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生技發展,將保健食品、美容保養、醫療器材等生技公司產品,透過品牌授權、電子商務平台,前進大陸市場,整合台灣生技公司廠商,堅持優質生技產品,分享大陸13億同胞。生技公司│保健食品│美容保養│台灣生技│台灣生技公司││養身保健食品│保健食品產品│保健食品養身│美容保養產品│美容保養品│美容保養常識│美容保養科│美容保養食品│美容保養衛生│醫療美容保養│台灣生技聯盟│生技公司徵才│生技公司名單│保健食品工程師│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台灣生技產業│台灣生技聯盟│台灣生技通路│台灣生技網│台灣生技品牌│台灣生技發展
2020年8月31日 星期一
這起背信案大逆轉獲判無罪 事件背後卻給台灣生技業帶來2個重要訊息
助攻台灣生技躍兆元產業 東元開發生技園區 不停歇
拚當政府扶持台灣生技為兆元產業的重要推手,東元集團布局生技園區馬不停蹄!集團會長黃茂雄表示,斥資50億元興建的「台北生技園區」,正力拚2023年啟用;而東元新莊科技園區,也規劃做為生技業的生產基地,俾以串接整體南港生技產業聚落。
此外,東元支持政府南向政策,2018年起也在印度班加羅爾投入科技產業園區開發計畫,該國際科技創新園區(Technology Innovation International Park)第一期面積約28公頃(70英畝),將建置生技、資訊/電子製造、工具機及電動車等相關產業鏈。
印度國際科技創新園區規劃於8月動工,明年落成啟用,目前已有日本三井和美國等重磅公司預計將進駐。
「台北生技園區」是全台首件聚焦生技產業發展的BOT開發案,由東元集團旗下世正開發建造經營,該基地土地面積為4,500坪,將開發為地上17層樓、地下三層樓當生技園區,總樓地板面積則為2.85萬坪,預計2022年底完工,2023年啟用。
黃茂雄指出,世正開發已有成功打造南港軟體園區經驗,目前南軟二 期F棟的生技大樓,已引進80多家生技廠商進駐,其中超過20家為上市櫃公司,創造的市值高佔整體生技市值一半以上。
黃茂雄表示,台灣因防疫成功,全球知名度大增,醫療、公衛和民眾的知識水平備受國際肯定,加上生技新藥產業條例2021年落日將再延長10年至2031年,適用範圍也從原 本的新藥、高風險醫材、動植物用藥、再生、精準醫療,擴大至數位 醫療和國家策略生技產品等七大項目下,預期將吸引更多國際合作案,帶動外公司來台投資和進軍資本市場,成為生技產業的新活水。
另外,由於ICT(資通訊)+BIO(生技)已成趨勢,東元新莊舊廠也將打造為科學園區,規劃為生物科技、資通訊和AI機器人自動化生產等產業的生產基地,做為生技兆元產業的最佳場域。
黃茂雄認為,南港是生技產業最重要的研發聚落,未來串連新莊、竹北生醫園區,即可打造為大北部最完整生技產業供應鏈,加速台灣生醫產業加入國際賽局。
資料來源: 102020/07/27 工商時報
2020年3月23日 星期一
英國女子染新冠病毒稱: 呼吸如玻璃般刺痛!
