,市場高達14億元,已取得慢性骨髓性白血病、急性淋己性白血病2個孤兒藥認證,享有七年專賣權,已於去年9月提交新藥藥證申請,已經拿到商品名,有機會在上半年取得藥證。

劉芳宇表示,2023年是漢達的轉變年,目標是先獲利,未來會越來越好,期許三年內公司市值能達10億美元。


資料來源:https://ctee.com.tw/news/biotech/787224.html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開會半小時後心臟病猝逝…72歲張念慈曾說要拿浩鼎做示範、證明「台灣有能力做一流生技業」!

浩鼎創辦人張念慈(左)

浩鼎生技(4174)創辦人暨董事長兼執行長張念慈,週四(12/29)上午10時在美國聖地牙哥家中因突發心臟病猝逝,享壽72歲。上午9點他還在跟幾位主管通電話,討論一些事項,半小時後自美接獲噩耗,員工無比震驚,不敢置信。張念慈生於1950年,旅美數十年曾任職Merck、Sharp&Dohme和Rhone-Poulen c Rorer等世界知名藥廠。1993年他首先創辦第一家公司Cinogen,隔年再創立健康食品公司Pharmanex,並將Cinogen併入 Pharmanex,四年後Pharmanex以1.35億美元賣給美商如新(NU SKIN)集團。1998年成立Optimer Pharmaceuticals,2002年返台創立台灣浩鼎。除了從事高風險的新藥研發,張念慈在生活上也處處體現他冒險的精神,早年喜歡登山、玩遊艇、風帆,率員工一起泳渡日月潭,處處追求登峰造極;他重視家庭,喜歡廚藝,講究品味。一輩子投身生技產業,張念慈曾說認為,第二波生技創業潮將遠比第一波要精采,10年內生技業創造兆元產值不會只是夢想。以下是張念慈2015年接受今周刊專訪,以第一人稱口述的整理內容。(原文刊載於2015/8/20,更新時間為2022/12/29)


生技產業在台灣備受重視,有人還喊出「兆元台灣生技產業不是夢」。若三、五年間就希望台灣生技業產值達到兆元,這一定是個春夢,絕對達不到。但若把它推到十年後,也許會有一點機會。(備註:台灣生醫產業營業額2016年400億元,到2021年7000億元,距離兆元產業已咫尺之遙)。

我對台灣生技業很有信心,因為看台灣生技業第二波創業潮已開始。在新創事業中,包括新藥及醫材兩大領域,至少各有十幾家新創公司,不論品質與水準都不輸第一波企業,咸信三年後興櫃市場一定有很多好公司準備掛牌。


期待產業躍進 一定要做對的四件事



我預估,在過去十多年成立的第一代生技企業中,應該就有幾家公司可衍生成「大樹」,就是市值達到三十億至一百億美元之間的企業,當然還是要透過國際購併才行。至於近幾年成立的第二代企業,亮點也很多,未來若接替上來,會讓台灣生技業發展愈來愈精采。

不過,生技業要達到兆元產業,有四件事很重要,一是專利(IP),二是選題,三是人才,四是資本市場。

在專利部分一定要夠強,用西方術語來說,就是要能夠登在橘皮書(美國FDA具治療等效性評估之核准藥品目錄)上;專利當然也不是拿到就好,還要能夠用來打仗;另外,經營團隊還要想辦法把專利保護期延伸到最長,目前台灣產業界都還缺乏這些概念。

選題更是重要,選題一定要精準,尤其要打全球品牌時,時機、題目、銷售團隊、對市場需求的了解等,都必須考慮在裡面,尤其如何選一個台灣比較有優勢的題目更是重點。

至於人才的培養與引進,目前台灣有海歸與本土人才,但長遠來看,年輕一輩在高階經營管理策略與國際接軌上還是很缺乏。過去台灣的人才政策相當保守,例如沒有營收的公司不准聘請海外人才,限制了很多新藥公司,這項政策到今年六月才拿掉。目前台灣對中國人才也限制嚴格,都有改進的必要。

如何管理生技公司不同專業的人才,也是一門大學問。從研發、臨床、製造,到行銷、授權、法規,一家公司內有七、八種不同專業的人才,當公司發展到不同階段,要讓不同的人來帶頭,或是再從外面找人……。這些事,台灣企業目前還待加強。

至於在資本市場部分,也是投資人最關心的議題。過去一年,台灣生技股跌幅很重,當然是因為先前炒作太厲害,下跌才會那麼猛,若要再漲回去,一定是體質好的企業。



投資時間放長 生技股才有安定力量



台灣生技業的資本市場雖活絡,但散戶比重太高,就像「流寇」一樣,一千多億元的游資在市場竄來竄去,這樣的資本市場很不健全。美國投資生技業的都是大型專業機構,很少有散戶。持股時間長,才能形成一股安定的力量。

至於外資為何還沒進軍台灣投資生技股?那是因為專業外資會買在關鍵轉折點,以美國市場為例,若有公司產品開發成功,或許股價已大漲三成至七成,外資才會買,因為後面可能還會再漲三至四倍,他們的投資策略相當慎重,沒必要去搶短線。

很多人擔心生技業泡沫化的問題,覺得生技業很燒錢,成功機率又低。以美國來說,二○一○年美國大約有六千家生技公司,其中上市公司不到三百家,而三百家中真正有產值的只占一半,裡面真正賺錢的又不到五十家,也就是說,六千家企業中真正有淨利的其實不到二%,這會是一種常態,但仍然可以造就一個很大的產業。


我不擔心泡沫化的問題,套一句麥克阿瑟「老兵不死」的話," Biotech never die, they only merge with each other."─生技不會死,即使失敗了,最後還會融合到產業之中。因為有太多失敗是因為設計錯誤或資金無以為繼,但人才、智財與題材,最後都會重新找到出口,振奮再起。

不過,台灣與美國生技業若遇到失敗,處理方式確實很不同。美國公司習慣失敗,產品不成功,由於股東通常是創投或法人,很習慣就結束或賣掉;但台灣老闆即使一個產品失敗了,都會想辦法再多設幾個產品事業部,想辦法再活起來,絕不輕言退縮。這沒有對錯,投資人要自己判斷。



浩鼎目前已進入關鍵時刻,很多人問我,為何浩鼎選擇走研發銷售一條龍的方式?我要強調,這條路很難走,不一定是台灣生技業最好的商業模式,但浩鼎抗乳癌新藥OBI-822的創新療法,在主動免疫療法中打開新領域,當然要冒很大風險,我希望浩鼎能做示範,證明台灣有能力做一流的生技企業。

張念慈

出生:1951年

現職:台灣浩鼎董事長

經歷:美國Cinogen及Pharmanex創辦人、美國Optimer公司董事長

學歷:麻省理工學院資深研究博士、美國布蘭戴斯大學有機化學博士


資料來源: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769/post/201508200019/

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台灣生技產業4大領域簡介;櫃生技佔比 40%,製藥類股走勢仍強


2022年12月23日

一、生技產業 4 大領域簡介


全球人口與高齡人口持續增加,對藥物需求隨之升高。近年 Covid-19 疫情衝擊,各國越來越重視醫療產業的發展,不僅積極投入疫苗及治療藥物研發,刺激創新的動能增強。

疫情趨緩,受疫情影響重症與死亡人數亦緩慢下降,經濟與社會活動逐漸恢復,因此非緊急醫療療程安排也重啟運行,醫療項目的轉變也影響醫療器材市場需求品項的銷售,將反應在醫療器材品項變化與市場需求量的回升。

台灣生技業起起伏伏幾十年,去年產業總值上看兆元。生技族群是否能成為繼護國神山台積電後的下一個「護國產業」值得期待。

就產業角度而言,經濟部《2022 生技產業白皮書》提及,生技營業額已連年成長,其中生技醫藥產業成長率 10.9%,成長率創近 10 年新高,資本市場市值突破 1 兆,在台灣生技主要有四大領域分別是應用生技、製藥產業、醫療器材、健康福祉。



這四大領域的框架下,又會有許多細項

比如近期因歐洲缺藥、中國囤藥使得台灣製藥產業大都走勢凌厲

但整個製藥產業又可分為西藥製劑、生物製劑、中藥製劑、原料藥四個類別。

製藥類股後期走勢會出現分歧,也是因其產品與市場需求有差異所造成。

下一篇我們會談談整個製藥產業各類別的內容與相關概念股。


二、權值類股走軟;櫃生技佔比 40%


1. 盤面概況 - 費半下挫 4%,影響科技類股。


美國勞動市場需求依舊強勁,使得市場擔憂聯準會緊縮政策區間拉長,科技類股在聖誕節前收黑,造成本日科技類股再度成為跌勢重心,當前下跌近 200 點,預估量為 1579 億。

在集中市場方面,貢獻漲點的多方指標依序為:




(2882-TW) 國泰金、(3037-TW) 欣興、(6409-TW) 旭隼、(1760-TW) 寶齡富錦、(2377-TW) 微星

造成盤勢壓抑:

(2330-TW) 台積電、(3711-TW) 日月光投控、(2308-TW) 台達電、(2454-TW) 聯發科、(2303-TW) 聯電

櫃買市場強勢指標為:

(8255-TW) 朋程、(3479-TW) 安勤、(6763-TW) 綠界科技、(5351-TW) 鈺創、(3089-TW) 億杰

拖累指數的為:

(6488-TW) 環球晶、(8069-TW) 元太、(5347-TW) 世界、(5483-TW) 中美晶、(6446-TW) 藥華藥

綜觀漲跌點來看,本日不論上市櫃個股皆都有個別表現為主,其中昨日強勢生技、鋼鐵、航運在本日則是相較疲弱,在大盤量縮氛圍下,意味當前市場在美股休市前轉趨觀望。

2. 櫃生技佔成交比 40%,製藥類股走勢仍強,(1760-TW) 寶齡富錦一度漲停


中國將近三年的清零政策轉完,解封雖有助於經濟重返正軌,但也意味染疫有擴大的可能性,市場預期藥品需求會同步的提升,相關個股相繼走強。

其中南光本月漲幅逾 76%,其餘製藥股雖部分有所回落,但大都也已漲多,而今 (1760-TW) 寶齡富錦漲停,同時觀察櫃生技佔比本日突破逾 40%,仍就高於平均 12%,顯示內資對其生技題材具相當程度共識,在科技類股有壓且景氣不確定之時,生技概念股可望扮演櫃買指數的關鍵角色。

資料來源: 鉅亨研報 資料來源: https://tw.news.yahoo.com/%E7%94%9F%E6%8A%80%E7%94%A2%E6%A5%AD4%E5%A4%A7%E9%A0%98%E5%9F%9F%E7%B0%A1%E4%BB%8B-%E6%AB%83%E7%94%9F%E6%8A%80%E4%BD%94%E6%AF%94-40-%E8%A3%BD%E8%97%A5%E9%A1%9E%E8%82%A1%E8%B5%B0%E5%8B%A2%E4%BB%8D%E5%BC%B7-045811425.html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12/23 午盤獵報:新藥前景看俏!台灣生技股寶齡富錦 1760 逆勢上漲 !

2022.12.23 12:00


(圖片來源:籌碼K線研究小組製圖)

今日午盤動向:

今日加權指數開低持續在低點震盪,最低一度到 14,192.98 點。受累於主要半導體類股的疲軟表現,指數在 11:30 分時下跌 193.3 點 (-1.34%) 至 14,249.64 點。中小型個股跌勢較小,櫃買指數下跌 1.32 點 (-0.72%) 至 182.21 點。權值股部分跌多漲少,在歷經兩天的上漲後,航運三雄萬海(2615)、長榮(2603)、陽明(2609)今日股價低迷,分別下跌3.67%、3.21%、1.76%。半導體權值股悉數下跌,台積電(2330)下跌 2.56%、日月光投控(3711)下跌 3.91%、台達電(2308)下跌 2.27%。金融股各自表態,僅國泰金(2882)上漲1.86%,其於一片慘綠,其中永豐金(2890)下跌4.84%、中信金(2891)下跌 1.58%。

午盤上市櫃類股中,半導體、航運類股延續早盤疲態,生技醫療族群則相對抗跌。受到昨日費半收下近月最大單日跌幅 4.2% 以及美系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MU)財測表

 
台灣生技品牌授權商 在此 謹祝 
聖誕快樂! 

現不佳影響,半導體產業哀鴻遍野,同欣電(6271)大跌 4.29%,錸創科技(6854)下跌 3.91%,新唐(4919)、穎崴亦分別下跌 2.93%、2.8%;航運類股漲多拉回,裕民(2606)下跌3.95%,新興(2605)下跌 3.74%、慧洋-KY(2637)下降 3.73%;另一方面,生技醫療產業近期受惠中國消息面利多,深受市場資金青睞,今日大盤大跌下逆勢上漲,其中南光(1752)大漲 8.45%、中化(1701)上揚 5.66%、雃博(4106)亦上漲3.77%、亞諾法(4133)上漲 2.05%。

焦點個股方面,生技股寶齡富錦(1760)強勢上漲,公司受惠於腎臟新藥前景佳,除了美國、日本等地的銷售成長外,明、後年也有望取得大陸藥證。另外,將投資 1.5 億元擴增檸檬酸鐵原料藥以因應日益增長的需求,明年第一季將向美國 FDA 申請原料藥目錄的認證。此外,新冠與 AB 流感三合一的快篩試劑,台灣臨床試驗正在收案中,預計未來也將在加拿大、美國啟動收案,而登革熱檢測產品,也可望在明年上半年取得台灣認證。


資料來源:https://www.cmoney.tw/notes/note-detail.aspx?nid=569208

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第一屆台灣生技研究園區生技青年創業營錄取名單


發稿日期: 2022-12-06

發稿單位: 生醫轉譯研究中心
活動名稱:YCBS第一屆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生技青年創業營

活動時間:2023年2月9日星期四至2月10日星期五
活動地點: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備註:即日起將陸續以EMAIL寄出通知錄取名單,請於2022年12月20日前完成繳費,以確保參加資格。