2020年2月10日 星期一
2020年2月1日 星期六
抗疫期間見真章 香港生物科技有人才有市場
港屢屢被評缺乏科研,就連中大前校長沈祖堯都曾指因港府資金少令研究無以為繼,但其實香港的生物科技水平甚高,研發成果甚至成功衝出香港打入東南亞市場。香港人對生物科技可能認識有限,不過一提到現時的疫情,相信不少人都知首台快篩測試機由本地大學研發出品。
生物科技的分類廣泛,一般來說,農業、食品業如基因改造食物、診斷、醫療器械及體外診斷、藥物、幹細胞及再生醫學、傳統中藥都歸納在內。而說起生物科技,多數人都會立即聯想到外國科技,近年多了人提起內地,但好像很少人注意香港,其實香港的生物科技都有很多人才及資源。特別在科學園有不少生物科技公司進駐,香港科技園公司生物醫藥群組高級總監高為元教授接受 Unwire.Pro 專訪時表示,香港在發展生物科技有很大的優勢及商機,並已經將生物醫藥科技訂為創業培育計劃範疇之一。
高教授指出,過去兩個財政預算年度,香港政府 200 億元幫助科技園建立創新發及科技生態系統。他認為本港生物科技行業充滿前景及商機,對於非本地公司而言,香港是進入龐大市場的第一步,包括進入中國內地、新興市場及東南亞國家聯盟市場,所以吸引成熟發展企業、中小企及初創來港。而科技園與很多中小企及初創公司合作,協助他們一起決定應選哪裏為首個進入的市場:究竟是中國內地、美國、歐盟或英國?而籌集資金及市場大小亦屬擴展業務地區的關鍵因素。
除為園區公司提供意見及協助規劃,科技園的生物醫藥科技支援中心更備有多台高端先進儀器及設施,主要以租賃形式用優惠價租給園區公司使用,讓他們不必投資大量資金在設施上,降低公司因添置器材的資金壓力。對於一般初創公司的初期資金有限,可能足夠支薪也不足夠購買機器,所以科技園的設備租賃計劃對於他們來就很重要。
專門為癌症病人提供快速新式基因檢測服務公司 Sanomics,便是其中一間受惠公司。Sanomics 行政總裁施明耀表示,公司於 2015 年成立公司的資金注入為 50 萬港元,當時操作人手僅三人,包括他本人及兩位技術員。施明耀坦言,開業初期受制於資金有限,較少購買機器,大部分研究過程都在科技園的共享實驗室完成。他認為本地醫生很願意嘗試新事物,因為公司研發的生物科技產品在香港市場容易商品化,在開業短短兩年至三年已經成為本地龍頭。近年他決定將業務擴展重心轉至東南亞,例如前年於泰國曼谷開設首個海外分公司,今年將於越南胡志明市,以及於無錫開設分店。施明耀直說:「就是因為有商機,我們才會擴展。」
既然已經成功拓展至東南亞市場,那麼施明耀為何仍堅持以香港作為研發基地?未來香港市場的定位又如何呢?他預期泰國、越南及無錫的業務將可於未來兩年收支平衡,而香港業務方面則不會視為盈利支柱,反而會確立其科研中心地位,繼續以此為中心進行招聘及擴張行業。他又透露,現時公司正在籌備於香港創科板上市,他直言:「推出創科板之後簡直覺得是機會,成為真正本地的生物科技公司,由一批本地的創辦人,到本地創科板條例上市的公司」。他預期上市籌集 50 億港元,當中兩成資金,即是 10 億元作為上市準備,而資金可能用於興建自家 GMP 工場製造試劑盒,以及做大量科研,包括花費於臨床試驗及與藥廠合作。
施明耀希望以行動證明香港的生物科技行業商機處處,「究竟香港人做 biotech 行不行,我就不多講,如果 Sanomics 可以在創科板上市的時候,就已經不用解釋了」
近年中醫興起,不少港人用來看病及養生,原來中藥都有科研有商機的。這間中醫科研及顆粒沖劑公司除了有專利配方藥物之外,亦於連鎖零售商售賣普通感冒沖劑及保健品,近年已經在港交所主板上市。培力控股主席陳宇齡表示,由前特首董建華年代開始,已經提及發展中醫行業,他認為過去多年政府有投放資源於行業,但初期公司發展中藥科研產品時遇到很多難題,有不少中醫經常反對並提出疑問,例如:「為何你的中藥變為顆粒?顆粒是不可行的,中草藥是需要煲的」。陳宇齡認為中藥需要與時並進及現代化,因此設立自家實驗室及工場,並與本地大學合作基礎科學研究,利用科學數據證明顆粒沖劑可行性及穩定性,甚至證明提取後較直接煲藥的功效更好。他舉例,目前公司的「銀翹散」很受市場歡迎產品,該產品就是與香港大學一同研發,已經售賣了逾十年,而藥物擁有專利成分,包括抗病毒的分子。
有商機就有競爭,培力控股為醫管局供應濃縮中藥配方顆粒產品 14 年,直至 2018 年失去合約,但陳宇齡認為本地市場對產品有需求,因此公司仍維持市佔率。他表示:「香港消費者很聰明,例如香港中藥處方顆粒市場,就算失去這張重要的政府合約,沒有影響其他客戶,公司市場佔有率仍然是七成以上。」
根據醫管局資料,競爭對手的投標價較培力控股便宜三成,陳宇齡透露:「有一件事大家可能不知道,香港中醫藥條例有漏洞,配方顆粒在某類產品是不需要註冊,而我們的產品大部分都註冊。我想大家都知道政府衛生署常常說,如果吃中成藥要留意有沒有註冊,沒有註冊的中成藥不要吃,但大家可能不知道醫管局使用的藥品沒有註冊的。」他補充,衛生署中醫藥註冊不簡單,需要測試安全性、農殘、重金屬、微生物及最重要的穩定性,因此註冊一種藥物要數年時間,而每種註冊產品費用要 20 萬元至 50 萬元不等。「我們在衛生署註冊的四百多種藥物費用非常高,現在要我們註冊,之後又使用不需註冊的產品,你是在找我便宜嗎?」
總括而言,生物科技是入門門檻極高的行業,除了人才和技術,研發需要投入大量時間和設備資金,屬長線投資。近年香港越來越多生物科技公司冒起,受惠於市場的剛性需求,創造一個又一個成功例子,包括將產品商品化於香港及外國銷售、擴充業務至海外市場,甚至成為上市公司。但長遠而言,仍需要政策、人才、資金及設備等支持,才能令行業持續發展,創造更多機會。
資料來源: https://unwire.pro/2020/05/22/biotech/executive-interview/
2019年11月6日 星期三
日腦科醫師:再不注意它 任何人都會罹患阿茲海默症, 台視中視央視三立東森
<iframe width="560" height="315" src="https://www.youtube-nocookie.com/embed/U_8i93VcCdw" title="YouTube video player" frameborder="0" allow="accelerometer; autoplay; clipboard-write; encrypted-media; gyroscope; picture-in-picture" allowfullscreen></iframe>
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5 個值得關注的生醫製藥的趨勢
“如果你能看到時間的種子,並說出哪些穀物會生長,哪些不會生長,那麼請對我說話,”Banquo懇求莎士比亞的“麥克白”中的女巫,為自己和他最親密的朋友麥克白尋求洞察未來。
生物製藥行業的觀察者,高管,尤其是投資者經常表現出與一年即將結束時相同的願望,這就解釋了為什麼通常有一波新聞文章和評論試圖根據即將到來的12個月來預測來年的事件結束。
2018年獲得了多項一流的批准,包括Alnylam的Onpattro™(patisiran) ,首次獲得FDA授權的RNA干擾(RNAi)處理,以及炙手可熱的風險資本融資和強大的首次公開募股( IPO)活動,包括由生物技術藥物開發商和全球合同研究組織發起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IPO。
但隨著美國和中國經濟活動放緩的跡象,英國在歐盟的未來持續存在不確定性,以及圍繞醫療服務提供,特別是治療價格的未解決問題,2019年是否會如此良好仍有待觀察生物製藥一年,2018年在很多方面。
以下是專家和其他與行業有關的其他生物製藥相關趨勢的清單,如GEN採訪中所述,或最近幾週的報告和其他公開聲明。
1.癌症免疫療法
追踪癌症免疫治療和更廣泛的生物製藥行業發展的Loncar Investments首席執行官Brad Loncar告訴GEN,他預計2019年癌症免疫治療的發展將超過過去已進入市場的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一年左右,面向下一代細胞治療產品,多為同種異體產品。
“這個領域的最終標誌是Allogene Therapeutics,”Loncar說,指的是同種異體CAR-T療法的創業開發商,該療法於2018年4月以3億美元融資,然後在9月通過完成可轉換票據的私人融資。