錄取名單:正取48位 (依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學校

1. 丁O宏 台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

2. 丁O喬 國防醫學院 微生物及免疫學科暨研究所

3. 方O廷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4. 王O芸 高雄師範大學 生物科技系

5. 王O蓉 國立宜蘭大學/森資系

6. 呂O宜 臺北醫學大學/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

7. 李O恩 成功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

8. 李O珈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9. 李O蓉 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10. 汪O英 大同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班

11. 沈O繹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應用經濟研究所

12. 周O苓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

13. 周O樂 台灣大學/藥學系

14. 林O軒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15. 邱O芸 東吳大學法律學系

16. 姜O良 大同大學設計科學所

17. 孫O彤 國立臺灣大學/藥學系

18. 馬O芝 台灣大學/植物病理與微生物學系

19. 高O辰 國立台灣大學/藥學系

20. 張O維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21. 張O皓 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

22. 陳O馨 長庚生醫

23. 陳O儒 國立台灣大學藥學系

24. 陳O均 國立成功大學/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系

25. 陳O諭 台大經濟學系

26. 陳O承 中國醫藥大學 生物科技學系

27. 陳O瞳 中國醫藥大學/公共衛生學系

28. 陳O葳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生命科學系暨基因體科學研究所

29. 彭O恩 中原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30. 黃O暉 中山醫學大學生物醫學科學學系

31. 黃O靖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生物醫學資訊研究所

32. 黃O博 國立中央大學/生命科學系

33. 黃O欣 國立中興大學生物技術學程

34. 楊O閔 國立清華大學/分生所

35. 葉O彤 國立台灣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36. 詹O穎 國立台灣大學/藥學系

37. 劉O謦 中山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科學學系

38. 劉O予 臺北醫學大學/生藥學研究所

39. 蔣O儒 中山醫學大學/生醫系

40. 鄭O昀 長庚大學生物醫學系

41. 鄭O心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生命科學系

42. 盧O筠 成功大學 生物科技與產業科學學系

43. 蕭O成 中山醫生物醫學科學系

44. 賴O橙 長庚大學

45. 賴O亨 長庚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博士班

46. 薛O維 台大商研所

47. 魏O哲 中原大學醫學工程學系

48. 羅O偉 中山醫學大學 生物醫學科學系


備取名單:備取6位 (依照備取次序)

排序  姓名  學校

1. 張O晴 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

2. 王O勛 逢甲大學/財金系所

3. 邱O文 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

4. 吳O誼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健康事業管理系

5. 蘇O喬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衛生學系

6. 曾O芸 中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


資料來源:https://nbrp.sinica.edu.tw/posts/ddc8a8e0-0b52-4a16-aa3c-2d295130dc89

2022年9月6日 星期二

BTC登場》 沈榮津:生醫+數位醫療將成兆元產業

 2022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io Taiwan Committee, BTC)於今(5)日登場,今年會議以「生醫智慧 健康零距離」為主軸,透過生醫並聯智慧科技聚焦生醫韌性家園、BioData生態系、Bio-ICT契機三大面向,展開「生醫韌性家園願景與布局」、「BioData翻轉健康大未來」、「多元觀點洞悉精準健康新契機」三大議題的引言及交流討論,提示我國生醫產業發展重點與策略方向。


翻拍至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

行政院副院長沈榮津致詞時表示,生醫產業是臺灣的戰略產業,也是未來的兆元產業。蔡英文總統非常重視生醫產業,5+2創新或者是六大核心戰略的產業中,生醫產業都是最關鍵的發展專案。2017年起到現在政府投入400億的經費來完善生態系,整合生醫的產業記錄,也健全法治環境,以加速生醫產業與數位醫療的發展,營業額也逐年成長,從2016年的4,700億成長到2021年突破7,000億,相信涵蓋保健、預防、診斷、治療、照護的精準健康,未來的兆元產值逐日可待。

近年來,在5+2生醫產業創新推動方案與臺灣精準健康戰略產業發展方案的政策推進下,行政院結合跨部會資源,持續建構資料應用架構,落實場域驗證與臨床實證,推動智慧醫療服務和解決方案,強化疫病及新興人畜共通傳染病防治能量,提高創新生物自主開發與製造力;也藉由法規革新加速新興醫療產業發展,例如:去(2021)年底修正公布的「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除持續提供各項優惠外,更明文納入再生、精準與數位醫療,及受託開發製造(CDMO)等新興領域。