Allogene的開發流程包括由UCART19領導的7名候選人,UCART19是Pfizer與Servier合作開髮用於治療表達CD19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的I期同種異體CAR-T候選者,最初的重點是複發/難治性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 輝瑞將從Servier和Cellectis獲得許可的UCART19和16名臨床前CAR-T候選人交給Allogene,該公司表示計劃與前美國權利持有人Servier合作,在2019年下半年開始對ALL的UCART19進行潛在的註冊試驗。
12月3日,Allogene和Servier在兩項正在進行的UCART19第一期研究中大肆宣揚積極的臨床數據,結果顯示67%的患者(21例中有14例)完全緩解(CR)或完全緩解,血液回收不完全(CRi)。 “我們對此分析中報告的數據非常鼓舞,這些數據要求進一步開發UCART19,”Servier腫瘤學主任,醫學博士,帕特里克斯特拉斯在一份聲明中說。
Loncar表示,2019年也是開發雙特異性抗體(bsAbs)的重要一年。 他引用了Regeneron Pharmaceuticals的bsAb候選REGN1979,該公司在12月1日至4日在聖地亞哥舉行的2018年美國血液學會(ASH)年會上提出了積極的第一階段概念驗證數據。
根據Regeneron的研究,接受REGN1979劑量為5 mg-40 mg治療的1~3級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經過大量預處理的患者經歷了100%的總體緩解率(ORR),包括8個完全緩解[CR]和2個部分緩解[ PR],而90%的反應者在治療期間保持了反應。
根據這些數據,Regeneron說,它計劃在2019年開始一項潛在的註冊II期試驗,該試驗調查REGN1979在復發或難治性濾泡性淋巴瘤中的作用。
2.兼併與收購(併購)
最近幾個月股票市場的暴跌還沒有影響幾個促使生物製藥公司或公司影響生物製藥的兼併和收購(M&A)的因素。
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的副總裁兼交易負責人Steven Muntner告訴GEN ,截至12月11日,2018年在生物製藥領域發生了約2650億美元的併購活動 - 比2017年全年的2100億美元增長26%。
“從併購角度來看,市場似乎並沒有真正放緩。 交易類型可能正在轉變,但看起來市場本身並沒有放緩,“蒙特納說。
Muntner表示,推動併購交易的一個因素是,越來越多的公司希望通過剝離非核心或外圍資產來縮小其治療重點。
最近幾週,Mallinckrodt透露計劃將其專業仿製藥業務和活性藥物成分業務以及Amitiza®(魯比前列酮)推向股東,該公司宣稱是便秘和腸易激綜合徵(IBS)的適應症。將於2019年下半年或更早完成。 拜耳表示,它正在權衡退出動物健康業務的選擇權,這些選擇權正在重組中進行探討,該重組將在2021年底之前消除全球約12,000個就業崗位 。
“許多公司正在重新確定其投資組合的優先級。 他們真的決定'我們應該專注於某些領域,'“蒙特納說。 “我們所看到的,我認為我們可能會看到的更多,是大公司的剝離和剝離,因為他們繼續專注於更多。 然後作為回報,他們會做更多的併購,並且他們會更好地獲得符合他們專業的東西,而不是試圖專注於一切。“
Muntner表示,生物製藥併購的另一個推動因素預計將持續到2019年,這是非傳統“破壞性”交易的崛起。 2018年期間,其中包括1月30日推出的亞馬遜 - 伯克希爾哈撒韋 - 摩根大通公司員工醫療保健企業以及Cigna以670億美元收購Express Scripts,並於12月20日完成。
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地方法院高級法官理查德·J·萊昂表示,他正在考慮延遲批准這筆交易,另一項具有破壞性的協議是CVS與Aetna的6,000億美元合併,該合併於12月初遇到阻力。儘管它被美國司法部批准。 12月21日,萊昂法官接受了一項CVS動議,讓Aetna在關鍵人員,定價和產品決策中保留說出口,同時繼續審查擬議的合併。
3.數字治療學
根據近年來的進展,特別是2018年的進展,預計治療和電子產品將建立越來越密切的聯繫。
FDA 批准了Teva Pharmaceutical Industries的ProAir®Digihaler™ (硫酸沙丁胺醇117 mcg)吸入粉末,從2018年開始。 根據Teva的說法,呼吸數字治療儀是第一款也是唯一一款內置傳感器和配套移動應用的數字吸入器,旨在為哮喘和COPD患者提供吸入器使用信息。 ProAir Digihaler適用於治療或預防4歲及以上患有可逆性阻塞性氣道疾病的患者的支氣管痙攣,以及預防4歲及以上患者的運動性支氣管痙攣(EIB)。
3月,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為阿斯利康的Symbicort®氣溶膠哮喘吸入器的數字醫療公司Adherium的Smartinhaler TM傳感器的場外交易(OTC)銷售提供了510(k)許可。
在此期間, 數字治療聯盟行業聯盟於10月將數字治療定義為包括“向由高質量軟件程序驅動的患者提供基於證據的治療干預以預防,管理或治療醫學疾病或疾病的治療” 。 它們可單獨使用或與藥物,設備或其他療法配合使用,以優化患者護理和健康結果。“
該聯盟的成員包括五個生物製藥巨頭:拜耳,勃林格殷格翰,默克公司,諾華公司和賽諾菲公司。
諾華公司負責數字業務開發和許可的副總裁兼全球負責人Jeremy Sohn在6月4日至7日在波士頓舉行的生物技術創新組織(BIO)2018國際年會上的一次小組討論中表示,藥物正在超越眾所周知根據MobiHealthNews的說法,Sohn說,“正如FDA將告訴我們的那樣,這一點始終是不變的,它是關於數據驅動的過程,它可以讓我們證明功效和真相。”
根據ResearchandMarkets週五公佈的“ 數字治療報告2018-2025 ”報告,2016年底數字治療投資達到1796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底將增長到5366億美元。
根據Rock Health的數據顯示2017年投資56億美元,2018年上半年投資34億美元,普華永道預計2017 - 2018年將對數字醫療企業進行120億美元的風險投資。
“2019年,新進入者和生物製藥和醫療器械公司將向市場推出新的數字療法和互聯健康服務,幫助患者改變行為,為醫療服務提供者提供實時治療見解,並為保險公司和雇主提供更有效管理的新工具受益人的健康狀況,“普華永道稱。
4.細胞和基因治療
涉及再生醫學開發者的交易活動 - 包括專注於細胞和基因治療和組織工程的公司 - 在2018年期間升溫。在過去一年的前三個季度,根據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涉及這些的併購交易中的預付款為189億美元。公司已經發生 - 與2017年全年的135億美元相比,2016年僅為10億美元。
“兩年內有10億到190億美元? 我不得不說,這顯然是一個驅動因素,“Informa Pharma Intelligence的Steven Muntner評論道。
今年最大的基因治療協議是Novartis 以87億美元收購AveXis ,於5月15日完成。該交易擴大了Novartis的神經科學組合及其在基因治療方面的應用 ,其中有望成為1型脊髓性肌萎縮症(SMA),AVXS-101 。 在細胞治療方面,Celgene在1月22日宣布並於3月6日完成的交易中以90億美元收購了Juno Therapeutics及其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和TCR(T細胞受體)治療的管道。
另一項大型細胞治療正在進行中:GlaxoSmithKline(GSK)於12月3日表示計劃向Tesaro支付約51億美元 ,該公司每天銷售一次口服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製劑Zejula™(niraparib)。 雖然今年早些時候Tesaro首席執行官Lonnie Moulder承認,整個PARP抑製劑類別的醫生接受程度低於預期,但他表示相信抗癌類別最終會反彈 - 這是GSK所共有的信心。