行政院政委兼國科會主委吳政忠引言也以精準健康打造關鍵能力,建立韌性家園為願景;特別邀請中研院院士翁啟惠、廣達電腦創辦人林百里等專家,前瞻洞察後疫情時代發展利基,及智慧醫療經營模式和生態系統。另邀請中研院副院長劉扶東、默克醫療保健事業體台灣總經理余文慧等人,探討大數據趨勢下的資料加值路徑與生物融合的影響力;以及全心醫藥生技總裁周慧泉、北極星藥業董事長陳鴻文等產業代表,從國際視野、資通訊思維看生醫創新創業,進而拓展出臺灣創造的新格局。

疫情衝擊全球突顯生醫產業的重要性,也帶動數位或AI技術被大量應用,零接觸經濟興起,供應鏈卡位及在地化之布局。為促使政策扣合產業發展需求,藉由BTC會議建立產業和政府的對話平台,吸納委員建議與專家見解,加速科技創新及產業升級,使臺灣生醫更具優勢、更有韌性,並回歸人本價值,成為支撐全球健康的新力量。

行政院為加強生技產業發展藍圖之規劃,並強化政策與資源統籌功能,特於2005年成立具國家政策位階之「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 (Bio Taiwan Committee, BTC)」,並逐年召開會議,針對國內生技產業發展,提出策略方向建議。BTC會議定位係為生技醫藥產業發展策略做整體的評估與建議,兼具產業政策溝通宣誓及施政規劃依據之功能;其重點任務為國家生技產業政策及發展願景之建議及諮詢、評估建議適合臺灣發展的重要方向,以及檢視建議生技相關投資策略及優先順序。

資料來源:https://times.hinet.net/news/24119926

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只需3分鐘 矽基半導體生醫晶片 著高準確新冠檢測

成員多半來自中研院量子電子元件實驗室團隊的矽基,掌握了半導體晶片設計製作、自動化系統整合、生物探針分子表現修飾等技術核心,研發出半導體生醫晶片與微量生醫分子檢測儀·其中一個例子是已取得TFDA/EUA核的「新冠病毒快速測晶片」,上面有上萬個檢測點,對電荷具極高

的靈敏度,在Ct值35以的檢體可達陽性一致率100%,測只需3分鐘,大幅提升早期快速檢測量能...

根據統計,前全球生物檢測的市場預估在2027年會達760億美元。而現行的檢測技術,除前作業繁瑣,檢測結果也容易受到人為因素影響。為大幅降低人為操作及環境干擾所造成的檢測誤

差,矽基分子電測科技整合本身半導體與分子檢測技術,研發出以「矽」場應電晶體(MOSFET)為「基」礎的生檢測平台,透過場應電晶體的高靈敏度,僅需微量待測分子,3分鐘即可產出準確率達95%的檢驗結果。該台具備與PCR的特色,可大幅提升早期快速檢測量能,達成高效、高敏、高廣度的檢測。

半導體生醫晶片檢測快篩 3分鐘即可產出媲美PCR脂檢測結果


成員多來自中研院物理所量子電子元件實驗室研究團隊的矽基,充分掌握半導體生醫晶片設计製

作、自動化系統整合、生物探針分子表面飾等技術核心,研發出擁有高靈敏度的生醫檢測平台,

其中包括了半導體生醫晶片與微量生醫分子檢測儀。



*矽基的團隊成員皆來自中研院物理所量子電子元件實驗室,因此對半導體與生物探針等技術

整合相當有心得。(照片來源:矽基分子電測)



當談到到產品技術原理時,緒家容執行長以COVID-19檢測做為例子。基已取得TDA/EUA 核的「新冠病毒快速檢測晶片」對電荷具極高的靈度,一個晶片上面有上萬個檢測點,放入可自動讀取分子間微小電訊號變化的高靈敏度電訊號檢測設備一微量生分子檢測儀後,透過擁有專利的表面處理技術,晶片自動校正,降低偽性的風險,電訊也會隨晶片與待測分子應改變。因此可在病毒量相當低時就能檢測出來,以利後續治療與因應。

*圖為矽基最新開發出的生醫半導體晶片。(照片來源:生策會)



台灣生技 品牌授權商 在此 謹祝 事事順心    廣告

她也提到,一般介於Ct值30~35的PCR可能存在偽陽或偽陰性的風險,但基的平台在Ct值35以下

的檢體可達陽性一致率100,只需3分鐘,是提升早期速檢測能量的最佳解決方案。


產品已開始量產計畫  矽基將推客製化檢測晶片服務


目前矽基的半導體生醫晶片與微量生分子檢測儀皆已進行量產。家容也提到,新冠檢測只是其中一個應用,透過不同探針的設計,該平台可進一步延伸至癌症與微生物等相關檢測,未來也計畫結合ICT與AI等功能,提供整合性更高的服務與平台,並藉檢測模組的與設備的開發,幫助檢測試劑製造商完成產品的開發。

資料來源:生策會  https://innoaward.taiwan-healthcare.org/advance_detail.php?REFDOCTYPID=0lmxluatpgjqd6bo&REFDOCID=0rgcmqfo703e3fd4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2022亞洲生技大展開幕 總統盼台灣成精準醫療的領導者

 


蔡總統今(28)日以錄影方式為「BIO Asia-Taiwan 2022」亞洲生技大展開幕典禮致詞,她指出,生物科技是公共衛生及國家發展的重要關鍵,政府將醫療科技及精準健康列為長期發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目標是讓台灣成為精準醫療和數位公共衛生解決方案的領導者。她也期盼透過持續培育人才,推動更多國際合作及投資,再造台灣生技產業高峰,改善各地生活。


蔡總統以英文致詞,全文內容如下:


首先,誠摯歡迎各位參加今年的亞洲生技大會暨生技大展。在此也要特別感謝主辦單位為籌辦本次活動的辛勞付出。


自2019年以來,亞洲生技大會為臺灣提供了一個深化國際交流、鼓勵創新,並凸顯台灣卓越生物技術的重要平臺。出席者來自世界各地,亞洲生技大會已發展成為生技界最大的展覽之一。我想藉此機會,恭喜所有參與者達成這個重大成就。


今年大會的主題為「串接亞洲價值鏈」,這說明了台灣生技領域日益提升的國際競爭力,我們運用資通訊專業技術開創新局,並在此價值鏈中扮演關鍵角色。


生物科技是公共衛生及國家發展的重要關鍵。2020年,我國政府將醫療科技及精準健康列為長期發展的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之一。在此計劃下,我們的目標是讓台灣成為精準醫療和數位公共衛生解決方案的領導者,結合我國世界級的醫療服務和技術專長,台灣生技產業對台灣的重要性將會更為提高。


近期的成長顯示生技產業前景看好。2021年,台灣生技公司的營業額超過新台幣7,000億,較前一年成長近10%。事實上,在疫情大流行的這兩年多期間,我國生技產業的靈活度與研發能力,一直是我們社會及經濟韌性的關鍵驅動力。從設備製造到透過人工智慧和大數據掌控疫情,以及疫苗研發等,台灣展現了生技創新的能力,並為全球公共衛生因應 COVID-19疫情做出貢獻。


台灣生技 品牌授權商 在此 祝您 事事順心  廣告

疫情凸顯台灣生技產業的戰略重要性,政府正採取相關措施促進產業發展,我們建立國家資料庫以進行生醫大數據分析,並鼓勵生物藥劑生產;也修正法規以推動細胞療法及遠距醫療,並立法指引再生醫療的發展,同時成立基金以支援相關研究;也鼓勵培養生技人才,並協助國內公司在數位療法及智慧醫材等新興領域掌握商機。


透過精準醫學和診斷服務的跨域合作,我們將使台灣成為該領域的領導者。特別在疫情爆發後,我親眼看到醫療機構所做的工作,將資通訊科技與醫療結合,有助提供更好的照護並拯救生命。透過持續培育人才,推動更多國際合作及投資,將可再造生技產業高峰,並改善各地生活。


最後,再次歡迎各位參與亞洲生技大會與生技大展,祝福活動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8/6494078

7/28臺比(比利時)生技暨智慧醫療交流論壇





今年7/28-31日於台北南港展覽館展出的亞洲生技大會,比利時台北辦事處及瓦隆尼亞外貿投資總署(Wallonia Export-Investment Agency, AWEX)將帶領四家比利時生技醫療公司參展,位於二館4樓的攤位R923(比利時國家館)

展出公司包括
- IBA全球質子治療機覆蓋率最高的品牌, 今年與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癌症中心及承業生醫合作將於本年度正式提供台灣癌症患者全球頂尖質子醫療proton therapy治療服務
- Monde Sélection 世界歷史最悠久的消費品/保養及保健食品評鑑(盛澤國際代理)
- Ovizio Imaging Systems 免採樣AI即時細胞影像分析系統(世翔國際代理)
- Volition癌症篩檢診斷- 目前已經與台大醫院合作早期診斷大腸癌臨床試驗(與奈捷生技合作)
其中三家先進比利時生技及醫療技術將於7/28(四)下午2點與國立陽交大產業加速器IAPS合辦一場“臺比生技暨智慧醫療交流論壇”現場簡報介紹他們的技術。活動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支持。

▎ 2022亞洲生技大會比利時國家館
 展覽時間: 2022.7.28-7-31
 展覽地點: 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四樓 攤位R923
▎ 2022臺比(利時)生技暨智慧醫療交流論壇
 時間: 2022.7.28 14:00-16:30
 地點: 台北南港展覽館二館 703會議室

誠摯邀請參加【7/28臺比(比利時)生技暨智慧醫療交流論壇】
後疫情時代,生技與智慧醫療發展已成為全球重視的領域,配合2022亞洲生技大展(BIO Asia-Taiwan)於本年7月28日至31日於南港展覽館2館舉行陽明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中心與比利時台北辦事處瓦隆尼亞經貿組於7月28日展會期間將共同辦理「臺比(利時)生技暨智慧醫療交流論壇」,並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為合作伙伴。

本次交流經由臺比雙方專家及業者介紹目前生技及醫療領域之技術合作、科技應用及相關國際合作計畫,內容精彩可期!