“然而,細胞治療和相關技術的巨大樂觀情緒普遍存在,並且正是在這個領域,估值仍在測試中,”EvaluatePharma在其Vantage 2019預覽報告中指出並警告說。 “未經證實的技術公司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保持明年的十億美元以上的估值,這將標誌著經濟衰退的深度。”
估值較高的公司包括Allogene和CRISPR Therapeutics,該公司於11月擴大了對MaxCyte細胞工程技術的權利,通過擴大公司的合作夥伴關係,擴展至3月,開發了免疫腫瘤學中基於CRISPR-Cas9的細胞療法。 2017年。擴大的伙伴關係的價值沒有披露。
根據Informa編制並於11月由再生醫學聯盟發布的季度數據,2018年前三季度涉及再生醫藥公司的全球融資總額為107億美元,比2017年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增長40%。總計包括2.8美元第三季度增加了10億美元,比2017年7月至9月增加了59%。
5.生物製藥投資
華爾街對生物製藥庫存的價格貶值有多嚴重? 由生物製藥股票組成的三隻主要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在2018年期間下跌。
截至12月26日,iShares Nasdaq Biotechnology ETF(IBB)報收於94.81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07.44美元下跌12%。 Invesco Dynamic Pharmaceuticals ETF(PJP)收於61.33美元,較去年同期下跌6%,從64.96美元下跌,而First Trust紐約證券交易所Arca Biotech ETF(FBT)從2017年12月21日的125.22美元下跌3%至121.24美元。
儘管有這些下降,近60%的投資者,高管和其他人回應12月7日發布的Biotech Showcase™調查表示,他們預計最近幾個月的股市波動會影響2019年的整體生物技術投資。投資者購買的浪潮。
調查受訪者還證實了一對全球投資觀念,其中多數(45%)預測,與包括英國,德國,比利時 - 荷蘭在內的全球生物技術熱點相比,2019年中國生物技術投資資金增幅最大 - 盧森堡(“比荷盧”),日本,法國,斯堪的納維亞半島,韓國,以色列和新加坡。
對中國持樂觀態度的一個關鍵原因 - 儘管由於債務增加及其與美國的貿易戰經濟放緩,但香港交易所採取了允許收入前生物製藥公司上市的規定。
Loncar Investments的Brad Loncar表示,今年有17家生物技術公司在香港申請首次公開募股(雖然並非所有公司都是預收入),其中有6家公司已經開展業務。 其中六個是創造收入的無錫AppTec,本月早些時候在香港交易所籌集了約10億美元,而該公司在5月份在上海證券交易所首次公開募股籌集了3.543億美元。
雖然英國排名第二,10%的投資者和高管預測樂觀,但更大比例的投資者(75%)表示他們預計英國的投資會減少,如果符合預期它會通過離開歐盟實施“脫歐”三月。
來源:https://www.genengnews.com/a-lists/5-biopharma-trends-to-watch-in-2019/
大學城私募投資基金項目--聯合大健康產業生醫綜合園區
|
2018年10月23日 星期二
藥物雞尾酒幾乎使蠕蟲的壽命延長一倍
大學城私募投資基金--聯合大健康產業生醫綜合園區
|
2018年10月15日 星期一
工程師開發三維印刷細胞的過程,以產生人體組織,如韌帶和肌腱
憑藉今天的技術,我們可以進行3D打印雕塑,機械零件,假肢,甚至槍支和食品。 但是,猶他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師團隊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用於3D打印細胞生成人體組織,如韌帶和肌腱,這一過程將大大提高患者的康復。 根據發表在組織工程雜誌上的一篇新論文,C部分:方法 ,一個韌帶,肌腱或椎間盤破裂嚴重受損的人可能只是打印出新的替代組織並最終植入受損區域。
大學城私募投資基金--聯合大健康產業生醫綜合園區
|