資料來源:經濟部 https://www.biopharm.org.tw/en/advertise/569-%E8%87%BA%E6%AF%94%EF%BC%88%E6%AF%94%E5%88%A9%E6%99%82%EF%BC%89%E7%94%9F%E6%8A%80%E6%9A%A8%E6%99%BA%E6%85%A7%E9%86%AB%E7%99%82%E4%BA%A4%E6%B5%81%E8%AB%96%E5%A3%87-07-28.html

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2022 傑出生技產業獎出爐 14家機構及產品技術脫穎而出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今(21)日宣佈「2022 Taiwan BIO Awards傑出生技產業獎」14家機構及產品技術獎得主。「產業金質獎」獲獎名單為中化合成生技、列特博生技、晨暉生技、中華海洋生技。「潛力標竿獎」為祥翊製藥、台新藥、偉喬生醫、利統、地天泰農業生技。


台灣生技 品牌授權商 謹祝 事事順心  廣告


 



「產業創新獎」由藥華醫藥「百斯瑞明」、宇康生科「可調式創新咽喉植入物- APrevent VOIS」、明達醫學「全自動可攜式免散瞳眼底照相機」、葡萄王生技「富含猴頭素A猴頭菇菌絲體」及興農「生物農藥用光桿菌0805-P2R菌株」獲選。


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吳忠勳表示,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藥品的供應鏈和市場皆受到影響,台灣生技產業仍站穩腳步、迅速因應,開拓新格局並大步邁入全球市場,展現絕佳動能。今年得獎名單除了防疫抗疫題材,更包括新藥研發、特用藥品、CDMO、創新醫材、AI醫材、綠色農漁業、循環經濟、健康食品等等,展現產業多元發展及研發能量。


獎章委員會召集人、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張文昌指出,傑出生技產業獎希望能表揚績效卓越及深具潛力的生技公司或學研機構,由獎章委員會召集15位國內產官學研專家學者成立評審團,依個別獎項之重點標準進行評審與討論,歷經嚴謹的評選過程,最終共14家機構及產品技術脫穎而出。獲獎廠商將於下周即將登場之「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活動中,由政府首長頒獎,公開表揚;大會並於議程中安排實體及線上之公司展望說明會Taiwan BIO Awards專場,期藉由盛大國際展會平台,分享其成功經驗、創新技術等,擴大優秀企業之國際曝光度,百尺竿頭,更上一步。

台灣生技 品牌授權商 謹祝 萬事如意    廣告


獲選今年「傑出生技產業金質獎」包括:「藥品/細胞治療類組」-中化合成生技,台灣第一家通過美國FDA GMP查廠之原料藥廠,多次通過歐、美、日官方查廠,研發超過30種原料藥品,為國際學名藥廠首選供應商之一。「檢測/醫材類組」-列特博生技,原為諾貝爾生物之自動核酸部門,2019年正式成立後,營收呈倍數快速成長,約有國內四成新冠核酸檢測的市占率。


「生技農業/食品/醫美類組」-晨暉生技,具高優質乳酸菌及紅麴菌株培養技術,積極投入研發,以紮實臨床實證支持產品功效,紅麴菌株更獲美國FDA新膳食成分(NDI)認證。「生技農業/食品/醫美類組」-中華海洋生技,致力於海洋性健康食品之研究,積極推動小分子褐藻醣膠研究及應用,在基礎及臨床研究上證實對癌症輔療成效,近年營收穩健,並積極投入社會公益及綠色養殖。


榮獲『潛力標竿獎』為五家極具研發能力及未來發展潛力公司,包括「藥品/細胞治療類組」-祥翊製藥,以垂直整合高門檻技術的原料藥與製劑為核心,聚焦特用藥物(Specialty Pharmaceuticals)之研究、開發、量產、藥證申報及產品行銷,為具國際競爭力之整合型特殊學名藥公司。


「藥品/細胞治療類組」-台新藥,藉由專屬之APNT奈米化技術,及與台耀、台康策略聯盟研發能量,專注於臨床階段之眼科、腫瘤科及抗感染等新藥開發,其奈米化眼藥製製將於2022年完成臨床三期,已具中國市場授權實績。


「檢測/醫材類組」-偉喬生醫,致力於抗體、蛋白、檢測試劑及抗體藥物前期開發,提供穩定高品質之生物性原料、檢驗試劑及一站式客製化服務。「生技農業/食品/醫美類組」-利統,以功能性食品、畜牧及農業生技為範疇,擁有多項關鍵技術平台,具新興產品研發能量,專利佈局良好,所開發數種具醫療保健功能之保健食品,已獲相當的市場回饋及營收。


「生技農業/食品/醫美類組」-地天泰農業生技,該公司擁有的全球首創TTT標靶酵素,結合設備能快速在3小時內將有機廢棄物轉化成有機質肥料,其擁有15項專利,現階段銷售市場已分布於台灣、中國及東南亞。研發團隊具備核心競爭利基。


『年度產業創新獎』共有五項產品/技術獲選,包括藥華醫藥的「百斯瑞明」,宇康生科的「可調式創新咽喉植入物- APrevent® VOIS」,明達醫學的 「全自動可攜式免散瞳眼底照相機」,葡萄王的「富含猴頭素A猴頭菇菌絲體」,以及興農公司「生物農藥用光桿菌0805-P2R菌株及其發酵量產與應用技術」。

生技產業農業生技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41/6478669

2022年7月21日 星期四

國內首家生技創投鑽石生技登錄興櫃,如何「十年磨一劍」孵育2家獨角獸?

 

台灣第一家生技創投鑽石生技將登錄興櫃,鎖定早、中期具國際競爭力的投資標的,歷經十年的磨練打底,
即將進入資本市場,以投資孵育更多的生技獨角獸。

「十年磨一劍,生技是台灣下一個經濟命脈。」台灣永續型生技創投鑽石生技董事長路孔明堅定說。鑽石生技為台灣少數真正能投資、輔導早期生技領域新創,終於在創立第十年進入資本市場,預計25日登錄興櫃,每股參考價為35元,明年將申請上市。


首家永續型創投,扶植旗艦型生技


21日鑽石生技舉行興櫃前法說會,現場人山人海。這是金管會在2016年2月通過開放大型永續型創投上市以來,第一家登錄興櫃的「永續型生技創投」。


不同於一般創投有7至10年的經營期限,鑽石生技在2013年成立時,就定位是永續型創投公司,看中生技業的技術研發週期長、風險大,需要花長期間扶植。


台灣生技  在此  祝您  事事順心 平安喜樂             廣告

路孔明表示,生技產業不受景氣影響,甚至是景氣越壞,賣藥大賺,因此鑽石生技目標成為「生技旗艦創造者」,希望孵育多家生技獨角獸,「鑽石投資的是九死一生的行業,做生技產業心臟要很大一顆;不求穩定,而是需要爆發性獲利。」

鑽石生技自2013年創立至今,定位是永續型創投,目前轉投資項目共10家生技公司。


鎖定早、中期的公司,新藥投資為大宗


鑽石生技由中天生技集團發起成立,公司成立時結合富邦金控、台新金控及潤泰集團的支持。路孔明特別點名感謝4位企業大佬,從初期就一直支持到現在。包含富邦媒董事長蔡明忠、富邦金控董事長蔡明興、台新金控董事長吳東亮、潤泰集團創辦人尹衍樑。

鑽石生技鎖定全球早、中期具國際競爭力的投資標的,主要範疇涵蓋新藥研發、高階醫療器材、創新醫療服務科技或模式、醫療通路、農業生技等。


目前轉投資項目共10家生技公司,新藥投資占60%、醫療器材占20%、其他(細胞治療與農業生技)占20%。其中兩家公司合一生技、醣基生醫市值已超過十億美元晉升獨角獸,投資邁入開花結果收割期。欣耀生醫即將興櫃轉上櫃,永生細胞與地天泰農業生技也有機會在明後年進入資本市場。海外投資方面,以色列EyeYon Medical預計2024年取得美國FDA人工眼角膜上市許可。

展望未來,投資標的將瞄準細胞治療與核酸藥物兩大領域。



看好細胞治療、核酸藥物發展


被問到怎麼尋找投資標的,路孔明表示,有50%看人格特質,像是誠信、專業、勤奮;另外50%看專利,該技術是否可以跟國際競爭。

鑽石生技提供新創的協助是從實驗室到市場,並結合新藥研發與顧問團隊,此外還會「友善退場」。當企業已經到成熟期、不會再成長時才會退場,並不會輕易賣掉股票。

從營運表現來看,2021年營收30.63億元,稅前盈餘29.6億元,每股盈餘4.5元,已連兩年交出近半個資本額的獲利成績單。展望未來,投資標的將瞄準細胞治療與核酸藥物兩大領域,目標是孵育出生技獨角獸。


資料來源: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0772/diamondbiof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